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下的公園城市黃金周接待游客超1873萬人

旅游總收入
232.2億元
全市共接待游客1873.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32.2億元。
A級景區迎客 744.7萬人次
A級旅游景區接待游客744.7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8882.6萬元。
省內游客
超過82.8%
此次黃金周,省內游客佔比超過82.8%,充分體現了成都旅游對於全省旅游市場的強勁吸引力。接待的省外游客中,以陝西省、重慶市等周邊省市和廣東省、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等東部省市游客為主。
盤點今年國慶,“補償式出游”需求強勁,成都交出了怎樣的一份成績單?10月8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文廣旅局獲悉,在以“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裡的幸福成都”為主題的系列文旅活動帶動下,成都國慶假日文旅市場呈現良好復蘇態勢,旅游目的地熱度和夜游經濟活力位居全國前列。
據綜合測算,全市共接待游客1873.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32.2億元。其中,A級旅游景區接待游客744.7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8882.6萬元。全市及區(市)縣直屬文化館、圖書館和博物館(不含A級景區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所共接待市民游客75.6萬人次,同比增長61%。同時,據百度人口遷徙大數據,國慶假期,成都遷入人口熱度位居全國第一位﹔據同程旅行數據,成都假期住宿訂單量位居全國第二位﹔據攜程、飛豬等大數據,成都均位居全國最熱門旅游目的地第三位。
另據來自四川省文旅廳的消息顯示,根據2021年納入全省統計的702家A級旅游景區數據來看,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2574.04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3.45億元。
新模式
“夜游錦江”升級 迎客28萬人次
鄉村游、紅色游、文化游,是今年國慶黃金周的熱詞。據成都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元文旅業態齊發力也推動文旅消費復蘇。其中,紅色主題游在國慶假期中熱度不減,吸引眾多市民游客游覽紅色遺址、傳承紅色文化,戰旗村景區、成都戰役紀念館等紅色主題A級旅游景區接待游客79.6萬人次。鄉村游深受市民游客追捧,崇州市、都江堰市、蒲江縣等區(市)縣推出多條鄉村旅游主題線路,舉辦鄉村生活美食節、農民豐收節等鄉村文旅活動,為假日游客提供了親近自然、化解鄉愁的文旅消費場景。
到成都聽一場音樂會,也是這個國慶最潮流的選擇。第四屆成都街頭藝人音樂季融合街頭音樂的動感與歡樂谷的歡快氛圍,設立街頭藝人活動表演點位,為游客開啟了一扇奇幻的音樂大門,吸引游客約7萬人次。成都露天音樂公園舉辦集音樂、藝術和時尚為一體的潮拜72小時活動,通過三大沉浸舞台、多元化年輕圈層文化體驗,帶來了一場超級多元化的文化體驗嘉年華,吸引游客8.1萬人次。“熊貓之聲”2021成都(國際)童聲合唱音樂周來自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27支合唱團,2021年仙人掌音樂節野肆草坪民謠音樂派對、潮流音樂派對等主題活動,為假日成都獻上了動聽的音樂盛宴。
值得注意的是,夜間體驗游在國慶期間持續吸“睛”。比如,全新升級后的“夜游錦江”再度起航,讓市民游客在船程中近距離領略獨具魅力的錦江風情,累計接待游客28萬人次。再比如,融創文旅城開展無人機秀點亮星空、“夜派對”等夜間主題活動,將音樂、夜游等活動有機融合,累計接待游客50.1萬人次。此外,望平坊旅游休閑街區的美食、非遺、文創、夜市、夜景等吸引眾多游客打卡,累計接待游客16萬人次。夜幕下的寬窄巷子流光溢彩、客流如織,累計接待游客48.4萬人次。
新業態
精品旅游民宿 吸“金”力十足
從今年國慶黃金周的出游半徑看,省內游近郊游是出游的主流。據大數據監測顯示,此次黃金周,省內游客佔比超過82.8%,充分體現了成都旅游對於全省旅游市場的強勁吸引力。接待的省外游客中,以陝西省、重慶市等周邊省市和廣東省、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等東部省市游客為主。
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精品民宿一“房”難求。國慶期間,成都高品質、個性化住宿消費需求持續旺盛,以精品旅游民宿為代表的高端住宿業復蘇尤為強勁。都江堰市青城山、彭州市湔江河谷、龍泉驛區山泉鎮、大邑縣安仁古鎮等熱門區域的精品旅游民宿假日期間“一房難求”,青城山六善酒店、青城豪生國際酒店、蒲江喜來登酒店等周邊區縣高品質酒店入住率均超過80%。
國潮風
多地沉浸式演藝 打造新文化活動IP
與此同時,國風國潮、沉浸式體驗也成為引領文旅消費的新熱潮。在國慶假日期間,青白江區首屆成都·青白江國風文化季、都江堰市 “微劇本+游園會+國風國潮文化活動”等活動,大邑縣安仁古鎮《川樂安仁》、邛崍市《逸游邛州園 探妙知天工》等沉浸式演藝活動,創新打造出傳統與潮流相互碰撞的文化活動IP,為市民游客帶來別樣精彩的國潮文化體驗。同時,豐富多彩文創活動提供新打卡地,大邑縣安仁古鎮2021成都文旅天府古鎮文創集市,吸引游客近距離體驗非遺項目、漢服文化、非遺手作DIY,感受傳統手工技藝和川西傳統集市文化風貌。彭州市禾文阿思文創園、白瓷藝術中心開展的新購·新場景系列體驗活動,為游客和市民解鎖文創新玩法。(成都商報-紅星新聞 記者 李彥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