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金沙祭祀傳統延續千年 十二橋時期為主體遺存

2021年11月19日07:2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金沙祭祀傳統延續千年 十二橋時期為主體遺存

  金沙遺址祭祀區,經歷了新石器的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橋文化,以及西周晚期的新一村文化等不同階段,其中十二橋文化是主體遺存。

  日前,在紀念金沙遺址發現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周志清,為聽眾清晰地梳理了金沙遺址祭祀區歷史發展的脈絡。

  金沙祭祀區經歷5個時期

  金沙祭祀區和金沙遺址不是一個概念,后者不僅包括祭祀區,還有宮殿、住宅建筑等。摸底河以南為祭祀區,以北為宮殿。祭祀區整個范圍是一個沿著河道自西南到東北長方形的土台,完全呈斜坡堆積,反映了遺址長期的沿襲性。祭祀區的祭祀遺存大概分屬5個不同時期。不同的時代擁有不同的祭祀方式,祭祀內涵也有不同,商代早中期主要是以浮沉為主,后期以瘞埋和燎祭為主,反映出金沙和三星堆的差異。

  三星堆時期的祭祀區遺存,有石璧的堆積,有象牙、漆器,以及三星堆文化典型的陶器。推斷受長江中下游、中原地區影響的有以下器物:木雕彩繪神人頭像,與長江中游的石家河和下游良渚獸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三星堆面具來源可能與之有關﹔獸面紋木構件屬於中商時期,可能和長江下游良渚獸面有關系。綠鬆石獸面紋鑲嵌漆器顯示三星堆時期漆器技術已經相當發達成熟,其中的鑲嵌工藝、形象寓意等關鍵文化因素應源自東部地區的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

  十二橋時期,金沙出現了三座大型的類似於宮殿的建筑,位於摸底河北岸,其中兩個建筑目前已回填保護。這個時期是金沙祭祀區最為繁盛的時期。象牙既有完全沒有加工過的,也有大量半成品。象牙在祭祀區呈現出越到晚期數量越少的規律。雖然金沙沒有出現過完整的銅容器,但是有很多殘片顯示出典型的南方系特征。

  新一村文化時期的祭祀遺存,鹿角和獠牙是這個時期很有特點的堆積。表面光滑、色彩鮮艷的美石也是這個時期比較多的伴出物。出土的陶器是很典型的峽江地區的器型,陶質上有很大的差異,偏紅。船棺是古蜀人特殊群體葬俗,船棺葬除了葬具是船棺,一般都有磨石、朱砂、青銅兵器,在偏晚階段還有大量鹿角隨葬。

  三星堆與金沙

  是否是習慣上理解的先后關系?

  祭祀區消失可能是因為春秋晚期與戰國之交的洪水事件。

  周志清認為,通過對祭祀區的歷史梳理,可以引發以下思考:重新認識或者評估三星堆與金沙的關系,是否是習慣上理解的先后關系?其次,從目前來看,祭祀區有1000多年祭祀傳統,不管內部發生哪些變化,它把這個地方作為祭祀中心延續千年,體現了超穩定的信仰傳統。最后,金沙目前沒有發現城垣,可能反映古蜀都邑的形態本身具有的復雜性。

  周志清認為,無論是三星堆還是金沙,都需長時段、動態的觀察過程﹔為了反映古蜀的文明特質,不僅要看基於陶器建立的文化傳統,也要考慮基於心理信仰的傳統。金沙和三星堆,都尚未發現高等級的墓葬,可能神權政治和技術精英與威權政治精英有著不同的喪葬物化形態。洪水在成都平原青銅時代扮演的角色也需要關注。(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平)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