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頭寨:相牽相守18年

卓兮

2020年09月15日09:11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2020年5月,與幾個朋友相約去增頭寨游玩。寨子位於阿壩州理縣雜谷腦河畔桃坪鄉增頭村,是還未商業化開發的一座原始羌寨。雖然還沒商業化開發,但是這裡已經小有名氣,是“26個全國最美古村落”之一,並且在攝影圈也是個小有名氣的攝影打卡地。

增頭寨

提議來增頭寨的牟姐也是好“攝”之徒,她已經來過多次,這次成了我們的向導。上山途中,牟姐和來接我們的本地人余大哥閑聊,突然聽到他們說起“吳建新”這個名字。我一下子在記憶中搜索出青白江第一個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的人——吳建新。忙問,是不是青白江的這個人。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途中,余大哥還說,我們坐的面包車就是吳建新捐贈的。

吳建新

后來,我在增頭寨的兩天,不僅聽余大哥一家說起這個名字,走訪的幾個村民,都會談起他,還讓我們給他帶去問候。原來,整個增頭寨的人都認識吳建新。我完全沒有想到,此行我會在這個遙遠的羌寨,邂逅一個家鄉人的故事。

在回去青白江后,我立即登門拜訪這位攝影師,結合自己所見所聞,記錄下他和增頭寨的點滴故事。

攝影師與增頭寨的初相遇

2002年,桃坪羌寨對面的佳山寨公路竣工,需要攝影記錄,留存資料。吳建新受朋友委托為此跑了一趟。吳建新上到佳山寨,一眼就看到了山對面的增頭寨。早在1999年,他就聽說了古老的增頭寨,一直想要去,卻一直沒機會。此時,想要上去的念頭,再次騰起。這一次,恰好增頭寨的村主任在場,兩人便約好了第二天增頭寨見。吳建新第二天一早,就帶著行李開始向增頭寨行進。

那時候,從山腳到增頭寨有幾十裡崎嶇山路,車輛無法上去,隻能步行。吳建新背著近40斤的攝影器材、行李,與另一位攝影家王曙生,開始了長達7個小時的艱難跋涉。

時過中午,當吳建新與同伴在一個叫觀音廟的地方休憩時,一個小伙子從下面的山坡上來。小伙子圓圓臉,個子不高,一幅憨厚老實的樣子,身上還背著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帆布包。他看吳建新背了很多東西,主動說要幫他扛三腳架。

這一天是2002年6月3日,這個主動來幫忙的小伙子,就是和吳建新打了18年交道,建立深厚感情的余繼紅,也就是開篇提到的“余大哥”。

2003年,吳建新約幾個知青再到增頭寨。山路太陡峭,一個人壓住拖拉機車頭,才能上坡。

余繼紅是土生土長的增頭寨人,但是成年后,就與村裡其他年輕人一樣,常年外出打工,偶爾回家。這次回來,就遇到了第一次上山的吳建新。余繼紅在上山路上給吳建新講述增頭寨的風土人情,他一口一個‘我們增頭寨’,不斷強調‘我們增頭寨好’。當時,吳建新就被這個朴實的年輕人感動了。

來到增頭寨,雪山、殘碉、古老的寨子、淳朴的民風.....就連一草一木,都能喚醒吳建新拍攝靈感。他和王曙生,一到寨子就開始拍攝,晚上沒有如約見到村主任,他倆就計劃找了個避風的門洞過一夜。但一直跟著他們轉悠的余繼紅卻熱情地把他們邀請到家中食宿。

對吳建新來說,增頭寨太有拍的了,從風景到人物,從清晨到日暮,春夏秋冬,乃至於每一天,都能拍到有意思的照片。初來增頭寨,這裡原始的風光和人文風情深深打動了他,但這裡的貧困也深深震撼著他。他鏡頭裡那些留守的空羌族老人有和殘碉一樣滄桑的容顏,有讓人心疼的,朴素的美。

在余家吃完晚飯,他們圍坐在老屋聊天。余繼紅雖然常年在外打工,也是見過世面的年輕人,但整個人依然充盈著來自這片土地的朴實感。看到山下的桃坪羌寨已經把旅游搞起來,他也希望自己的家鄉得到宣傳,讓更多人知道增頭寨。說起家鄉,余繼紅眼睛閃爍著別樣的光芒,那是一種特別純粹、朴實的期望。吳建新看著余繼紅的眼睛,他知道,這個小伙子就是發自內心,骨子裡就愛增頭寨。

