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合力織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網

2023年06月02日08:3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全社會合力織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網

未成年人犯罪總體呈上升趨勢。2020年至2022年,檢察機關受理審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數分別為37681人、55379人、49070人,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數分別為54954人、73998人、78467人,總體呈上升趨勢。

侵害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犯罪有所上升。2020年至2022年,檢察機關起訴侵害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分別為27234人、31213人、34066人,2022年較2021年同比升9.1%,反映低齡未成年人保護亟需加強。

2022年,檢察機關就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共立案9700件,同比上升46.24%。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提出訴前檢察建議7779件,同比上升33.9%。圖片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官網

據最高檢第九檢察廳廳長那艷芳介紹,2020年至2022年,檢察機關起訴涉嫌利用電信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犯罪7761人。起訴“隔空猥褻”“線上聯系、線下性侵”等犯罪佔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近六分之一。

《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未成年人網民達1.91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較2020年提升1.9個百分點。那艷芳指出,“網絡空間監管整治形勢日益復雜嚴峻,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網絡環境難度日漸加大,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

“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檢察官李思瑤、王敬敬一直盯著電腦上實時更新的“未檢綜合履職線索熱力圖”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涉未成年人網絡案件逐年增長,類型多樣,織密網絡安全防護網迫在眉睫。”李思瑤說。

2021年,李思瑤在辦理一起特殊的涉未成年人“隔空猥褻”網絡案件時,“大為震驚”。一名男子多次對一名年僅12歲的男孩進行隔空“調教”,令這個男孩深陷其中。

王敬敬辦理的第一起隔空猥褻案中,3個月內,這名男子利用編造的大學生身份,多次要求一名12歲的女孩發裸照、裸聊,該男子因猥褻兒童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最高檢2022年10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到2022年9月,全國有1130人因為利用網絡“隔空猥褻”未成年人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

未成年人網絡糾紛大多涉游戲充值、直播打賞

5月3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檢察機關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履職典型案例,其中有這樣一起案例:2022年5月至6月,高南先后多次偷拿他人手機進行轉賬,竊取人民幣1萬余元,用於網絡游戲賬號充值和購買裝備。2022年6月28日,公安機關以高南涉嫌盜竊罪移送審查起訴,鑒於高南犯罪時系未成年人,具有自首、認罪認罰、積極退賠損失並取得被害人諒解等情節,檢察機關依法對其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

那艷芳表示,當前未成年人涉嫌網絡犯罪類型很多,大致可分為網絡詐騙、賭博、涉毒、黑客、游戲誘發犯罪,以及直播誘發犯罪等。

據北京互聯網法院副院長趙瑞罡介紹,自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北京互聯網法院共受理涉未成年人民事糾紛143件,案件逐年增長,其中網絡服務合同糾紛55件,佔比38.4%,主要為游戲充值、直播打賞類案件。

經統計,涉未成年人案件涉案標的額從1元至186萬元不等。總體來看,充值打賞類案件的標的額最高,游戲充值案件的平均標的額為25622.6元,直播打賞案件的平均標的額為62877.7元,充值打賞類案件中涉案標的額10萬以上的案件佔比接近該類案件的10%。

值得關注的是,未成年人的沖動性消費還體現在一些新興領域。除了常見的購買游戲裝備、直播打賞、網絡購物外,未成年人還熱衷盲盒抽取、禮物抽獎等領域,有的未成年人為了抽取盲盒消費上萬元﹔有的未成年人1天消費2萬多元抽獲價值1萬多元的禮物打賞主播。

那艷芳同時介紹,未成年人網絡犯罪的實施載體多樣化。網絡游戲、網絡交友、網絡追星、網絡賭博、平台直播等,觸網載體的多樣化、不良信息的誘導性、未成年人的易受影響性,使得一些未成年人“耳濡目染”,增加了網絡違法犯罪的可能性,給未成年人網絡犯罪預防帶來全新挑戰。

涉未成年人人格權侵權現象持續增長

北京互聯網法院近日發布的《未成年人網絡司法保護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近一年受理的人格權侵權案件增加了10件,同比增長111%。

