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探索“共享田园” 破解乡村振兴难题

记者 张 文

2020年07月02日18:58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夏风吹拂,柳条摇曳,一塘清波旁,白鹭翩翩起舞。在棋田村,小河蜿蜒而过,林田相融,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沟渠绕田分布,阡陌纵横,河中溪水清澈见底。或近或远的林盘散落分布在田间渠旁,时而传来几声鸡鸣犬吠——该村位于四川成都市郫都区,是多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的试点区县。2015年,全国人大授权开展农村“三块地”改革。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城乡统筹试点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郫都走出了一条改革发展之路。

农村发展要素分散 乡村亟待振兴

棋田村的冬水坝农场,是“共享田园”孵化之地,也是传统农村嬗变发展的破题之处。然而,就在几年前,棋田村还在为找不到出路而困惑。

“村民要求发展的意愿非常强烈,村两委班子也做出了很多尝试,却收效甚微。和川西平原上的普通村落一样,棋田村没有自己的产业,农业种植效益低。”说起过往,棋田村支书侯淘流露出些许感伤。

在一次改革调研中,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改革办负责人了解到棋田村的困惑。在他看来,棋田村其实代表了四川更多普通乡村的普遍形态。这些“二夹皮”村,既不是贫困村,没有政策倾斜,也不是旅游名胜,没有“网红”优势,只能通过改革增强其内生动力。

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谁来种地’成为突出问题。而与此同时,城里人的田园梦想又无处安放,靠与村民联建房等“打擦边球”式的操作,缺乏政策保障。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破解‘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出,人往哪里去,业从哪里兴’这四大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乡村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要让有能力、有技术、有资金、有情怀的人加入进来,把农村闲置低效的土地资源盘活利用起来,人、地、钱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这里的核心是‘三权分置’,要通过权利变活,换取村庄的发展。”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孙建军对此有着深入的思考。

5月15日,成都市郫都区举行“共享田园”网络平台发布会,市民通过注册登记“共享田园新农人”小程序,认养土地或订购乡村农特产品,就能成为共享田园新农人,进而获得租赁土地、共享农房等入门权利。截至目前,已有上千人预约成为新农人。共享APP新推的土粽子一下就订出了3000多份。

土地为媒,实现产权、产品、生活、生态四大共享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居城市的人都有着陶渊明式的梦想,期冀摆脱城市喧嚣,回归山村宁静,听鸟语、闻花香,尽享恬淡风物。63岁的棋田村村民杨秀茹也有一个梦想,“像城里人一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远处的村庄一角,合作社正在改造闲置农房,拟将其打造成共享民宿,杨秀茹说“我的房子也在里面,改造后我可以自己做生意,也可以出租给新农人,每年可多挣几万元呢。”

郫都区抢抓改革机遇,在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制定了“共享田园”建设指导意见,以城市中高收入家庭及“候鸟”群体需求为市场,以农用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抓手,以土地权利共享为核心,吸引城市居民下乡,以新村民或新农人的身份与原住民共享产权、产品、生活和生态,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业态。

侯淘介绍,“我们通过村集体,以保底收入的形式将村民承包的农用地进行集中,再分割给新农人认养。新农人认养土地之后,春夏秋冬种什么、怎么种,均按照村里的产业规划和技术标准进行,村里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和服务,这样全村就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从而实现土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利用,棋田村十分慎重,要按照大农业思路用好建设用地。他们正以入市方式打造星级乡村酒店的共享空间,同时将村里的闲置农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改造为共享民宿,实现村庄土地全要素利用。

在棋田村先行试水的基础上,郫都区正进一步把“共享田园”引向深入,打造跨村、跨区域的“共享田园”产业联盟。“共享田园”网络APP已建成,耕种服务、乡村民宿、鲜蔬配送等功能陆续上线,先锋、安龙、广福、战旗等村陆续加入试点,云桥村、石羊村又提出了加入申请。

对于融村,过另一种生活,安龙村新村民李星深有体会。“如果是来农村赚钱,我就会想着回报,急功近利。而我个人是厌倦了城里的生活,为了体验另一种人生,我来这里打造我的耕读空间,不看重短期效益。”她卖了城里的所有房产,在安龙村利用闲置林盘和宅基地建设了安龙书院,免费为村民子女培训国学。

与各地此前探索的“共享农庄”不同的是,郫都区是自然资源部确定的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登记试点区,新村民看重的是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共享和保障。资源有限,点土成金,郫都新村民的准入条件很高,还有名额限制,需经过村民大会同意,还要履行村民义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

城乡要素有序流动 “五个振兴”齐头并进

站在棋盘似的田埂上,看着绿意相连、生长茂盛的稻秧,阡陌纵横,平畴如镜。乡村院落,薄雾袅袅。棋田未经开发的后发优势正转变成生态和空间价值。

55岁的杨晓凤说,“我家里有4亩地,过去种水稻、油菜,一年忙到头,除去开销所剩无几。现在我拿3亩地入了股,保底收入4500元,去年我家按股份又分了4050元利润。现在一有空,我还可以去共享田园打工,一天有100元收入。”更高兴的是,随着共享田园的推进,村里景美了,田不荒了,城里人越来越多了。

和杨晓凤有着不一样感受的是安龙村34岁的村民戴瑜,她告诉记者,自从安龙书院入驻后,自己8岁的儿子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戴瑜说,“通过家门口的免费国学培训,在镇中学上学的儿子变得懂事了,对长辈、对兄弟也更有爱心了,整个人变化很大,说话也轻言细语。”这在过去,她是不敢想象的,郫都区城里都没有这么高水平的国学馆。

行走郫都,在“共享田园”的牵引下,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层出不穷。安龙村以文化和艺术共享为主导,发展川派盆景,村集体收入增加到30万元;广福村利用闲置院落发展共享院落,游人如织,家家都有轿车新房;先锋村引进知名书画家,举办公益培训及“院坝故事会”。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