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跨界返乡务农 “门外汉”变成“领头羊”

文铭权 樊邦平

2020年07月06日07:33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硕士跨界返乡务农“门外汉”变成“领头羊”

  “大学生搞农业就是不一样,自创果园简易滴灌系统,让每亩成本减少500—800元,告别‘看天吃饭’。”6月28日下午,烈日当头,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柑橘种植大户刘建,来到当地有名的家庭农场——谢家街道李山村沈厅家庭农场取经,围着农场转了一圈后,这个种地的“老把式”赞不绝口。

  沈厅家庭农场的创办者叫刘沈厅,今年32岁,是眉山市第一个具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新型职业农民。

  全方位“补课”硕士变柑橘专家

  刘沈厅是地道的彭山人,2015年完成硕士学业,荣获电子科技大学“十大杰出学生”荣誉。2016年底,刘沈厅回乡在李山村流转土地130亩,走上返乡务农之路。

  2017年7月,刘沈厅种植了80亩晚熟柑橘,开始专研柑橘种植技术,他积极参加彭山区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学习,拜省农科院柑橘专家为师,最终获评了“中级农技师”。

  在全方位“补课”的同时,刘沈厅还搞起了“发明”。

  刘沈厅指导研发的“冬季晚熟农产品双层绝热防霜冻袋”,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袋能让柑橘在恒温零下5摄氏度的情况下,坚持5个小时不被冻坏,极大提升了柑橘的抗寒能力。

  2019年,刘沈厅的农场售果15万多公斤,实现营收150多万元。

  在耕好自家地的同时,刘沈厅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致富。他的农场每年要提供约40个就业岗位,帮助周边农户人均年增收2万元。

  搭建数字平台 打通果品产销链

  2019年10月,刘沈厅被推选为彭山区果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经过多年经营,彭山果业发展规模达20万亩,覆盖葡萄、柑橘、猕猴桃、柚子等数十个品类。但该区农业仍面临着技术参差不齐、劳动力短缺、农资行情混乱和行业自律滞后等问题。

  刘沈厅带领彭山区果业商会会员探索打通了从种苗管理,到农资采购,再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提高了行业联盟的市场竞争力。

  此后,刘沈厅主导开发了“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先后实施了3次农资团购活动,购买物资60余万元,既为参与者节省成本10余万元,又引导行业朝着绿色生态的方向发展。(梁卫东 四川日报记者 文铭权 樊邦平)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