在一起網絡侵權責任糾紛典型案例中,未成年人徐穎在某醫院兒科門診就診后,醫院未經徐穎及監護人同意,將看診過程拍攝並剪輯制作成視頻公開發布在主任醫師的短視頻平台賬號。徐穎的監護人認為,醫院及主任醫師侵犯了徐穎的隱私權、肖像權、名譽權,要求主任醫師及醫院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失及維權合理支出,並要求某科技公司作為短視頻平台運營主體因未盡平台責任,應承擔連帶責任。

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理后認為,涉案視頻由某醫院拍攝並剪輯制作,視頻內容系主任醫師在診室內對徐穎的看診過程,主任醫師配合完成相關拍攝,而涉案視頻發布在主任醫師實名注冊並以其名字作為昵稱、肖像作為頭像的短視頻賬號中,客觀上公眾觀看涉案賬號發布的視頻亦能為主任醫師帶來一定的流量、關注等利益,同時結合該視頻賬號以往的運營情況,認定該醫院與主任醫師採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實施了涉案侵權行為。

北京互聯網法院判決被告主任醫師及醫院共同承擔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失及維權合理支出等責任。某科技公司在運營短視頻平台過程中已盡到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義務,不承擔責任。一審判決作出后,各方當事人均未提起上訴,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趙瑞罡表示,當未成年人作為被侵權人時,對其人格權的侵害主要以名譽權侵權為主,同時可能涉及肖像權、隱私權、個人信息權益等。從侵權行為的實施平台來看,社交平台,例如微博、微信群、QQ群等,是未成年人網絡人格權侵權的主要發生空間。

在最高檢公布的典型案例中,2020年10月至11月,未成年人鄒洋偷拍同學馮琪的隱私視頻后發送他人,馮琪因此遭受精神困擾。同學項遠向鄒洋索要視頻后,對馮琪進行言語騷擾,視頻及相關言論傳播至馮琪所在學校,使馮琪學習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經調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檢察院支持馮琪及其監護人起訴維護隱私權的請求,並協助提供關鍵証據。法院判決鄒洋立即停止侵害、書面賠禮道歉以及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

預防未成年人成為網絡詐騙“工具人”成為新挑戰

那艷芳介紹說,當前未成年人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明顯上升。2020年至2022年,檢察機關審結(含起訴、不起訴)未成年人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人數分別為236人、3001人、5474人,2022年同比上升82.4%。

“因該罪屬於最高法定刑為三年有期徒刑的輕罪,未成年人涉嫌該罪被檢察機關作出相對不起訴、附條件不起訴的人數較多,但其上游詐騙犯罪往往隱蔽性強、跨境、數額巨大等,危害嚴重。”在那艷芳看來,如何預防未成年人成為信息網絡詐騙活動的“工具人”,是當前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網絡犯罪的重要課題。

據悉,2020年至2022年,檢察機關對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未成年人依法適用附條件不起訴2749人,通過針對性開展精准幫教,幫助涉罪未成年人糾偏改錯、迷途知返,重新回歸社會。

《白皮書》中的數據顯示,涉訴未成年人呈現顯著的低齡化特點。近一年來,北京互聯網法院受理的案件中,當事人為10歲以下的案件為39件,佔比達27.3%,年齡最小的當事人僅6歲,未成年人觸網低齡化趨勢在司法糾紛中凸顯。

趙瑞罡表示,涉訴未成年人逃避家庭監管及防沉迷措施現象較為突出,絕大多數未成年人存在逃避家庭監管、規避平台認証措施的情形。“這反映了未成年人監護人自身網絡素養不足,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引導和監督不到位”。

趙瑞罡認為,目前部分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未成年人保護意識和機制仍不到位。未成年人的主要社交生活來自校園生活中與同齡人的交往,同齡人之間的用網行為容易相互影響,但是部分學校仍缺乏系統性的有關網絡安全、網絡素養教育。相關行政部門在監督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履行義務、做好網絡信息內容分類方面仍有待提升,在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中存在制度不完善、職能劃分不夠清晰等問題。“全社會的未成年人保護意識,特別是在網絡空間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意識仍需加強。”趙瑞罡說。

(文中涉及未成年人均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韓飏)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