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又有3项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成都自贸试验区已有12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学习借鉴

2020年07月12日07:54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成都又有3项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昨日,记者从成都市自贸办获悉,国务院日前印发通知,向全国复制推广包括成都经验在内的自贸试验区第六批共37项改革试点经验。7月10日下午,商务部召开关于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网上专题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相关情况。

  此次入选全国复制推广的37项改革试点经验中,来自于四川原创的有5项,其中成都占3项。成都自贸试验区先后已有12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学习借鉴。这些改革创新,助力成都形成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产业竞相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又有3项试点经验上榜

  “成都经验”获全国推广

  “此次推出的37项改革试点经验实践效果很好。”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称,实践效果主要体现在切实为企业降成本、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等方面。

  随后,唐文弘率先举例了来自四川原创的一项改革试点经验,来说明为企业降成本的推动力。“例如,四川自贸试验区试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服务’,将纳税人自行申报变为税务机关智能预申报,切实减轻了中小微企业申报负担。”唐文弘说,自贸试验区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推手,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6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将37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这37项改革试点经验涉及全国12个自贸区的改革创新,其中四川入选5项,而成都入选3项,分别为: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监管模式、空铁联运一单制货物运输模式、分布式共享模式实现“银政互通”。

  唐文弘表示,第六批经验在前几批的基础之上,持续针对市场主体关注的难点、堵点,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深化探索,形成了协同推进效应。上述成果复制推广后,必将带动全国营商环境的优化,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为什么要向全国复制推广?

  因为有这些硬核内容

  为什么成都这3项改革试点经验要进行全国复制推广?这些改革试点经验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四川省自贸办副主任邓德雄参加了商务部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包括成都3项在内的四川原创5项改革试点经验。

  “空铁联运一单制货物运输模式,打破铁路和航空联运壁垒,创新设计‘空铁联运一单制’单证,航空和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合作承运人与货运客户一次签订‘空铁联运单’,共同负责全程运输,分别承担相应运程责任。”邓德雄称,该模式比非“航空+铁路”联运的物流节约10%—40%的运输时间。

  再来看成都自贸试验区的第二项原创——分布式共享模式实现“银政互通”。银行与公积金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等相关政府部门数据专线连通,实现公积金自动提取、抵押登记、抵押注销,不动产抵押登记、抵押注销、电子证明、抵押风险提示等业务的线上高效安全办理。目前该平台发放个人消费贷款约50亿元,不动产业务量达70万笔。

  成都的第三项原创,是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监管模式。对海关一般信用及以上的冰鲜水产品进口企业实施“附条件提离”,企业出具书面承诺,海关抽样后口岸放行,企业无需等待检测结果即可向销售商配送,但不得上市销售。检测结果异常,主动召回;检测合格,立即上市。此举缩短货物放行时间3-5天,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销售网络覆盖更广。

  邓德雄称,四川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当前正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四川坚持把自贸试验区作为全面开发开放的引领性工程,探索形成600余个制度创新成果,多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5项在全省复制推广,自贸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今年1—5月,四川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同比增长45.8%,在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中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累计制度创新成果430多项

  已有12项经验全国推广

  自挂牌成立以来,成都自贸试验区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谋发展,聚焦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围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统筹双向投资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实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战略、激活创新创业要素”六大重点任务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据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管理委员会开放协调处副处长罗双发介绍,截至2020年7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155项改革试验任务已实施151项,实施率达97.4%。围绕产业发展过程的“堵点、痛点、难点”,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破解市场主体发展难题,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30多项。

  其中,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新模式、“铁银通”铁路运单金融化创新、“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监管模式、空铁联运一单制货物运输模式、分布式共享模式实现“银政互通”等12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学习借鉴。同时,通过这些改革创新,也助力成都形成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产业竞相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在推进改革试验的任务过程中,成都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勇敢闯,针对制造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精准施策,不断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机制。产业聚集培育方面,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为空间依托,“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全方位构筑生物产业生态圈。

  据罗双发介绍,从2016年开始起步,已累计签约项目84个,协议总投资超过900亿元,目前已成功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赛诺菲中国中西部运营与创新中心项目,总投资120亿元的京东方(成都)健康产业园项目,国内细胞治疗龙头企业北科生物的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产业园、国际性医药健康龙头企业绿叶集团也相继落户。

  一项项改革创新,一项项改革试验成果,助力成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产业发展土壤,投资吸引力持续提升。2019年成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制造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83%,对欧盟、东盟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6.5%、20.6%,成为西部地区外贸“第一城”。

  延伸阅读

  成都3项改革试点经验

  6月28日,国务院印发通知,全国12个自贸试验区共37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其中成都自贸试验区有3项改革试点经验上榜。

  1.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监管模式

  对海关一般信用及以上的冰鲜水产品进口企业实施“附条件提离”,企业出具书面承诺,海关抽样后口岸放行,利用检测绿色通道实施“合格入市”,企业无需等待检测结果即可向销售商配送,但不得上市销售。检测结果异常,主动召回;检测合格,立即上市。

  海关定期开展监控计划和食品安全管理核查,企业定期提交配送销售管理证明资料,海关抽查“附条件提离”落实情况,强化入市前风险监管。缩短货物放行时间3-5天,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销售网络覆盖更广。

  2.分布式共享模式实现“银政互通”

  通过规范数据接口实现银行与相关政府部门专线连通,拓展基于银政信息实时共享、线上业务互动的服务项目,实现公积金自动提取、抵押登记、抵押注销等业务的线上高效安全办理。目前银政通平台已有公积金和不动产两类业务,对成都辖区内的不动产登记中心、公积金中心、银行网点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截至2020年6月末,平台共接入银行机构137家,公积金业务量累计达285万笔,9家银行上线了公积金信用消费贷和信用卡授信产品,累计发放个人消费贷款约50亿元,39家银行的住房商贷客户在成都公积金中心实现了公积金自动提取;不动产业务量累计达70万笔,40余家银行与成都17家不动产登记中心实现线上开展不动产抵押登记、抵押注销、电子证明、抵押风险提示等业务。

  3.空铁联运一单制货物运输模式

  依托铁路高铁网络,航空枢纽机场,积极探索并创新试点以“高铁+航空”为核心的“一单制”多式联运货物运输模式的构建,通过各运输环节的无缝链接,提升物流运作效率15%到20%,降低物流总成本10%到15%,助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有效填补了全国“空、铁、公、水”多式联运实践中“空铁联运”空白。(成都日报记者 杨富)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