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 青春閃耀”——駐村幫扶干部人物志

樂山金口河同心村來了個不賺中間商差價的“菜販子”

王波

2020年11月03日12:02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鄒星在地裡查看蔬菜基地番茄長勢。鄒星供圖
鄒星在地裡查看蔬菜基地番茄長勢。鄒星供圖

編者按:

承擔貧困地區公路工程、溜索改橋、渡改橋等重點項目的勘察設計100余項,打造了汶馬高速、雅康高速、雀兒山隧道、布拖縣馮家坪溜索改橋、雞鳴三省大橋等一大批品質工程、民生工程,切實解決當地老百姓出行困難,助推貧困地區交通和經濟發展﹔在定點扶貧地區,以“設計下鄉工程”“青春美化鄉村行動”“產業興村工程”為重點,圍繞結對扶貧、交通建設、產業發展、村貌美化、智力扶持等開展多項幫扶工作,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得到較大改觀,產業發展后勁十足,村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牽頭及協助幫扶的3個貧困縣(區)、5個貧困村均實現高質量脫貧......近年來,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四川公路設計院)彰顯國企的社會責任和政治擔當,舉全院之力積極參與交通脫貧攻堅,大力開展定點扶貧工作,用精准實在的幫扶舉措助力當地貧困群眾脫貧奔康。

近期,記者走訪調研,推出“扶貧路上展新顏”系列報道,展現四川公路設計院近年的“扶貧之路”。

 

十月末的金秋,涼風習習,太陽還沒來得及照進地裡來,同心村的蔬菜基地已是人頭攢動,忙裡忙外。

“這是今年入秋以來第一批送往設計院食堂的圓蘿卜,必須要挑最好的,下次肯定還要我們家的!”在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同心村蘿卜地裡,胡文武和他的愛人開始忙碌了起來。

7組的楊華大叔,騎著他的農用車突突突地就往蔬菜基地集散點來了,車上摞著綠油油的佛手瓜。他笑呵呵地說:“以前這瓜都賣不起價,好多都爛在地頭了。這下安逸了,賣了上百斤,又多了一筆收入!”

“鄒書記,我地裡頭的棒菜下個星期就可以收了。你下次一定要裝我家的棒菜,不滿意你退給我。”何斌伍剛把他家的紅薯搬上運輸車,就開始打起下個星期裝菜的主意了。

此時,四川公路設計院駐村幫扶干部鄒星正在認真清點著蔬菜的數量,幫忙打包、裝車,准備將蔬菜發往他們單位的食堂。

“現摘,點數,裝車,出發,抵達,卸貨......”愛好拍短視頻的鄒星在朋友圈分享了他忙碌的一天。90后的他,被村民親切地稱為不賺中間商差價的“菜販子”。是他,開拓了一條高山蔬菜從農戶到食堂餐桌的“高速直達通道”﹔是他,長達兩年默默堅守和付出,讓村民的荷包日益鼓了起來。

同心村,一個坐落在樂山市金口河區大渡河峽谷腹地的小山村。這個海拔1200米,人口不足1000人的村子,擁有得天獨厚的肥沃土地。但是,脫貧攻堅幫扶以前,受地理、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和傳統耕作習慣的影響,加之村民產業發展意識淡薄,村子裡種的都是經濟價值低廉的農作物,村民們填飽肚子尚有余力,致富掙錢卻是荊棘載途。

2018年7月2日起,四川公路設計院工程師鄒星按照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黨組安排,作為選派的省級單位駐村幫扶干部來到同心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同心村年輕的村民都外出務工,村裡剩了很多老人和小孩。怎樣提高當地村民的收入,是作為扶貧干部的鄒星需要思考的事情。

“經過前期考察了解,村民種的都是經濟價值低廉的玉米、土豆等(玉米每畝產收約500元,土豆每畝產收僅800元)。”鄒星告訴記者,和村兩委商量決策后,2018年開始鼓勵村民大力種植高山蔬菜。在各級部門的幫扶下,同心村為238戶蔬菜種植戶免費提供2畝地的海椒種苗和1袋化肥,2018年全村農戶戶均增收6000余元。2019年,高山蔬菜種植規模不斷加大,全村高山蔬菜全年銷售額高達420萬元以上,戶均增收8000余元。

“單位食堂平時就餐人數800~1000人左右,食材需求量也大。看著長勢喜人的蔬菜,為何不讓身邊更多同事能夠吃到綠色無污染的高山蔬菜呢。”為此,鄒星回到所在單位了解食堂的價格,通過比價得出,就算加上蔬菜從同心村到成都的運輸費,當地蔬菜也比成都市場價格也要便宜些。

於是,鄒星把這個想法給公司領導匯報,與領導一拍即合,簽署了2019年、2020年分別價值10萬和15萬元的農副產品採購協議。

2019年10月20日,在鄒星的“一路護送下”,第一車4000余斤同心村高山有機蔬菜順利送抵了公司食堂。鄒星告訴記者,這是同心村第一次乃至整個金口河區第一次採取此種模式,大批量地將地裡的菜不經任何中間商直接送到消費者餐桌。

不僅完成了2019年10萬元農副產品採購協議約定,四川公路設計院還建設了“省公路設計院食堂專供蔬菜基地”。鄒星告訴記者,他們在同心村規劃出了35畝的土地,種植專門供應食堂的優質蔬菜,實現同心村蔬菜銷售模式由“下單式”向“訂單式”轉變,即從以前的“村上有什麼,食堂買什麼”轉變為“食堂要什麼,村上種什麼”。

據了解, 2020年5月,省公路設計院食堂專供蔬菜基地正式落成。根據所提供的蔬菜需求,蔬菜基地已經由原有的21個品種增加到現有的40余個品種。“全過程由專業的農技人員指導進行無害化育苗、種植、管理、採摘和包裝等,並且使用農家肥比例不得低於80%。”鄒星告訴記者,這樣一來,蔬菜的品種多了,食堂的訂單量也就加大了。農戶通過蔬菜種植、基地務工等形式進一步提高了個人的收入。“蔬菜基地要求務工人員中貧困戶比例不得低於50%,每天在基地務工收入達到80~100元一天,也切實保障貧困戶增產增收。”鄒星說。

據了解,截止到10月25日,裝運22車次,來自同心村總價近30萬元的臘肉、蔬菜等11萬余斤農副產品陸續被運到四川公路設計院的食堂。未來,四川省公路設計院還將持續關注著食堂農副產品的採購。既定目標的完成當然不是終點,公司下一步會繼續秉持“以購代幫,同心奔康”的信念,將同心村產業幫扶進行到底。

今年年底,鄒星將結束扶貧工作返回成都的工作崗位。鄒星告訴記者,兩年多來已經和當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一步步見証著同心村的變化。他坦言,“賣菜”這個行當遠非想象中這般順利,過程中容易出現包裝不合格、質量不合規、運輸不准時、搬運不順暢等問題。“我們在摸索中前進,也在不斷完善改進,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單位同事們既能吃得放心安心,村民們的生活也越過越紅火。”鄒星說。

“快到年底了,村裡的臘肉又會受到公司職工的‘追捧’,我這邊又要忙活起來了,要去挨家挨戶收購當地村民的臘肉。”鄒星說,“隻要能讓村裡人的荷包鼓起來,再多苦、再多累都不怕,我心甘情願做一個村民口中不賺中間商差價的‘菜販子’。”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