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雙流赴北京攬才 帶去博士后專項政策和人才機會清單

3月18日-20日,成都雙流在北京進行一場大型人才招引活動。這是雙流2023年首場赴外地舉辦的大型人才交流盛會。
此次趕赴北京,雙流行程“很忙”——參加了4場重磅活動,帶去了雙流區博士后專項政策和人才需求機會清單,送上了全方位、全鏈條的人才“政策套餐”。
“針對北京高校的優秀畢業生,雙流提供了博士后、研發工程師、戰略研究員等1391名人才需求,最高薪資達60萬元,為雙流奮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高品質中國航空經濟之都提供智力支撐。”雙流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截止到3月19日晚,本次招聘會線上線下共收到簡歷6531份,其中博士369份、碩士3096份、本科2966份。
走進北京大學
提供1391個職位 雙流發布人才招引機會清單
走進未名湖畔,雙流帶著誠意而來。
在“美麗四川·創業天府”知名高校四川人才活動周暨“蓉漂人才薈”北京大學專場推介會上,北大優秀校友,雙流區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峰與北大師弟師妹們親切交流。
會上,雙流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區委人才辦主任譚英華發布了人才招引機會清單:面向首都的優秀大學畢業生,雙流擬招聘崗位1391個。其中,博士研究生人才需求831名、碩士研究生人才需求414名,最高年薪60萬元,平均年薪超過25萬元。
雙流赴北京攬才,也邀請了企業參與。本次赴北京招聘的企業都是雙流區“拔尖”的民營企業、科研機構等。“我們希望招引高端人才,特別是帶有海外留學經驗的碩博士人才。”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光伏研究院院長劉正新表示,公司希望能引進電子電氣、無極材料,知識產權等領域的人才。
“我們急需化學專業人才,擬招引30名藥物分析師、新藥研究員等方面人才。”成都紐瑞特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蔡繼鳴介紹,該公司是一家集放射性藥物研發、創新及產業化於一體的企業,目前公司的人才大部分來自四川大學。他希望本次能實現人才多元化配置,在北京引進更多“新鮮血液”,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的藥物化學、生物化學等相關專業人才。
雙流的人才環境為企業穩定發展打下基礎。成都恆坤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霍永峰表示,雙流“大本營”穩固,今年的重點是布局海外市場。他希望能招引更多技術性銷售工程師。
聚焦高層次人才
激勵博士后創新發展 雙流帶來了“十二條”措施
“蓉漂人才薈”走進北京大學博士博士后專場座談會,這是雙流此行北京的另一場重頭戲。高層次人才是社會的尖端稀缺資源,也是各地招引人才的重中之重。現場推介的《成都市雙流區激勵博士后工作創新發展十二條措施(試行)》(以下簡稱“十二條”),圍繞平台建設、博士后招引、培養支持、創新創業、管理服務等方面,不僅給予真金白銀的獎勵,也給予其配偶、子女入戶和就學給予貼心關愛。
例如,在雙流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獲20萬元一次性資助﹔引才入站“伯樂”可獲得最高6萬元獎勵﹔出站后在雙工作的博士后,每人可獲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平台招收的全職博士后,省市區三級政策疊加,每年給予最高33萬元日常經費資助……
“我們為廣大人才提供了一份雙流的專屬大禮包。”雙流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流始終把人才作為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博士是最具創新、最具潛力、最具活力的青年群體。這次政策不僅有助於解決人才在發展中面臨的現實難題,還有利於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更有益於最大限度激發人才群體的創新創造活力。
在座談會現場,雙流會同區內博士后設站高校院所、重點企業來到北大,面向電力電子、材料學、生物醫學等50類專業,帶來博士和博士后人才需求715人。
服務產業建圈強鏈
聚焦12個重點產業鏈 重點“尋找”6272名急需緊缺人才
梳理本次人才招引清單,雙流提供的崗位包括科研工程師、軟件開發工程師、市場營銷、審查專員、藥物分析師、新藥研究員、中學教師、臨床醫生等,涉及基礎科學、航空經濟、電子信息、園區管理、教育醫療等領域。
為什麼是這些人才?“這些領域契合了雙流三大主導產業的發展。”雙流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流具有航空經濟、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三大優質主導產業。本次人才招引清單緊密圍繞三大產業的建圈強鏈,為雙流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人才支撐。
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雙流區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抓工業放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力促工業產值達1940億元、工業增加值佔比穩步提高。其中,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穩量增產”,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突破1200億元。
產業的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撐。雙流區3月17日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2023年,雙流區12條重點產業鏈人才所需急需緊缺崗位178個,其中高級崗位106個、中級崗位65個、初級崗位7個,非常緊缺崗位76個、比較緊缺崗位92個、一般緊缺崗位10個,急需緊缺人才數量共6272人。
“這6272名人才需求,對產業進行了靶向定位,緊密服務於三大主導產業。”該負責人表示,今年雙流計劃開展“蓉漂人才薈”“校園行”等系列招才引智活動20場。這20場活動的背后,是雙流圍繞三大產業發展所精准繪制的2023年人才招引圖譜。
新時代目標願景
雙流建設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人才高地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雙流成為成都市淨流入人口最多的區。
人口淨流入,對企業家來說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我們更容易招引到人才,更容易搭建起團隊。”成都紐瑞特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蔡繼鳴表示,人口的淨流入,代表著人才、資金、技術、消費的淨流入。干事業不是單打獨斗,雙流能提供穩定的人才供應和創業資源。
據悉,雙流區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緊扣市委“三個做優做強”、產業建圈強鏈等發展大局,充分發揮高校院所多、主導產業集聚度高、空港區位優勢好三大優勢,多方協同招引擴大增量、助力成果轉化提升存量、優化人才生態催生變量,更好服務成都打造全國創新人才高地。截至目前,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38家,建成各類創新平台231個,培養入選國家、省、市級人才計劃208人,人才總量突破60萬人。
60萬總量的人才,雙流的吸引力是什麼?
作為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通威太陽能成都公司光伏研究院院長劉正新表示,他最看重雙流團隊的人性化服務。“賣房租房、家政服務、健康體檢、線上服務……雙流把各方面都想到位了。”他認為,雙流的人才環境很好,能讓科研人員在這裡心無旁騖地干事業。
成都恆坤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霍永峰認為,成都不斷升級人才新政,已連續4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雙流連續3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雙流擁有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的區位優勢,1.9萬畝空港中央公園的環境優勢,以及10億元人才專項扶持資金……人才引聚優勢明顯。
據悉,雙流將依托人才優勢實現價值轉化,支撐城市產業發展目標。前不久結束的雙流區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鮮明提出要以做優做強“121”城市功能體系、推動“432”鎮街組團發展為引領,以打造“兩核一帶”環港經濟區為突破,以“三提兩轉一融合”為路徑,到2035年,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公園城市示范區的現代產業主引擎、立體開放主樞紐、協同創新主支撐、宜居宜業幸福地,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高品質中國航空經濟之都。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