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園城市”優教版圖 四川天府新區譜寫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郭瑩

2021年04月23日14:14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孩子們的純真笑臉。學校供圖
孩子們的純真笑臉。學校供圖

今年以來,成都積極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深入推進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努力創造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城市新樣本。

在這一過程中,實施高品質公共服務倍增工程,推進教育資源均衡普惠,建設一批“家門口的好學校”,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何為家門口的好學校?按照大眾理解,一所學校稱得上好,無外乎具備以下特征——優質的師資、一流的硬件、先進的理念、均衡的資源,家長願意把孩子送進去,孩子在學校能被教育好。

以此為參照,近年來,四川天府新區積極打造宜居優教版圖,從“營城”的高度做好新區教育,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新時代公園城市典范和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樣板建設,努力實現“五大轉變”,即:服務人群,由戶籍人口向服務人口轉變﹔經費保障,由保障教師向保障學生轉變﹔功能定位,由保障基本民生向服務產業並舉轉變﹔教育質量,由低位均衡向高品質多元供給轉變﹔教師觀念,由“等書教”向“找書教”轉變。

從“有學上” 到“上好學”

白紙作畫繪就新區優教藍圖

“新”,是四川天府新區教育發展的突出特點。3年來,四川天府新區教育不斷進行軟硬件更新、制度破題,新建學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存量學校提檔升級成績斐然。

“新區人才產業集聚,居住人口增長迅速,教育短板日趨明顯,擴大優質資源供給勢在必行。”四川天府新區社區治理和社事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廣介紹,四川天府新區起步階段,幼兒園、小學低齡階段學位供應不足,存量學校普遍教學水平和質量不高、校舍陳舊,老師結構性缺編嚴重。

按照“一年建示范、兩年成體系、三年樹標杆”目標,3年來,四川天府新區教育立足服務人才、服務產業、服務營城,教育配套持續加碼。截至2020年10月,四川天府新區先后新開辦學校59所,新增學位5.5萬個,2020 年公辦在園幼兒佔比52%、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4%。2021年,天府新區還將高規格開辦中小學、幼兒園23所,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供給。

近期,四川天府新區元音幼兒園園長徐途瓊正忙著張羅2所新幼兒園開園。加上此前她已經領辦的6所幼兒園,由她負責管理的幼兒園增至8所。她感到自己身上的擔子又重了一些。

徐途瓊在幼教方面具有豐富管理經驗。她堅持在她管理的幼兒園當中實施雙導師制,通過文化引領、課程引領、專業引領,提升核心競爭力、突出差異化優勢﹔通過課程改革和保教研究,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辦園質量﹔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建立起一條銜接社區、家長、學校的教育生態鏈。她說:“把每一所學校辦得優質有特色,才能真正為新區人群服好務,為新區發展服好務。”

硬件更新,制度破題。3年來,四川天府新區教育動作頻頻,引業內側目。在四川省范圍率先實行多校劃片,破解“學區房”桎梏﹔布局“幼兒園四級保障體系”,解決“入園難”“入園貴”﹔首推省級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打造現代教育治理示范高地……

目前,四川天府新區已形成傳統公辦、公辦兩自一包、社會資本民辦、國企民辦市場型、國企民辦公益型、委托企業管理公辦、委托企業管理民辦7種辦學體制。政府部門推進全區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同時,也給居民吃下“定心丸”。

從“資源匱乏”到“精英匯聚”

創新引領新區教育模式蝶變更新

在四川天府新區,“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人才觀,正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教育界有志之士加入。原樹德中學校長陳東永,原成都七中副校長、成都七中萬達學校校長陳剛,原成都市實驗小學校長陸枋等成都教育界知名人士,如今已成為四川天府新區教育的一張張名片。來自四面八方的教育人才在這裡找到合適的舞台,自身價值得到發揮和體現。

