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6月30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本部年产天然气量达到13.42亿立方米,石油液体产量达到0.93万吨,油气产量成功实现“双过半”,蜀南地区日产天然气量历史性挺进3500立方米大关,以优异成绩献礼共产党建党99周年。
自提质增效行动开展以来,蜀南气矿紧密围绕千万吨级大油气矿建设目标,统筹全局,抢抓进度,聚焦主线,密织“针脚”,用“绣花”功夫精细开发生产管理,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克服疫情影响,加快上产步伐,促产量归“仓”,保效益落“袋”,助管理提升,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全面决胜300亿,加快上产500亿贡献蜀南力量。
精细管理“一脉相承”
5月10日,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蜀南气矿矿长唐建荣向公司郑重递上提质增效“军令状”——在做到“两升两降”基础上,再增产5000万方天然气产量。
投资少了、成本降低,工作量不减反增,底气从何而来?这5000万,是压倒我们的一根“稻草”,还是迈向低成本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一步阶梯?
难作于易,大作于细。在4万平方公里的勘探开发热土上,蜀南石油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精细管理”的追求。十年前,蜀南老气田承受逐年递减之“痛”,倒逼石油人“水中捞月”,在磨刀石上闹“革命”,江安老气田挖潜“一田一策、一井一法、一题一诊”的“三个一”作法孕育而生,树立精细管理的标杆,在四川油气田掀起了“远学华北,近学江安”的热潮,自2井的60年开采传奇更是提质增效的有力典范。进入新时期,蜀南气矿勇当公司增储上产主力军和排头兵,承压奋进,统筹兼顾,积极探寻“大与细”“重与轻”的平衡之法,续写以精细管理为“主旋律”的采气长歌。
“提质增效给开发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000万是经过精密测算后的结果。”要织就“千万”新篇,作为“穿针引线”的“工匠”之一,气矿油藏管理团队积极统筹下好“一盘棋”,打好全年油气井配产计划的“金算盘”。
精细“作业区、勘探开发研究所、气矿”三级配产流程,“月配产”升级为“日配产”持续加码,“以日保月、以月保年”油藏理念贯穿精细开发生产全过程,为开发管理定下“细”的总基调。
作为气矿产量的“压舱石”,高石梯必“争”。
把好“时间关”:在配合下游净化厂每年例行检修基础上,气矿多方协调,精心部署“高石梯区块同步检修作战图”,详细制定每日检修计划,采取“集中停气、密排工期、抢抓检修”的方式,有效避免高石梯区块的多次停产,较去年同期少停4天,增产可达2300万立方米。
建好“加油站”:搭建高石梯生产动态“集中会诊平台”,定期召开动态分析会,不断深化气藏地质特征认识、探寻气井生产特征,精准施策全力释放区块产能。
打好“进攻战”:今年上半年高石梯组织投产新井3口,新增井口日产能75万立方米。6月22日,安岳采气作业区年产天然气产量达到10.31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产4.29亿立方米。
“没想到,在这口井上我们仍‘有利可图’!”合江采气作业区积极开展提质增效行动,老井纷纷“亮相”,发现了一支“挖潜股”:付31井通过反复试验论证,每日降低了50%的药剂量仍保持稳定生产,目前已节约药剂费共计2.8万元。
蜀南地区老气田采出程度大多在90%以上,毛巾的水份基本被“榨干”,抱着“一切成本皆可降,一切工作皆可做”的信念,气矿开展“地毯式”摸排,从干毛巾“掂量”出“湿度”相对较大的区块,通过反复工艺试验论证,优选出23口潜力气井,打出老井挖潜组合拳,累计开展工艺井生产29井次,增产天然气4771.2万立方米。
动态追踪“一镜到底”
进入生产管理新阶段,蜀南气矿运用地下“显微镜”、井筒“透视镜”、地面“广角镜”、对标“穿衣镜”,将天然气开采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动态追踪“一镜到底”,力求质效最大化。
受疫情影响,蜀南气矿自营页岩气建产投产进度大幅落后。
