踏遍青山人未老

——记四川省第七届五老十佳黄祥云

2020年07月20日14:55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在采访黄祥云事迹的过程中,一位与他在工商局共事多年的人,说了一句很有味道的话:“他是一个有内容的人。” 黄祥云个子不高,却蕴藏着很大的能量;他并不帅气,穿着普通,看上去像一个老农民,却有着极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他眼角深刻的鱼尾纹和满脸的褶皱间,却藏着智慧和用不尽的点子。这些,就是他的“内容”和人生。

人生,要做到无怨无悔

他出生在宜宾市兴文县原博泸乡(今僰王山镇)的群会村,那是兴文县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俗称“水泸坝”,在以山区丘陵为主的兴文县,这样一块坝子,自然成为兴文的粮仓,田园阡陌,连绵纵横,春天秧苗一片绿,秋来大地一片金。背靠着博望山,数万亩楠竹连片,万竿修篁,溪流瀑布,组成仙境般的画卷。

有着灵水圣山的护佑和滋润,应是人杰地灵出英才之地,黄祥云却笑着说:“地灵未必就有人杰。我不是僰人之后,自然不彪悍,但我耐磨,继承了传统民风:朴实、勤劳。我爱家乡,爱这一方山水,我就信好山好水出好人。”

1968年,他穿上了向往已久的绿军装来到川西坝子的边缘什邡县,一边军垦农耕,一边军事训练。他懂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任何选择的理由和挑剔的必要。沉下心来,认真地军训,认真地从事农业生产。在训练中,他的刻苦和认真是出了名的,他咬牙苦练游泳技术,硬是完成了负重10公斤武装泅渡一公里的科目。支左到三台县的蓬莱镇盐厂,安排住宿的宿舍是硬硬的木板床,要命的是床板上满满的吸血的臭虫,一掌拍下去,手上沾满血腥,忍住呕吐,赶紧上街去买六六粉,挨着一间间的床喷洒,才免去了被吸血之苦。当兵四年,每年是连队的“五好战士”,入了党,获得过“野营拉练突出”的荣誉和营级嘉奖。

1972年退伍,先在县公安局干了半年,下半年任博泸公社武装部长,1984年任新民区武装部长,1987年任新民区区长,1991年任新民区区委书记,1992年撤区,改任晏阳镇(今僰王山镇)书记,1995年调任兴文县工商局长。

在县工商局是他工作履历中时间最长的,足足干了九年,若不是后来的提前退休,还会更长一些。说起这个黄局长,几个与他共事多年的老同事都笑着说:“有能力,坚强,喜欢用平凡的语言解决问题。”在第一次全局职工大会上(也是如今说的见面会),他说:“我是个跑田坎出身的,不喜欢弯弯绕,喜欢直来直去。我们工商,要树立起我们工商的形象,既要严格执法,也要文明执法;既要出以公心,更要执政为民。不要在收摊位费时顺手薅两把小菜,不要在办执照时收两包烟,这多损形象啊!我们有工资,工作干好了,还有奖金,总比两把小菜两包烟值价得多,而且拿得心安理得,毫不心亏气虚。我不喜欢日款货(意为调皮、偷奸耍滑),更不喜欢日龙宝(意为怂蛋、宝气),站出来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并不是当局长的高明就该多干事,一般工作员是当兵的就少干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牛卵子、马卵子都是三斤。”此话一出,满堂哄笑。

他没有架子,见到人一般都是笑眯眯地主动打个招呼。刚上任县里就在抓扶贫、脱贫,他用同农民打交道的语言向大家作动员,让人们知道了改革开放后为什么还有贫困以及扶贫的重要性,在扶贫挂钩村经常能看见他的身影。连续三年被评为扶贫先进单位。

