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玉迭影——溥心畬書畫精品展”亮相成都武侯祠美術館

2020年10月31日09:41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觀展。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供圖
觀展。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供圖

人民網成都10月31日電 (王洪江)秋暮露成霜,木芙蓉遍開。尋跡先生遺墨,觀丹青影姿無盡。10月30日上午,“寒玉迭影——溥心畬書畫精品展”在成都武侯祠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溥心畬各時期重要書畫作品約30幅,涵蓋山水、人物、花鳥、書法等不同題材。本次展覽從10月30日持續至11月29日,每日10:00—17:00,免費向公眾開放。

文人畫的最后一筆

溥心畬(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清恭親王奕訢之孫,近代國畫大師,詩文、書畫,皆有成就。

作為浸潤在傳統中走過的人,溥心畬自幼接受詩詞典籍的蒙養,王府庋藏的書畫珍品皆為其過眼,以文墨淵藪為根基的文化因子造就了書畫藝術內蘊的傳統文人精神。溥心畬作畫博採眾家,其山水以“北宗”為基,潤以“南宗”筆法,將北宗之刻露一變為元人的蕭散,莫不讓藝林耳目一新,為之振奮,被譽為“中國文人畫的最后一筆”。他代表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在面對世界新文化轉型時眾多反應中的一種典型,其作品賦予了舊形式新的藝術詮釋和內在的生命力。

佛釋、猿猴等是先生畫作標志性題材,花鳥小品更顯先生之文漫情致,藤蔓瓜果、飛鳥魚虫,工寫兼採,生意盎然。先生書法宗唐《圭峰碑》,兼及柳公權《玄秘塔碑》以及家藏各類古法帖,其行草飄散酣暢,頓挫變化,楷書剛健遒美,秀逸有致。

南張北溥 藝壇佳話

溥心畬與四川的關聯,不似齊白石、黃賓虹諸家,有親身游歷的經歷以及相傳的種種交往藝談,但卻因為張大千,使他與蜀地有了綿遠的牽絆。作為活躍於二十世紀中國畫壇的兩位大家,溥心畬與張大千三四十年代交好於北平,客居頤和園,交游畫藝,情義深厚,並聯手創作多幅作品。他們的藝術各有特色,同時也互有借鑒,成為中國近代藝壇上流傳不息的佳話,被雅稱為“南張北溥”,世紀之后仍被人絕口稱贊。

此次展覽中《山猿圖》即為二人合作作品,講述兩位書畫大師的交誼。除溥心畬作品外,另收錄張大千作品三幅,從這些作品以及后來的演變中,可以尋覓二人的畫風互鑒的重要線索與軌跡。

川內首展 藝術交融

本次展覽為溥心畬在川內的首次展覽,涵蓋了溥心畬各時期重要書畫作品,全面展現了溥心畬的藝術發展軌跡,為川內眾多的藝術創造者提供一個觀摩、交流及溝通的機會與平台,博取納新,加強成都繪畫的藝術碰撞,加深藝術創作的交流聯系。同時,對於普通市民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以及中國畫有著重要的藝術普及意義。

作為近代繪畫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筆,溥心畬詩書畫作一脈相承之傳統又與風雲變幻之時代交相映照。10月30日—11月29日展覽期間,武侯祠美術館還將推出免費語音講解,觀眾隻需掃描二維碼即可了解展覽詳情。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