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寺唢呐独具特色 麦秆舌簧堪称一绝

2020年07月15日06:55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童寺唢呐独具特色 麦秆舌簧堪称一绝

  数百年来,遍及富顺县童寺镇及周边的戏曲班社、鼓乐班、民间社火都将唢呐作为主要乐器。“唢呐一响,停工歇晌”“宁听唢呐一响,不要黄金万两”,说的都是民间对童寺唢呐的热爱。

  “传统的唢呐舌簧,多为金属制成,以铜质居多,现代也有用塑料材质的。”富顺县民俗文化专家赵正平介绍,童寺唢呐器械特殊,舌簧制作独特。其舌簧是精选富顺地区当年4月野麦秆中间的一小段来加工制作的,这在全国也堪称一绝。

  制作童寺唢呐,专采春分后麦抽半穗时山野间的野麦子秆,选其不壮不瘦者晒干,妥善保存。待用时,取草秆中约3厘米一段,用温水浸泡,让其韧性显现后再绑扎在唢呐管梢上作舌簧。有柔韧的野麦秆舌簧,吹出的声音更加自然、柔和、清亮。

  在曲牌内容上,童寺唢呐多为《抱妆台》《小开门》《大开门》《吉三腔》等曲牌,在博采众家之长基础上继承了川戏的唢呐风格。清末,富顺一带川剧属于川剧声腔流派中的资阳河一派,童寺唢呐深受其影响。

  目前,童寺唢呐的领军人物是童寺镇老寨村人赖志能。赖氏唢呐有其独特的祖传制作工艺,其舌簧不是铜铁所制,其管也采用乌木制作,外形成锥形,管上钻七孔,音阶分明,要想吹出什么调,全靠手上把握的功夫。

  赖志能创造性地在祖传单一唢呐吹奏基础上增配小鼓、小铜锣、二胡等伴乐合奏,吹打并重,伴以适度形体表演,让“童寺唢呐”独具特色。(游正富 四川日报记者 文铭权 秦勇 整理)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