在办公室就他一个人时,摸出叶子烟卷上几支,插在烟杆上吞云吐雾。有人来找他,则掏出香烟。他自嘲着:“人还是要变通,我好这一口(指叶子烟),别人不一定,我这叫双管齐下。”说起烧叶子烟,我想起到他老家,车过家门见是关着的,知道无人,则开到村委会,下车后里里外外一顿招呼,站在公路同几个村民拉起了家常,一摆谈起就是半个小时。这时,谁能认出当年的区委书记,工商局长?就是一个普通村民。到他老家,他兄弟媳妇先奉上香茶,再敬上香烟,了解他这个兄长的爱好,恭敬地捧出两片叶子烟,他毫不推拒的接过。见这场面,我想起八十年代初我县县委书记总结的一段顺口溜:一请座,二烟茶,三烧酒,四豆花。黄祥云听了笑了笑:“当时情况的确是这样,后来形势更好了,不仅仅是只有豆花,鸡鸭鱼肉农民都舍得端上来。”

就是这样一个有时不按常理出牌甚至还带粗话的人,用其他人的话说:“他是个怪才,挺能把人‘团拢’(意为团结,团聚)。”工商局也不断出现新气象,先后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卫生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别看他平时嘻嘻哈哈,但大事不含糊,思维敏捷。1997年7月17日,久庆乡金凤村是开集市的好日子,却突遭严重的泥石流灾害,他闻讯后,第一时间立即安排组织现场抢救,将单位车辆、人员、物资组织起来奔赴受灾现场。事后获得了县政府“特别奖励”,受表彰的一串串,但没有他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他见荣誉就让。

谈起工作经历,他说:“读书时,家里贫穷,孩子多,供我读书不容易,读书我是努力的,当兵我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作一个合格的军人。参加工作后,无论在何种岗位,都尽心尽责。人,不管干啥子,都要做到无怨无悔。”

只手撑起一个家

在工商局,单位里人知道,他上班忙,下班更忙。经常是一下班就骑着摩托车,赶往二十公里外的老家,天不明,又骑摩托车回来上班,他的爱人和孩子都与他同住县城,这样披星戴月,不辞辛劳,究竟为何?原来是老家出状况了。

原来他家中父母年老体弱多病,子女众多,妹妹出嫁了,还有三个兄弟,一个兄弟是精神病患者,一个资质平平,只能靠打工帮人过活,幺兄弟外出打工,老婆跑了,丢下一个两岁的女儿。作为家中的长子,只有靠他了。经常没日没夜两头跑,铁打的人也遭不住,但他咬牙坚持,从不向组织上叫苦,更不想让外人知道家中的困难,单位的工作照样不受影响。单位同事们了解情况后,齐齐伸出大拇指:坚强!再坚强也是有限度的,身体的发条上紧了也有松弛的时候,累发了心脏病,安上了支架。

一边是支离破碎的家,一边是担有重责的工作,心里的天平不断权衡,一会倾向这头,一会倾向那头,总保持不了平衡。好多个夜晚,躺在床上辗转无眠,参加工作后的情景,像电影的回放镜头一个个闪现,一步一个脚印,离不开党的培养,组织上的信任。家中的父母为供养儿女,为撑起那个家,劳累大半生,脸上皱纹增多,腰渐佝偻;二岁的小侄女,整日哭哭啼啼,嗷嗷待哺;“疯子”兄弟,每天闷声外出游逛,饿了回来吃饭,累了回家睡觉,从不知道洗脸洗澡;几份家里的田土,日渐荒弃。年迈的父母能管得过来么?拖下去,只能是让二老少活几年。一家已如此,靠自己那点微薄的工资能够撑得住吗?两头奔跑,时间久了,势必会影响工作,身体也吃不消。抉择之剑,毫无悬念的悬在了头顶,若再犹豫不决,势必如民间一句俗语:扁担挑缸钵,两头都滑脱。唉!自古忠孝两难全!他,在2003年终于作出了痛苦地选择,提前退休。

