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14日,是大年初九,但在朝鮮的漢江北岸,沒有節日,隻有戰場。我和戰友埋伏在文福裡的山破中,敵機在頭上來回盤旋,下午3時許,從飛機上投下一枚炸彈,我以為是一枚重型炸彈,為避免爆炸產生的沖擊波震傷內臟,我用手指、腳趾緊摳地面,匍匐在地上。但是,沒有轟炸聲,隻聽到‘噗’的一聲,原來是凝固汽油彈,一瞬間山坡變成了火海……”5月17日,國網四川電力(成都新都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簡稱黨員服務隊)走進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參加“傳承紅色基因,賡續英雄血脈”主題黨課,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一級傷殘軍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2軍第126師戰士涂伯毅講述了自己在黨的關懷和教育下,克服戰場燒傷毀容帶來的陰霾,通過挑戰“思想關”、“生活關”和“學習關”,重塑生活信心,用一生踐行“我們的心永遠忠於黨”誓言的事跡。
“我沒有立過功,沒有戴過勛章,但上甘嶺坑道裡,我們的歌聲,是我至今最引以為豪的寶貴財富。”上甘嶺戰役親歷者,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文工團戰士傅仲陽講述了她用歌聲為戰士們驅除槍林彈雨的恐懼,以傷殘之軀不懈傳承紅色基因的事跡,展現了“巾幗忠於黨”的情懷。
聽完他們的講述,現場不少人眼泛淚光。涂伯毅帶領全體參會黨員重溫了入黨誓詞,進一步激勵大家堅定理想信念、樹牢宗旨意識,錘煉過硬作風、勇於擔當作為。
據了解,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又稱“榮軍院”),始建於1951年,先后集中供養了2800多名傷殘軍人,其中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約2200余人。2020年1月,榮軍院以榮譽館為依托,成立全國第一家以榮譽軍人為主題的行業博物館“四川榮軍博物館”,是省市區三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省級國防教育基地。為進一步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黨員服務隊與榮軍院建立常態化服務機制,給予定期用電檢查服務、志願服務。
隨后,黨員服務隊還對榮軍院供電線路、院內電氣主接線及其運行方式、高壓設備以及受電設施狀態、表計安全使用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確保用電安全可靠。黨員服務隊隊長曾超感言,老英雄們既是鮮活的歷史,也是生動的教材。通過學黨史專題活動,深刻體會到革命老前輩們身上的好作風、好傳統,將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干好本職工作。(庄婭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