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

正在复苏的“买买买”有啥不一样?

2020年07月16日07:30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正在复苏的“买买买”有啥不一样?

  5月29日,成都IFS活动现场。

  2020年上半年,成都零售市场中的不少商家,特别是购物中心内的商家,无疑是“难”字当头。面对疫情带来的闭店歇业、租金压力、消费疲软等重重困难,商家们积极开拓线上渠道,在困局中寻觅新机。眼下,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逐步减小,成都商业消费市场呈现出积极的回升态势。

  据成都市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1-5月,成都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1.8亿元,同比下降8.9%,增速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较1-4月提高2.2个百分点。

  连日来,记者在成都多个购物中心看到,从主力店到个体商家,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促销活动正在为市场复苏注入“催化剂”,政府消费券的发放结合商家自身的努力,为快速演变的零售商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疫情“关”得了实体店“挡”不住线上销售

  “虽然市场总是有好有坏,但今年跌得还是有些令人猝不及防。”回忆疫情带来的影响,在成都商业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世邦魏理仕成都顾问及交易服务商业部主管江南仍能感觉到当时的寒意。

  “上半年租金走势承压,全市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较去年底下跌1.5%,其中商业饱和度较高的次级商圈租金跌幅最大,达1.8%。”《世邦魏理仕2020年上半年成都商业地产市场报告》中,成都以835.69万平方米的零售物业总存量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市场整体空置率系近3年来新高。

  “由于部分租户的现金流仅够维持约3个月,部分品牌关闭业绩较差的门店,导致零售商业出现退租潮。”仲量联行成都董事总经理谢凌监测到的市场数据,进一步印证了疫情对零售物业市场造成的冲击。在退租的业态中,以餐饮、娱乐、服装、教育培训等为主,其中餐饮类租户的退租率达到12.4%,占成都购物中心退租总面积的35.3%。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运营商和商家们急切地寻求出路。不能开店,就做线上直播带货;线下消费疲软,就在线上开通购物渠道。今年上半年,成都大悦城提供“线上不打烊”服务,仁恒置地广场上线“云购物”,成都悠方多家在营品牌扫码添加店铺在线选购,成都伊藤洋华堂开启线上购物通道,劲浪体育正式上线“劲享会员商城”等等,皆是商家在疫情期间的积极应对之举。随之而来的,是订单的增长、销售额的回升。成都IFS线上线下互相转化,到第二季度,会员消费同比增长40%,奢侈品、珠宝腕表保持高双位数增长;结合社群营销加直播,王府井百货总府店上半年线上销售4300多万,对比去年同期上涨150%;华熙LIVE·528上半年销售5000万,其中以餐饮外卖、零售品牌线上购物为主的电商销售500万。

  自救突破“下沉+升级”组合登场

  尽管疫情给商家普遍带来客流下滑、营业额骤减等实际困难,但在挺过一季度之后,二季度的成都零售物业市场呈现出积极的回升态势。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商家坦言经营状况正在逐步恢复。

  7月14日,成都市锦江区华熙LIVE·528三楼经营一母婴店的经营者李丽感慨地说:“现在营业额基本恢复到原来的八九成,逛店的人多了,消费自然多了。”春熙路伊藤洋华堂5楼某餐饮店老板方勇也明显感到用餐人群的回归:“中午就餐的人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有时候还需要排号。”

  更多的商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推出更为市场所接受的产品。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不少实力餐企都纷纷推出“亲民牌”,迎合消费需求,如喜茶的“喜小茶”,捞王的“锅季小火锅”等,成都市场也迎来了海底捞的“捞派有面儿”。

  各大卖场积极利用品牌资源来调整业态,或升级店铺,或营造场景,或引入新店。5月30日,疫情后新开业的招商花园城购物中心着重“文创+生活”的氛围营造,引入文轩BOOKS、永辉Bravo、CGV国际影城、威尔士健身四大主力店,共同构造以“阅”为主的家庭消费优越场景。

  今年上半年,成都IFS大规模升级既有店铺能级,Evisu Kuro、Onitsuka Tiger等多家店铺升级为更高能级的西南旗舰店,并推出以迪奥男装 AIR DIOR 成衣与配饰独家限定系列为代表的多个限定、限量、首发的时尚活动。成都远洋太古里吸引数个服饰及餐饮首店入驻,如山本耀司中国大陆首家旗舰店、Chanel中国新概念国内首店、LeTao西南首店等,并在五周年庆联合超60家品牌推出货品限量首发或独家首发。

  “差异化发展是成都商业市场恢复的关键因素,打造新的消费场景、新的消费模式和新的产品,是市场复苏的重要动力。”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欧建瓴说,市场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有退租的也有新开店的,在更多优质运营商及零售商的加码下,市场有望再次提档升级,助力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政策扶持 成都将迎近80万平方米新增供应

  努力寻求破题之道的,不只是商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

  5月15日-7月14日,成都消费券第一阶段“公园城市体验消费季”启动,累计吸引全市3万多户商家参与,共计发放消费券包166万个,带动消费超过70亿元,充分激发了成都消费市场的活力。

  7月24日-9月6日,“成都新消费用券更实惠”第二季将实力加码新消费,在财政安排补贴资金1.6亿元的基础上,动员参与商家和平台企业让利优惠约6.25亿元。

  一系列助力政策,为缓解商家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都经济与消费的恢复速度已超过多数同能级城市,超年初预期。预计下半年餐饮、教育等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仲量联行华西区研究部总监朱建辉分析说,下半年,多个大型开发商的优质项目仍有望准时开业,包括龙湖上城天街、万象城2期、青白江万达广场等购物中心项目,新增面积近80万平方米。

  “未来商业开发继续下沉,新增供应集中在非核心商圈,从下半年预计新开的项目来看,次级、近郊商圈分别占比58%、38%。建设路、双楠、光华、新南天地等次级商圈将成为成都商业市场的主战场。”江南认为,经济持续增长、人才持续引入,消费规模与结构也将不断变化,优胜劣汰下部分国际品牌退出舞台,使曾经一铺难求的核心商圈释放更多空间,而这正是内资品牌的绝佳机遇。(四川日报记者 范瑞鸣 文/图)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