退休后,感觉轻松了一头,没有了瞻前顾后,少了些精神负担。兴文,少了一个黄局长,增加了一个老农民。

退休后,他一家住在了晏阳镇(今僰王山镇),为的是离家近一些。每天,骑着摩托车,急驰几公里,一头扎进生长于斯难以舍弃的老家。晚上又骑车回家,农忙季节,干脆就在老家安营扎寨。他的爱人,一个退休教师,对他的行为从无抱怨,十分支持他,她说:“他的家就是我的家。他放弃了工作提前退休,心里一定很痛苦,我不能在伤口上再撒盐,敢放弃,敢坚持,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我选择毫不犹豫地支持他。看见他一个五六十岁的老男人了,还要干农活,照顾父母、兄弟、侄女,我也心痛自己的男人,但想到他的那一份坚持,我只有用行动来支持,一有空也回家,尽尽孝,帮帮忙,共同维护好这个家。”

扎回老家的黄祥云,心无旁骛,一门心思侍奉父母,照看“疯子”兄弟,隔几天为他洗澡,小侄女不再哭啼,虽然母亲弃她而去,父亲在外打工,却享受到了一份来自伯父的“父爱”。家中的几份田土,落在了他的肩头,从犁田、耙田、栽秧、打谷,地头种包谷、蔬菜,经过四十年的轮转,重操还不算陌生的旧业,虽然辛苦,但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特别看到父母逐渐舒展眉头,心里一阵高兴,让他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是,自己的作为,与父母的付出,难以比拟。即是如此,县城机关,四周乡邻,有了“黄祥云是孝子”的风评,对他突然提前退休也有了理解。

在采写他的过程中,我关注提前退休到出任镇关工委执行主任这十二年,虽然被评为“五老十佳”是因关工委工作,但爱心的积聚和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责任绝不会一蹴而就,是在人的本源中历经淬炼而形成。所以我多次提出一定要到他老家实地看一看,这十二年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了它,就像一部戏一样,就难以铺展,不能出彩而归于平庸。他却一再推辞,说那些都不过是些平凡小事。我说:“积小事为大事,积小爱为大爱。没有孝心的人何来爱心?没有爱心的人哪能出以公心。”电话联系费了不少口舌,预约了时间到了镇关工委,他正为孙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恼火,差一点又黄了。仗着是多年的熟人,年龄又不比他小,一副你不答应我就不离开的神情,终于去了他老家。在村委会门口与几位村民闲扯一番后,估计家里已经有人了才上车前往。

到了他家,看去还不错,一楼一底一列四间房,右侧厢房亦如川南民居结构,稍微伸出,瓷砖贴面。他告诉我,1985年,为了让二老和家人住得舒服一点,拆了烂瓦房,修了新居,是砖混结构的平房,当时花了九千多元。2005年升了一层,除去材料,工钱才30元一个平米,总算是有了看得过去的一个窝。门前一个院坝,当然是晒谷子、包谷用的,现在没种那几份土地了,院坝干净敞亮。院坝下面,是一块园地,绿叶扶疏,种着一些时令蔬菜,一串串碧绿和淡绿的四季豆、豇豆挂满枝头。不远处就是“龙井”,井旁不远处搭了一处竹廊,四周一丛丛三角怒放,如片片红云飘荡。老家正在打造农业观光园区,田地间,多有凉亭点缀,公路两旁,紫荆花绽放。背后,是郁郁葱葱隐藏无数僰人神秘传说和人间美景的僰王山,真如处于仙境之中。看着我的羡慕之色,他也笑弯了眉毛,“是在发展进步,家乡变得越来越美好了。放眼一望,满目青山绿水,吸一口,尽是营养无价的负氧离子。”

