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宣讀了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關於2020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縣(市、區)、先進鄉鎮、示范村的決定,並予以表彰。其中,成都市雙流區黃水鎮被命名為“2020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鄉鎮”。
噪音污染區變“網紅”景區、空殼社區變農商文旅體融合示范區、集中安置小區變新型城市社區……近年來,雙流區黃水鎮從空間到場景、從生產到生活、從服務到規劃、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成為了助推黃水蝶變的加速器。如今的黃水鎮各社區,以“巴適安逸和美”為特征的公園城市社區新場景正在這裡生根發芽,黃水人正品嘗著鄉村振興帶來的甜頭。
創新社區場景營造城市美空間再升級
錯落有致的新村民宿、推門見景的詩意棲居,漫步在黃水鎮雲華社區空港花田,可以感知自然生態本底、熊貓大地景觀和健康綠道風光的相得益彰。隨著空港花田成為成都市“網紅”打卡地,雲華社區也頻頻“出圈”。未來,社區還將繼續整合轄區資源,實現生態價值多元轉化,以“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為目標,促進生態公園與產業項目互融共生。
另一個高顏值社區,當數黃水鎮白塔社區。古蜀農耕文化發祥地、三國文化重要承載地,歷史的沉澱,為白塔厚植了農耕文化底蘊。但就在不久前,這裡還只是一個基礎配套差、產業落后的“空殼社區”。“在營造公園城市過程中,白塔社區重點突出文化長廊二十四節氣和牧山三寶景觀打造,最終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創產業和文旅經濟發展前進的動力。”黃水鎮相關負責人道出了白塔的蝶變秘密。
一個個城市美空間的打造,只是黃水鎮社區發展治理的一個縮影,不斷創新前進的黃水鎮,正向著人城境業和諧發展的大美公園社區目標邁出堅定的步伐。
公園社區“四同”治理法 為居民幸福加碼
黃水鎮牧馬山區域森林覆蓋達60%以上﹔規劃天府綠道超300公裡﹔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平方米……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為黃水鎮建設公園社區創造了先機。當然,公園城市的建設不能隻有“面子”沒有“裡子”,於是以“ 社區發展,速度與質量要同步﹔社區更迭,鄉愁與城愁要同調﹔社區賦能,發展與治理要同振﹔社區融合,文化與生活要同美”的黃水“四同”治理法應運而生,並在解決自治和服務功能、城市綜合管理功能、發展治理規劃難題上進行了有益探索。
2014年,9600多人搬入楠柳社區集中安置小區,黃水鎮按照“15分鐘生活服務圈”標准,集中配置了學校、醫院、日間照料中心等公共服設施。在實現居民生產生活方式同步轉變的進程中,黃水鎮引進專業社會組織合作打造了“睦鄰生活服務館”,開展4:30兒童課堂、文藝培訓等服務,潛移默化引導群眾從“村民”向“市民”轉變。 “今年底,全家預計收入20萬元,比三年前翻一番。”白塔社區居民居民王洪彬說。社區近年來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精品民宿等特色產業,黃水鎮採取“龍頭企業+股份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板坡·良舍”精品民宿項目,不僅讓居民人人都有參與感,更讓參與者們的收入“節節攀升”。
打造公園城市范本 “黃水經驗”走出國門
2020年10月31日-11月1日,2020全球城市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世界各地近千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加會議。黃水鎮黨委書記袁甫作為邀請嘉賓參加開幕式並作主題演講,以黃水為范例向世界介紹成都市雙流區在探索公園社區建設、推進社區發展治理、構建未來美好生活場景的經驗做法。
空港花田、“板坡·良舍”精品民宿項目、楠柳社區“共享菜地”、文化長廊二十四節氣、“牧山三寶”景觀、“商瞿裡”……這些鮮活的案例,是黃水鎮公園社區發展治理的生動實踐,也是公園社區美好生活場景頻頻“出圈”的原因。(李思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