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育才造士 四川為提升高校服務區域發展和國家戰略能力貢獻智慧力量

朱虹 郭瑩 王波
2021年12月19日09:04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

近年來,四川省加強“雙一流”建設,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引導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健全協同育人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建立高校與所在區域創新要素資源、經濟開發區、產業集聚區發展及技術創新需求等對接的長效機制,切實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戰略,培養了大批高層次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堅持育人為本、堅持學科為重、堅持科研強校、堅持統籌謀劃。據了解,力爭到2025年,四川將基本建成規模與結構更加合理、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總體實力明顯增強、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的高等教育體系。

講好思政課 學生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過去5年來,全國各地各高校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實踐中加強、在創新中發展。

如何講好思政課,是高校面臨的共性問題。四川省內高校通過創新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在“大思政課”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其中,四川大學以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為牽引,多措並舉、改革創新,努力打造思政“金課”。尤其是充分發揮學校特色優勢,深挖校園紅色資源,積極創新載體形式,全力打造“中國共產黨在川大”紅色教育品牌。

不僅如此,為更好地發揮“第二課堂”育人功能,四川大學充分挖掘校內外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傳承弘揚江姐精神,做新時代紅色傳人”主題教育活動,打造“江姐紀念館”、創作《江姐頌》舞台劇、建設“江姐榮譽班”,弘揚革命先烈精神﹔與建川博物館、朱德故居、鄧小平故裡等合作,建設大學生紅色教育基地。

深挖黨史“富礦”,西南財經大學也不斷建設黨史育人資源庫。

據了解,2018年以來,西南財經大學黨委以馬克思主義學院為主責單位,組建20余人專業團隊,先后完成“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彝海結盟”“翻雪山草地”4個實驗項目創作。其中,“飛奪瀘定橋”項目率先獲批省教育廳立項重點建設,學校正積極申報國家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體驗教學中心建設。

談及“長征系列”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誕生的初衷,西南財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唐曉勇教授說,用信仰引領教學,使學生從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進而堅定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的是可塑性最強、處在“拔節孕穗期”的青年學生。在實踐作品呈現方式上,西南科技大學充分考慮了新時代學生的特點,以多種呈現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可能性。

“開學之初,任課教師在集中講解實踐教學內容后,就開始指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據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黎萬和介紹,在實踐作品呈現上,學生可在文藝、宣講、科技、心得四個類別中,選擇任一一種呈現方式。

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經過多種形式的呈現后變得生動起來。更重要的是,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生們增強了代入感,成為“主角”。每年,學校都會依據教學大綱,結合年度熱點時政話題,列出時政專題學習目錄,再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邀請相關專業教師參加專題學習教學團。這樣既解決了學校專業思政教師不足的問題,也讓思政課內容更加豐富、鮮活。

深化產教融合 讓學生“畢業即就業”

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當前,四川正積極打造“5+1”現代產業體系、“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4+6”現代服務業體系戰略布局,培養一批學以致用的高端人才勢在必行。

為此,全省相繼出台一系列舉措,推動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學校與企業協同發展。產教研部門壁壘被打破,人才培養創新機制逐步建立起來。

2020年底,四川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經信廳和省科技廳聯合公布“2020年四川省產教融合示范項目”立項建設名單,計劃每年投入資金2.5億元,支持首批立項的15個項目。這是四川首次跨部門聯合實施產教融合示范項目,其目的在於建設省內產教融合樣板標杆。西南交通大學與九洲電子信息裝備產教融合示范項目就位列其中。該項目以企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產業和交大智能制造成果轉化等為載體,旨在培養出既符合產業需求,又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研發型、技術性及技能型人才。

據西南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沈火明介紹,近年來,學校積極加強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包括與成都攜手創辦智慧城市與交通學院,與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培養微電子領域人才等。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實現理論、實踐“雙豐收”,有力地推動了相關產業發展。

為了讓學生擁有與行業一線接軌的實訓實踐平台,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四川電影電視學院自籌資金10億元,打造佔地200畝、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的國內首個大學內的影視實訓平台。該平台吸引了國內多部電影、電視劇劇組來此取景拍攝,給學校學生實踐提供了多樣演練機會。

在瀘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了加快學生從“新手”到“熟手”的轉化速度,學校投資近2億元,打造酒城文化創意美食街、建設瀘菜博物館。其中,美食街兼具教學和經營雙重屬性,由學校烹飪系老師帶領學生經營管理,定期邀請國家級烹飪大師親臨指導,真正實現“課堂進基地、大師當老師”。

“現在,我們美食街日均營業額在3萬元左右,最高的時候單日營業額可以達到6萬元。”學院黨委書記何杰表示,持續不斷的盈利提升了學生的就業創業信心,也讓學校和企業攜手,共同實現行業標准、品牌標准和人才培養標准提升和完善。

據了解,此前,該校已投資1.2億元建成佔地23畝、建筑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區域共享型產學研用一體化實訓基地,面向川南渝西提供釀酒技術、雲計算、大數據應用、智能制造、電氣裝置、汽車維修、育嬰員、茶藝師等10個以上工種的師資培訓、職業技能訓練、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技能大賽比賽場地。畢業生在擁有學歷証書、技能証書的基礎上,還同時擁有了職業資格証書,真正實現與職業崗位深度融合,課崗証賽相融通。

加快創新改革 構建“政產學研用投”協同發展

在產教融合過程中,政府“掌舵者”的職能尤為重要。在蓉高校院所開展的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就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推動。

據了解,成都以實際行動,推動西南交大“早確權、早分割、共享制”的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作為全國率先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高校,西南交大的這一改革被稱為“科技界小崗村”。

以“同相供電”為核心內容的軌道交通新一代牽引供電系統理論與技術體系,是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李群湛教授團隊潛心研究30多年的重要成果。借助學校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該團隊已有70多項專利分割確權,成功轉化了“同相供電技術”“牽引網分段測控技術與保護技術”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其中,“組合式同相供電裝置”已在重載鐵路、高速鐵路及市域鐵路實現了首次工程化應用,2019年與廣州地鐵2條線簽訂同相供電裝置的銷售合同。

近年來,成都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混改的政策文件,在蓉高校也相繼出台了支持混改的校級改革文件。目前,在蓉高校已完成400余項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近1000項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作價入股創辦企業60余家。

川大教授、企業創始人、諸葛人才計劃專家……這些年,李建樹的身份多了起來。他帶領團隊研發的醫用高分子材料產品,獲得華西口腔醫院等國內知名醫療機構的青睞,在實現商業利益的同時,技術也在行業中處於頭部位置。

其實,在四川大學,高校教師自主創業已經不算新鮮事。圍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都市武侯區與四川大學共建“環川大知識城”,通過創新“政府+高校+平台公司”的模式,每年四川大學有超過40項科技成果優先在武侯區落地轉化。

“指導科研工作和推動產業化其實是相互融合的,因為科技研發的目的就是要落地成為產品。”李建樹表示,在高校自主創業,知識產權的運用方式非常靈活。“環川大知識城”改變了科研的方式,不再局限於實驗室,與市場對接越來越緊密,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高校教師參與到成果轉化項目中。

不僅如此,近年來,成都市委、市政府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為牽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校院企地深度融合發展,全面構建“政產學研用投”協同發展體系,全力構筑校地協同發展體系,打造創新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西部科學城、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