几口热茶下肚,你敬一支烟,我敬一支烟,烟雾缭绕中,他向我敞开了心扉。

他说,刚刚“解甲归田”,要说完全放得下,那是假的。在城头的街上,碰见熟人照样点头打招呼,但总觉得眼光有些古怪,肯定有人心头想,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好好的官不做,非要回家做庄稼?莫非脑壳进水了!在老家,乡邻四舍看见我,虽然也亲切的喊着“黄书记”“黄局长”,但私下里总有人议论他为何提早退了休,面对这些古怪而探寻的目光,我似乎也缺少底气,迎向他们的眼光也有些闪烁不定。有多少个夜晚,吹拂着僰王山强劲的山风,听着田野里的虫鸣蛙叫,月光下观察着龙井,清澈的井水不断涌出,溢出井口,流进旁边的鱼塘,再从鱼塘的缺口流入沟渠再分枝散叶,滋润着一方水土、一方乡民,多少年来,无尽循环,生生不息。它有过怨言吗?它有过居功骄傲吗?有的只是乡民们对这口井的赞誉。当农民不好吗?我的爸妈就是农民,我也很幸运,虽然在务农,还有一份不菲的退休工资,回归,是需要本色回归。

放下了,没有压力,一切随心所欲,自己安排。一场春雨,秧田要关水了,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撘撘田坎。栽秧打谷,请上几个亲朋相帮,开着荤玩笑,说说民间黄段子,到晚上大碗喝酒,大碗吃肉,这样的感觉真好!在犁田时,兴之所至,唱起还残留在心中记忆的山歌——“好块大田落高山,半边有水半边干;水田拿来栽酒谷,干田拿来栽牡丹。”“好块大田没掏厢,横栽萝卜竖栽姜;生姜萝卜都辣口,不怕辣口各自尝。”农田耕耘,种植着希望。他高兴地看见,老父母,争着背着背篼帮忙收包谷,在院坝里帮忙晒黄谷,挥洒汗珠,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吃着亲手种的新鲜蔬菜,既可口又骄傲,老伙计们,你们每天能像我黄大爷这样,吃得到绿色生态美味蔬菜吗?春节到了,杀只年猪,外出打工的家人们也回来了,家人团聚,吃着猪儿粑,吃着鸡鸭鱼肉,喝着高粱酒,父母高兴亲情融融,欢声笑语似要冲破屋梁。这一刻,是他最愿看到的。为了这一刻,管他辛劳疲累,值了!

他向我谈起,这十二年,让他想通了很多事情。随着父母相继去世,送走了他们,心里放下了最大的牵挂。两岁的小侄女,我一手抚养,现在已经上大学了。这个家还在,弟媳妇种种菜,做做饭,管管家。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疯子兄弟,每天还是四处逛荡,好在不惹祸事。从不洗澡、从不换衣服最伤心,就是现在,隔几天就要回来一趟,给他洗澡,将他换下的衣服烧了,换上新买的衣服,好在现在的衣服,只要不是名牌,还是很相因的。家里情况变化了,人也老了,农活干不了了,我才有更多时间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承诺,是沉甸甸的责任

2014年,在原县政协主席、县关工委执行主任梁泽海一再劝说下,他却不下这个情,两人既是老乡又是多年的朋友,而且,家中大的困难没有了,几份田土让给别人种,每年坐收一点“租子”,但已不再风里来雨里去田中忙地里弄,发挥余热让他蠢蠢欲动,一股潜伏多年的热流从丹田冒出,运遍全身,似要破体而出。他答应下来,出任了僰王山关工委执行主任。

在我接受采写任务时,县关工委负责人向我介绍情况:我们全县在关工委基层的组织是建立健全了,但工作的推进有高低,取得的成绩有优劣。许多乡镇都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搞活动和上面检查时,就把关工委这块牌子亮出来。我们都体谅基层的难处,各个乡镇事情多、压力重。他们也想找退休的老同志把关工委的事情担起来,有的不愿意干,愿意干的不是魄力不大就是办法不多,始终不如意。干关心下一代的工作,重要性就不消说了,光有爱心还不够,需要倾情投入,将关心下一代成长为己任。找准一个领头羊,工作就活了。黄祥云这个人,是找好了,找准了。他干起来后,镇关工委大变样。该镇幅员广阔,虽是曾经的老县城,工业、商业无法同县城比,企业、单位也相对较少,但他们各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一日捐活动有时甚至冲上全县第一。

