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探索职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2020年07月16日07:51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人民网成都7月16日电 7月16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探索职业与专业,帮助大家全方位、客观公正地去了解职业,明晰职业与专业的关系,从而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为未来的职业打好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你了解什么是职业吗

进行职业探索首先要客观、全面地了解职业。职业是从业人员所从事的有偿工作的种类,具有社会性、经济性、技术性、稳定性、群体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职业分类大典》)的分类,将职业归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和1481个细类。

其中,8个大类分别是:

1.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包括6个中类、15个小类、23个职业。

2.专业技术人员。包括11个中类、120个小类、451个职业。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包括3个中类、9个小类、25个职业。

4.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包括15个中类、93个小类、278个职业。

5.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包括6个中类、24个小类、52个职业。

6.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包括32个中类、171个小类、650个职业。

7.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8.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种类,1个小类,1个细类。

通过查阅《职业分类大典》,同学们能初步了解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还能获得一些职业分类信息。《职业分类大典》中,具有相似专业能力要求的职业被归属到同一类型下,这样的分类方式也能为一些专业意向不那么强烈的同学们提供思考。

职业和专业息息相关

对高中的同学们来说,与职业的选择直接相关的就是高考志愿填报时专业的选择。请同学们首先做一个小测试看看。请用直线连接下面一些专业匹配可从事的职业:

或许做题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专业和职业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既可以担任教师,也可以从事记者工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同时对应职业中的架构工程师、网站运营维护;但口腔医学专业更多的可能是对应牙医这个职业……

从概念上看,通常高中生志愿填报时所说的“专业”是指高校开设的专业大类或细分的专业,也就是大家成为职业人之前需要学习的内容。而职业是指参与社会分工,用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丰富社会物质或精神生活的一项工作,也就是将来你要做的事情。

有的职业需要专业技能,比如师范类专业,就要进行教师必须的系统培训,把握专业课程知识和学生心理常识,并且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有的职业就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总体来看,专业与职业有以下几种关系。

1.职业与专业“一对一”

专业性越强的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会越明显,一般来说,这种专业在学习时会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和锻炼,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在职场上,对这类专业的能力要求指向也很明确,并详细指出需要掌握某些技能。因此,没有专业基础的“外行”是无法从事这类行业的。比如口腔医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是牙医,许多医学相关专业和兵器相关专业等都有这样的特质,专业指向性极强。

2.职业与专业“一对多”

我们经常会听人说XX专业是“万金油”,这其实就是指某些专业由于学习内容较为广博、发展方向较为分散,就业的选择也往往比较多样。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从事与文字有关的编辑、记者、老师等工作。还有的专业,属于基础学科,起到的是打基础的作用,结合不同的特色就完全可能转型不同的职业方向,比如数学,经过师范训练可能成为老师,而配以财经专业培训,又可以成为精算师,配以计算机专业知识又能做程序员。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对应性似乎在逐渐降低。这也就导致有一部分同学会产生“反正上班要从头再学,选什么专业都不重要”的想法。但事实是怎样的呢?就老师这个职业来看,有些老师是学教育学专业,虽然和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性强的专业的同事相比专业性稍微弱了一点,但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让他们在应对课堂上学生情绪反应时更加轻松:怎样谈话学生更能接受?哪个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什么样的教学设计会让课堂效果最佳……所以,专业与职业之间始终有很强的关联性。

同学们在进行职业探索时,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立足眼下,研究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在志愿填报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