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定而動:做大做強“內江黑豬”產業

8月31日,記者從內江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內江將緊盯川豬產業振興這一目標,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力創建國家畜牧科技城,加大內江豬優良品種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力度,大力發展“內江黑豬”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構建鄉村振興產業新格局。
內江豬是我國四大著名地方豬之一,有近1800年以上馴養歷史,具有配合力好、適應性強、抗病力強、耐粗飼、肉質佳等優點,是全國首批、四川第一個納入“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品種”目錄的保護地方豬種,經農業農村部批准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內江黑豬”地理標志証明商標。
如何做強“內江黑豬”品牌?內江將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為契機,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全面實施保種強化、育種開發、標准化建設、加工冷鏈、龍頭培育、品牌提升、綠色安全等“七大工程”,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加強組織領導、資金支持、科技支撐和政策服務,夯實“內江黑豬”種業基礎,完善產業體系,做強做優做大品牌,打造西部特色優質地方豬產業高地和“川系種豬”生產基地,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促進全市現代畜牧業發展再上新台階。
內江將按照完善一個保種體系、培育一個新品種或配套系、壯大一批龍頭企業、發展一批規模養殖場、建設一條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銷售產業鏈條、打造一批知名產品品牌的“六個一”工作思路,構建完善“內江黑豬”研、育、繁、養、宰、加、銷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新格局,提升“內江黑豬”在全國地方豬和特色優質生豬市場的佔有率,把內江打造成為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內江黑豬”種豬、仔豬供應基地和特色高端豬肉產品生產基地。
根據各地資源稟賦、自然條件,內江結合現有生豬產業基礎和“十四五”產業規劃布局以及生態環保“三線一單”要求,圍繞科研創新、育種繁殖、標准化養殖、屠宰加工等重點環節,堅持集中連片進行布局。
通過發展,力爭到2025年,培育壯大2至3家龍頭企業,實現年出欄“內江黑豬”商品豬20萬頭、仔豬10萬頭、種豬1萬頭,實現年銷售高附加值“內江黑豬”產品2萬噸以上、綜合產值30億元以上。
到2030年,成功培育“內江黑豬”新品種(配套系)並報國家審定,做大做強2至3個“內江黑豬”產品品牌,“內江黑豬”實現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年出欄“內江黑豬”商品豬100萬頭、仔豬50萬頭、種豬5萬頭,實現年銷售高附加值“內江黑豬”產品5萬噸以上、綜合產值100億元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