“建立气井全生命周期制度,力争完成2020年自营页岩气产量目标!”气矿迎难而上、主动出击,形成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精细管理机制,钻遇率和水平段长度实现“双提升”。6月8日,泸203H6-1井两目标层位钻遇率均达100%,创下泸203井区双高“记录”。建立重点页岩气井周报制度,用地下“显微镜”动态追踪自营页岩气井排采、投产、下油管情况。结合现场实际工况、场站适应性和泸203、自205井等重点气井生产情况,摸索单井每日压降指标、精细控制井口压力,提出合理化生产建议20余条,持续优化气井生产。威213井等2口自营页岩气评价井相继顺利投产,新增井口日产能15万立方米。
运用井筒“透视镜”,密切追踪高石梯区块井下节流器与产能匹配度。优选高抗硫井下节流工具,优化井下解堵及绳索作业一体化施工工序,摸索调整井下节流器维护周期,先后完成6座场站的井下节流器维护,提升单井产量,增产天然气1186万立方米,同时节约地面加热装置,降低气井出现井底积液的频次和程度,实现了节流器预设的技术目标,累计节约场站投资约240万元,节约场站地面装置投资约1500万元。
善用“广角镜”,“一石二鸟”打通地面集输生产瓶颈。今年上半年,石油液体产量较去年同期增产0.43万吨,产气又产油的须家河气藏首次实现了节假日不停产。今年以来,为确保须家河气藏和安岳油气处理厂这两对“连体双生花”的平稳运行,气矿新建安岳油气处理厂外输管道和流程,须家河气藏所产天然气全力供应处理厂,同时新增一条凝析油转运通道,确保了须家河气藏连续稳定生产以及安岳油气处理厂的平稳运行。
操作员工对标“穿衣镜”执行到位。气矿以信息化改造和QHSE基层站队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中心站管理,全面实现操作层面“岗位标准化、属地规范化、管理数字化”的“三化”管理,在勤开勤关制度基础上,借助信息化手段远程控制基本实现了气井“自动化生产”,初步实现“数字化办公”,促进开发生产转型升级“智能化管理”。
创新创效“一马当先”
“与其做一块被动的靶,不如做一支呼啸的箭。”提质增效行动开展以来,蜀南气矿领导班子“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活动专题调研宣讲在基层一线迅速铺开,场场落地、声声入心,在宣讲现场掀起“箭在弦上”的阵阵热浪。各级党组织一声令下,党员冲锋在前,一马当先,在创新创效的“破冰”路上乘风破浪。
“用最少的钱办最要紧的事!”安岳采气作业区共产党员丁志参加工作近30年,党龄22年,在战严冬的关键时期,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贡献金点子,开展“五新五小”创效活动,找准高石梯井底返排污物的堵点“痛点”,和团队自主研制分离器排污流程专用解堵工具,实现了在无需关井和带压操作的情况下,在高石1井集气站成功解堵2次,解堵时间由之前的48小时下降至4小时,单次减少非计划性停产影响气量60万立方米,为高石梯区块提质增效工作疏通关窍。
为了保障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宁209井中心站党员突击队针对页岩气开采含砂对管道摩擦、冲蚀易造成泄漏等情况,跟踪监测输差压力,加密清管通球频次,6月15日接班以来,已完成5条管线的清管通球作业,有效助力长宁区块日产气量迈上1700万新台阶。
勘探开发研究所、工艺研究所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加大科技攻关开源节流,以技术创新打造倒逼成本利器。不断深化地质认识,优选勘探潜力层系,夯实资源接替基础,切实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离心式压缩机在纳溪西站的现场应用》《柱塞气举在安岳须家河组有水凝析气井开采中的推广应用》等分公司、气矿科研项目,扎实推进精细管理,为气矿建设千万吨级大油气矿注入创新动力。
威202中心站党支部运用“五大员”党建生产深度融合工作模式,深入开展“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引导员工立足本职,建功岗位,提出关于单井间歇开井提高产量、降低放空火炬燃气耗量、根据水露点状况适时调整三甘醇循环量降低能耗等合理化建议,以实际行动为提质增效行动贡献党员的先锋力量。(熊晓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