位於興隆湖畔的成都天府中學附屬小學,是一所由四川天府新區教育主管部門統籌管理、具有獨特辦學機制的全新模式學校。從物理空間上看,成都天府中學、成都天府中學附屬小學共享一個校園又獨立分區。優美的校園裡,謙謙少年與稚子學童共浴陽光,實現生態共融與人文相生。

“我們希望通過優質教育,讓孩子們更好地適應未來。因此,我們建立起一種和諧共融的生態模式——‘融融學堂’。在這樣的空間中,孩子們能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一段邁向未來浩浩世界的美好經歷。”成都天府中學附屬小學校長陸枋說,“打破小學與初中的人為分割,讓全學齡段的青少年兒童在自然的狀態下和諧共處,實現師生、生生、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真實有趣的生活體驗,能夠給孩子們提供更多成長的可能。”

位於正興街道的成都天府七中,校長陳剛正試圖構建理想的組織架構。學校以學段貫通和選課走班作為教育創新切入點,實現用組織架構創新支撐教育創新。為了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成都天府七中實行分層分類的走班制,根據學科性質及學生每科學習情況的不同,實施“分類+分層”“分層+分類”“分層+分類+分層”的學習模式,設置引進學分制、積分制度,打破“學生不動老師動”的模式,實現了“老師不動學生動”。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

集團化辦學促進資源“整合+融合”

2020年,四川天府新區首開先河,打破“唯戶籍、唯社保、唯劃片”的招生方式,開展全域多校劃片、分類供給,從保障戶籍人口向服務常住人口轉變。此舉打破“學區房”桎梏,學生升學從單一學區必選項轉變為多所優質學校的多選題,家長入學焦慮得以緩解。

在此基礎上,為了實現真正教育均衡,四川天府新區選擇“公民融合、縱向貫通、橫向聯盟、一校兩制”集團化辦學方式,實現新建學校和存量學校同步發展。

華中教育集團小學部總校長高小蘭同時管理包括華陽中學附屬小學、天府五小、天府三中附小和天府三中小學部等多所學校。在她看來,推行集團辦學,幫助她解放了學校人權、財權,集團內各類學校資源整合,增強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針對性實效性,釋放學校辦學活力。

在華中教育集團,應聘教師崗位需要經歷5次篩選。一旦進入該集團,人才就能夠在內部自如流動,實現橫向、縱深發展,個人價值能得到最大體現。同時,該集團內積極探索“一校兩制”辦學體制,破解人事瓶頸,試行“一個校長、一套班子、兩種機制、編內編外教師跨校任教”的“一校兩制”路徑,統籌調配編內編外教師、統籌使用人員經費、統一考核兌現崗位績效,優化隊伍結構,激發辦學活力,提高教育質量。

今年3月29日,天府師大一中教育集團成立,這是四川天府新區首次將一所純民辦投資的學校作為集團引領學校,此舉在全國皆為創新。該集團成立后,過去公辦、民辦教育“各自為政”的局面被打破,學科、學段、學校壁壘被打通,建立起一套管理、課程、教學、師訓共生機制,集團綜合黨委、推進辦、學部建設得到進一步強化。該集團被賦予充分的人、財、事權,能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增強,進而推動四川天府新區教育的整體提升。

天府師大一中教育集團成立大會上,四川天府新區教育衛健工委書記、社區治理和社事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廣表示,教育的目的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無論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其教育目標是一致的,發展方向上也有很多共同點,課程體系以及家長、學生服務的內核也是相同的。公民融合就是力求尋找雙方更多的共同點,這也是公民融合的基礎。

目前,四川天府新區已經成立天府中學教育集團、天府七中教育集團、華陽中學教育集團、天府四中教育集團、天府師大一中教育集團。五大教育集團均由知名校長擔任教育集團總校長,成員學校涵蓋公民辦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內部實現公民辦之間、校際之間、學段之間師資、課程有序交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發展新格局。

站在歷史新起點,四川天府新區將繼續踐行“服務人才、服務產業、服務營城理念”,實現高品質建設向高品質聚居生活發展方面轉變。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