那天在县关工委负责人陪同下,去了僰王山镇关工委,上午九点左右到那里,黄祥云早在办公室,捧着茶杯呡一口茶,看见我,他露出笑容,“老朋友,你来啦?”另一张桌子上电脑前的人早已开工,相继又有两个人走了进来。他手指一划,“关工委就我们几个人,平均年龄七十以上。我是主任,他们三个是副主任。就是我们这几个老头,每天有事无事都要来办公室,该干啥的干啥,该商量的商量,比那些拿工资上班的还要自觉,还要扎劲。去年省里评上了我,我还有意见。成绩不是我一个人干出来的,靠我们几个,希望表扬个人,也要表扬集体。这几个你认得吗?要不要介绍一下。”

我当然认识。电脑桌前的叫冯维学,应有七十四、五了吧,退休前是僰王山镇北门上社区主任,黄祥云把他拉了进来,电脑他最熟悉,文件、文档、资料,一股脑儿堆在身上,每天一到办公室,默默地坐着,静静地工作,话极少,需要什么资料,只要一说,耳聪目明的他很快就放你面前。陈松柏,与黄祥云是老乡,也当过兵,退伍后从事教师职业,退休后在关工委,倒是与他教书育人的职业一脉相承。寇品常,原县车队的领导层。他们参与到关心下一代这项崇高事业中,何尝不是一种醒悟、修炼?更多的人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当然是一件好事。

在几个老头的努力下,镇关工委确实大变样。首先是有了人气,办公室不再是装门面,电话有人接,人来有人接待,反映问题有记录,不到半天时间,我就看到来了好多拨人,有镇里来工作衔接的,有村里来反映某家某人确有困难需要帮扶的,也有抽空上来喝茶闲聊的,黄祥云不时接着电话。黄祥云对我说:“你看到了,每天都有事干。在接待、电话、闲聊中发现问题和需要帮扶的对象,梳理出解决的办法,逐渐形成要开展的活动。别人愿意来反映问题,甚至进来喝杯茶,是一种信任,证明还有吸引力,如果光说空话不解决问题,谁愿意进这个门?”

办公室窗明几亮,进门右边墙的上方,挂着五张铭牌,分别是关工委工作宗旨要义、学习宣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活动制度、培训制度;规章制度下面,挂着新近的几期简报和一排资料袋,分别是:简报信息、五类困境儿童、夏令营、栋梁工程、关爱基金助学工程、组织建设、下发文件8类资料夹。左边墙的上方,张挂着三面奖牌,“僰王山镇2017年度成绩突出贡献单位”,“僰王山镇2018年工作先进单位”,以及由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四川省精神文明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2016年4月颁发的“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奖牌下面,分两层挂着全镇22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的文件夹。旁边的茶几上,堆着一堆花花绿绿的卡片,上前一看,是印刷精美的“爱心卡”。每一张标着不同的金额,从3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金额不等,为捐款者留存的“爱心信物”。

他牵头成立的“五老”志愿者队伍,定制专属志愿者徽章,让大家戴着它有了荣誉感、责任感。目前,志愿者队伍已达130人,并采取“一对一”帮扶制度,即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结对帮扶的五老志愿者,他带头执行,一人身兼杨章媚、陈洪伟、陈洪喻、陈建华四名困难儿童的结队帮扶任务。杨章媚和陈洪伟,前者是弃婴,祖孙三代(指收养家)无血缘关系,家徒四壁。后者父早逝,母亲外出,奶奶同时看管三个孩子。他经常深入两位孩子家中与他们交心谈心,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具和衣服,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尽力为其争取助学资金和学习资源。

