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期”首次合體

工商銀行:扶貧新模式為金陽種養殖戶穩產增收系上安全帶

王軍

2020年09月29日19:38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項目啟動儀式。工行四川省分行供圖
項目啟動儀式。工行四川省分行供圖

日前,涼山州金陽縣的保格日作採摘完了今年最后一批青花椒。由於天氣不太好,他們家今年的青花椒收成有所下滑,總共隻收了1800多斤。不過,保格日作並不擔心,為了規避天氣不佳為青花椒收成帶來的影響,他在今年6月份為150畝青花椒都買了保險,如果10月份出來的數據達到理賠標准,他將獲得保險公司的一筆賠款,這筆錢將完全能覆蓋因收成降低帶來的家庭收入減少。

涼山彝族自治州金陽縣,地處大涼山腹地,交通滯后、地理條件惡劣、產業發展不足,當地群眾面臨脫貧難題。2015年,金陽縣被列為中國工商銀行定點扶貧縣。為進一步加大對金陽縣的扶貧支持力度,中國工商銀行發起並聯合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及其子公司安信農保、華西期貨有限責任公司、大連商品交易所等金融機構,在金陽縣試點青花椒氣象指數保險和飼料成本價格保險,全程主導並參與,以“銀+保+期”合體的創新模式賦能金融扶貧,確保項目合規落地,為當地種養殖企業、農戶帶去全新的金融理念和工具,也為他們的穩產增收系上一條安全帶,更為通過金融產品創新,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在融資、風險管理、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方面探索出一條新路子,最終成為金融行業激發合力,聯動服務產業鏈的樣本。

小小青花椒上保險 農戶不再看天吃飯

金陽,被譽為“中國青花椒之都”,截至目前,全縣青花椒種植面積達103萬畝,年產青花椒9995噸,產值9.39億元。全縣從事青花椒生產的農戶達27041戶,人均擁有花椒樹80株,青花椒收入佔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9.88%。

保格日作是金陽縣紅聯鄉石嘎村的一位農民,家裡現有青花椒150畝。他說,“除了養點雞、養點豬用於自給自足,全家一年的收入主要都靠種植青花椒,然后拿到縣裡去賣。年景好的時候,能採摘3000多斤花椒,如果不好,也可能隻有1000多斤。”

保格日作口中的“年景”,說的就是天氣。據了解,青花椒的種植主要是看天吃飯,降水量和日照合適,收成就好一些,如果不合適,產量就會下滑。去年天旱,隻收了2000多斤。

作為金陽縣定點扶貧金融機構,近年來,工商銀行圍繞扶植當地萬畝青花椒種植園,在前期青花椒的種植、灌溉、防病虫、銷售等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在市場調研中,工行發現青花椒生長周期中降雨量對花椒的產量和質量影響非常大,要想改變當地農戶長期看天吃飯的日子,就必須從金融創新上下功夫,想辦法有效規避天氣風險,保障種植戶效益。

為此,他們找到太平洋保險公司,國家氣象局,根據近十年的降雨量和青花椒產量,通過測算創新推出了青花椒氣象指數保險,並放在金陽試點,以彌補因天氣原因對種植戶造成的損失。

為了讓當地老百姓了解這份保險,挂職金陽的工商銀行扶貧干部主動參與多方協調,給廣大農戶做解釋工作,太平洋保險公司也派出專人去鄉上駐點,為當地鄉干部、村干部介紹這款產品的意義和價值。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金陽縣紅聯鄉最終投保了12768畝青花椒氣象指數保險,累計保費約90萬元。“每畝應繳保費70元,其中80%都由工商銀行承擔。”太平洋保險涼山中支公司農險部經理楊東介紹,“農戶隻承擔剩余的20%,每畝14元。農戶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投保了3畝,也有幸成為了第一批參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去年,金陽青花椒在抽芽期遭遇大旱,產量下降。當年12月,保險公司按照合同約定,為投保的每一畝青花椒賠付了近70元,扣除當初繳納的14元保費,投保農戶每畝獲得了約56元補償。整個項目為農戶賠付理賠金89萬元。

不少種植戶就都感嘆,這款看似“不靠譜”的保險,竟然真的為大家帶來了真金白銀的福利。

今年6月,新的青花椒氣象指數保險方案出爐。和去年一樣,總保費仍然是每畝70元,工商銀行承擔80%,農戶承擔20%。方案出來不久,保格日作就主動找到村裡要投保。他說,“今年,我把150畝青花椒種植地全投了。”

保格日作說,“今年光景不好,他家的花椒隻收了1800多斤,比去年少幾百斤,市場賣價也不高,每斤14-20元,比去年便宜了近10元錢。”不過,他聽保險公司的人講,等到10月份氣象數據出來,如果達到理賠條件,保險公司仍然會像去年那樣按照約定賠款,這筆錢正好可以彌補因花椒減產和賣價下降帶來的家庭收入損失。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