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何杰:深化產教融合 搭建職業技術人才成長“立交橋”

2021年12月18日10:2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成都12月18日電 (郭瑩)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營造皆可成才、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大力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能夠有效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何實現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如何促進校企有機融合,滿足市場對專業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在12月17日舉行的人民網2021大學校長論壇上,瀘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何杰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針對上述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何杰看來,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模式,更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必須實現體制機制創新,構建校企利益共同體,實現雙方互惠互利,共同推動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需求相適應的現代職業技術人才培養。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何杰在人民網2021大學校長論壇上。人民網 張玉琳攝

“專業圍著產業轉” 讓學生“畢業即就業”

專業隨產業轉型發展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能夠與市場接軌的高素質職業技能人才,是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何杰接受人民網採訪。人民網 張玉琳攝

近年來,瀘州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成績頗為亮眼:綜合就業率達95%以上,平均薪資待遇高於同類專業學生20%,不少人一畢業就成為瀘州老窖、郎酒等行業龍頭企業員工。

學校偏居西南一隅,為何畢業生卻如此搶手?在何杰看來,秘訣在於學校在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創新模式,圍繞“產業鏈”布局“專業群”,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優化專業結構。

瞄准瀘州產業轉型發展趨勢,精准對接瀘州“白酒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新興產業”三大千億產業集群,圍繞自貿區等產業園區,調整專業布局、重新配置資源,學校重點建設了中國酒業學院、師范學院、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智能建造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培養大批學用對口的實用技術人才。

目前,學校已形成“政、校、行、企、研、園”六方協同,構建起“資源共享、平台共建、標准共研、人才共育、成果共產、利益共贏”的六共聚力新機制,深化了“專業群對接產業集群,教學標准對接職業標准,課程內容對接工作內容,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實訓情景對接職業崗位,學業評價對接企業考核”的六維對接,以群建產業學院,建構模塊化進階的六域融合,解決人才供需問題,形成產教深度融合“瀘職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體”打通學生就業瓶頸

今年下半年,洲際集團瀘州龍澗假日酒店完工並進入試營業。這是瀘州職業技術學院與洲際酒店集團(IHG)合作建設的一家四星級酒店,也是學院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酒店管理、會計、機電工程等專業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就業機會。

洲際集團瀘州龍澗假日酒店。學校供圖

“酒店有三分之二的崗位面向學校畢業生,經過一學期的實習,不少人已經在酒店內部得到晉升,薪資待遇明顯提升。”在何杰看來,深化產教融合,一個根本的點在於實現校企雙方的合作共贏。這不僅能從深層次改善教育和產業發展的關系,還能夠助推區域產業經濟的升級轉化。

校企共建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實訓基地,讓學生得到理論實踐的雙重指導,加速完成“新手”到“熟手”的轉化,對促進就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創新合作模式,也能夠帶動行業標准、質量標准和人才培養標准的提升。”

為此,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圍繞地域特色,投資近2億元,打造酒城文化創意美食街、建設瀘菜博物館,使其成為學校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其中,美食街兼具教學和經營雙重屬性,由學校烹飪系老師帶領學生經營管理,定期邀請國家級烹飪大師親臨指導,實現“課堂進基地、大師當老師”。“現在,我們美食街日均營業額在3萬元左右,最高的時候單日營業額可以達到6萬元。持續不斷的盈利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信心,同時也讓學校和企業攜手,共同實現行業標准、品牌標准和人才培養標准提升完善。”何杰表示。

據何杰介紹,除了在餐飲旅游行業發力,學校還與騰訊雲計算有限責任公司等4家公司舉行了校企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就電子信息產業人才培養、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聯合開展社會培訓、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樹立地方職業教育“標杆” 推動區域經濟轉型發展

堅持“扎根瀘州、服務四川、輻射川渝”的發展定位,對標國家戰略,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發展。作為瀘州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大力加強軟硬件資源建設,全面提升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

校訓廣場。學校供圖

通過籌集各方資金,學校共投資1.2億元建成佔地23畝、建筑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區域共享型產學研用一體化實訓基地,面向川南渝西提供釀酒技術、雲計算、大數據應用、智能制造、電氣裝置、汽車維修、育嬰員、茶藝師等工種的師資培訓、職業技能訓練、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技能大賽比賽場地。畢業生在擁有學歷証書、技能証書的基礎上,還同時擁有了職業資格証書,真正實現與職業崗位深度融合,課崗証賽相融通。

另外,學校還與300多家科研院所、知名企業、上市公司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定制化培養人才。與企業合作的訂單班項目25個,訂單育人1200余人,在“學用零距離”的辦學模式下,學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成了“香餑餑”,學校招生從以前的“上門宣傳”變成了現在的“學生主動擠破門檻”。

“今后,學校還將繼續夯實整體實力,以建設‘雙高’學校為契機,持續推進校企合作深度,積極探索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發揮理事會‘辦學智囊團’作用,爭取躋身國家‘雙高’序列,最終實現本科層次辦學。”談及學校未來發展,何杰如是說。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