他积极配合上级关工委举办“继承先烈遗志,放飞青春梦想”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组织离退休老干部、革命老前辈走进镇域内的两龙中学、博泸小学、中心校、兴文中学开展巡回演讲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开展“法制宣传”“法制交通安全展览”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为了争取帮扶资金,不惜远走自贡,找到当年的老领导。甚至放下脸面,到江安找到当小老板的侄儿。他说:“只要找到资金,当老辈子的也可以给小辈子下话。”说着说着,突然冒出一句非常时尚的话:“这个社会,找扶助资金很不容易,不是每个人都办得到的,有时还得靠‘刷脸’。”是的,“刷脸”是一种认同感,不敬重你,就没有认同感。何况,别人的钱也不是抢银行来的,也不是风吹来的,是辛辛苦苦挣来的。搞这样的活动,并不像梁山好汉杀富济贫那样简单粗暴。县建筑行业协会会长、建筑行业协会支部书记石遐昌,老家就是僰王山镇的人,黄祥云对他打出老乡、朋友的情感牌,力邀他担任僰王山镇关工委顾问,他敬重黄祥云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起早摸黑,走村串户。应承了下来,2019年个人赞助了5000元,今年,他对我讲,发动行业协会的集体力量,筹集的爱心资金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了好多番。凡是黄祥云这张脸刷出来,那些企业主、大小老板都会买账,绝无空手而归。

寇品常与我谈到:“我也是被他感动才上了这艘船的。他不为名和利,不为钱,经常还倒贴黄瓜二条,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不尽余力。我参与进来,打发时间做点有益的事,积积德,尽其心,养养性,对我的身体肯定有好处。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下,全镇关工委工作形成新局面,好多事情我看到了也感动。2019年的一日捐活动,仅博望村就捐了4.9万余元,人平200多元。天堂村五保户王明珍捐了20元,教场村精准扶贫户陈光彩捐了30元,亲民村残疾人夏福全捐了200元,感恩大学生万志伟、张春梅也捐了款,他们捐的是一番心意,捐款数全镇一跃为全县第一。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没有黄大爷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镇关工委怎能如此活跃,这才有全民参与的好现象。”

正是他,带领镇关工委一班人,形成了“组织健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的良好局面,将爱洒满全镇“五失”青年和1984名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

四川民族学院学生万志伟,几年前双亲意外离世,他和哥哥成了孤儿,最迷茫无助的时候,黄爷爷走进他们家,提供资金上的帮助,精神上开导、鼓舞,学习上关心使他们有了走出困境的力量和勇气。如今,哥哥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他也上了大学,他讲:“有了镇关工委黄爷爷和众多好人的帮助,让我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温暖,在学习上无后顾之忧,鼓舞我向理想前行,将来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积蓄力量。”

宜宾职业技术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管理系学生张春梅,她是一名弃儿,1998年遇见了养母收留了她,出生于1937年的养母年龄大了,只能捡垃圾来维持生活,关工委和爱心人士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她上完了小学、初中,让她从不幸的命运中感受到了幸福。2014年,考上了高中,由于没有户口不能入学就读,这是困扰多年的老难题了。黄祥云四处奔跑,多次与县关工委、镇党委、政府及镇派出所联系反映,几经周折,终于在开学前将户口办理好。为方便就读,在北门上为母女找了住房,送去3000元救助金。考上职业技术学院,又为她争取到了每年4000元的资助金。张春梅在一篇“感言”里说:“有人说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身处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也有人说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可我说爱心是太阳,使我感到了温暖。我贫困,但我不自卑,从未觉得自己是不幸的,因为我在爱的阳光下成长,有那么多的人关心关爱我,让我感受到暖暖的温馨与浓浓的爱意,使我身心健康发展。因为关工委,因为黄爷爷,我的一生正发生着改变。”

“关心下一代,救助困难儿童,是一件长久的事情。每年,因为疾病、残疾、天灾人祸,都有新的困难群体出现,救助名单上,减少了一批,又会新增一批。还有失足青少年,问题青少年,也是如此,但同样是我们的下一代,挽救他们,关爱他们,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我们关工委,没有多少造血功能,仰仗的是社会的爱心人士和爱心组织。像北京知识产权协会,每年都救助8个娃娃,小学生一年2000元,中学生一年3000元,大学生一年4000元。我真诚地感谢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组织向孩子们伸出援助之手,你们多一分行动,孩子们就多一分幸福感。”

踏遍青山人未老

因为是同一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也都在这一片山山水水生活过,工作过,谈话更加随意,有次他突然说起:“我好像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当转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历史的原点,感觉跟我的经历很像。当年我当区委书记,一个区的地盘同现在的镇差不多,那时,下乡全凭跑路,几乎走遍了所有村组,钻过所有的沟,爬过所有的山。那时候,常想起老人家的一句诗,踏遍青山人未老,那时还年轻。没想到,几十年后,当上没有报酬,不入籍的官——镇关工委主任,又是跑这些地方,虽说是有些变化,但还是有似曾相识之感。虽然现在下乡不全靠走路了,有车送,但进村入户,还得走路。你看,这就是命!”

现今的僰王山镇,是在原来七个乡的基础上形成,幅员面积184公里,有22个村和3个社区,149个村民小组,19个居民小组,近7万人。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太安石林、凌霄城、僰王山都在境内。海拔从200多米到1100米,的确够广阔的了,经常下乡,确实是够辛苦的。

黄祥云虽然口头抱怨着,“这是命!”并且已是花甲之年,近些年除了安有支架外,又有高血压,高血脂,依旧“咬定青山不放松”,顶着酷暑严寒,冒着风霜雨露,无惧山高路险,跑遍了全镇各村,对村上报的留守儿童、困难儿童、五失少年、贫困大学生等的姓名、年龄、家庭状况进行一一核实。全面精准掌握困难青少年儿童的思想、身体、学习情况,对应作出帮扶措施。让有限的资金用到实处,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下面我们再用“截屏”的方式看看黄祥云奔走的脚迹:

2018年12月8日,团结村村民袁林香因车祸猝死,多年前其妻弃下一双儿女外出至今杳无音信。袁林香死亡后留下83岁的双亲和两位幼龄孩子,闻讯后,黄祥云立即带领五老志愿者赶往死者家中安慰,会同团结村村两委组织了现场募捐,获善款11346元,安排了死者后事,对家中困难作了安排。

2018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好些农户家已燃放鞭炮,吃起年饭,黄祥云却带领镇关工委与天堂村两委在天堂四组对栋梁工程进行宣传,村民积极响应,当场捐款11800元。

2019年3月17日,此时,仍是春寒料峭,他和爱心公社一行去至海拔1000多米的教场五组贫困户陈光彩家,其丈夫、儿子分别死亡,媳妇外嫁,留下四个小孩由她一人照料。当天,送去了慰问品,四个小孩也分别由爱心公社进行领养。

2019年5月8日,在博望村举行栋梁工程一日捐活动,捐款现场气氛热烈,市关工委执行主任闻光源对黄祥云连声呼好,“你们搞得太好了!”感动之余,自己当场捐款。

还有,刚到三新村关工小组进行调研,完善了基础组织建设,几天后,又出现在同心村,为一家三代无血缘关系的困难学生结队帮扶,才去教场村为桂花小学困难学生送去钱、物,接着,又出现在放假回家的张春梅家,为她送去了慰问金。他,一年到头,脚步匆匆,行程忙碌,每走一处,总是带去党的温暖,人间真情,对下一代的无限关爱。有人给他开起了玩笑,“黄大爷,你都成了送财童子了!”他说,“我送去的不仅是财,而是爱。我希望财源滚滚来,让爱,洒满人间!”

从春至夏,采访结束了,稿子也完成了,发给他让他看后提出修改意见,哪知几天后不见回音,我忍不住打了个电话,他在电话里掩不住高兴:“我又在乡下跑。一位爱心港商已经在我老家的村小资助45万元修了一栋教学楼,又准备在我们那儿资助一批贫困学生。他做事很认真,拿着我们提供的名单,一一上门核对。这不,我正陪着他一处处一个个的了解、核实、落实。”

我还能说什么?也不好再催了。沉默之间,我似乎看到,一个不高的身影,一个年过花甲并不健壮的人,为了下一代,为爱心撒播,仍然匆匆行进在僰王山镇的田野、山间……(刘大如)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