吳建新與余繼紅一起考查增頭寨旅游資源。

與其說是增頭寨打動了吳建新,不如說是余繼紅打動了吳建新,這個被他一直叫“小余”的年輕人,也在他的勸說下,開始考慮不再外出,回到增頭寨做些更有意義的事。他們也由此建立起深厚的情誼。吳建新的攝影扶貧路,也由此啟程。

用鏡頭宣傳增頭寨

吳建新算是第一個來到增頭寨的攝影家,也是第一個通過攝影大力宣傳增頭寨的攝影家。自從2002年第一次“觸電”增頭寨以來,他早已記不得去過多少次,拍了多少照片。關於增頭寨他不僅在自己的博客宣傳,還力爭讓增頭寨的照片登上各大報刊雜志。

2002年,《中國旅游報》發表了《初識增頭寨》文章及圖片,封閉在深山的增頭寨第一次露面社會媒體。隨后幾年,增頭寨的圖片陸續登上了《中國民族報》《九寨溝》《人民攝影報》等眾多刊物雜志。

《羌寨秋色》是增頭寨的代表作,網上廣泛採用的。

在第一次來增頭寨的時候,吳建新就在心裡定了個目標,打響增頭寨,讓更多人知道這裡,來這裡。他對余繼紅說,“隻要有人來,大家就會注意到增頭寨,這裡就一定能修上路,各方面都會發展起來,大家的生活條件也能得到改善。”盡管如此,吳建新也擔心增頭寨在發展中,傳統的美被破壞。所以,第一次到增頭寨他就一直給余繼紅及其他村民灌輸著一個思想:對傳統建筑、文化,以及淳朴民風,都要保護。

在不斷的宣傳中,增頭寨終於陸續迎來了一些游客、攝影家的造訪。當村民看到游客,也有動心思要開始設路障收費的,也有想拆掉一些老建筑的,作別用的。這些都被吳建新阻止了,他每去一次都強調:淳朴的民風一定不能壞了,傳統建筑一定不能亂拆,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遺跡,是要保護、傳承的。大家不要為了一時的利益,忽略長遠的發展。余繼紅說,有時候自己做得不好,吳建新也會毫不客氣的批評。

對於這個異鄉攝影師,增頭寨的村民一直非常尊重,所以,他說的話,大家都聽。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增頭寨依然如故,朴素美好。

攝影宣傳讓增頭寨有些影響力了。2012年5月,增頭寨終於修路了。這時候,吳建新家裡也迎來了幾個增頭寨的朋友,他們遠程而來,告訴吳建新“我們縣長親自來到增頭寨了!”這可是增頭寨破天荒的大事。而村主任親自來青白江找吳建新,就是因為縣長到增頭寨后,說增頭寨現在宣傳做得好,但怎麼發展還得村上結合實際情況,理清思路,想個切實可行的辦法。村上人拿不准,於是專程到青白江請吳建新拿主意。說明來意后,兩位客人就在吳建新家裡,一邊看電視,一邊等吳建新一字一句寫成關於增頭寨的《旅游資源與發展思路》。

而兩個增頭寨來的鄉親回到去以后,不僅帶回去了增頭寨的未來發展思路,還給鄉親們談到:“我們去吳老師家裡看了,他家裡也並不富裕啊,可是他還這樣子不遺余力幫助我們,很不容易......”是的,吳建新至今還住在川化廠的家屬區,家裡並不算富裕。都說“攝影窮三代”,但是吳建新卻絕不是那種把錢砸在攝影器材上的人。縱觀他的攝影生涯,幾十年來,也就買過四個相機而已。

就在路修好的2012年,吳建新自費在川化俱樂部搞了一個增頭寨的攝影專展,以文字和圖片,講述這個雲朵上的羌寨。這一年,因為這個展,增頭寨在當年的國慶節迎來了第一個旅游高峰——老寨子迎來了60個客人。這對增頭寨來說,是絕對沒有過的事情。而這六十個游客在親身游歷后,對增頭寨的古羌民居、民俗風情和美麗景色贊嘆不已,成就了增頭寨旅游的好口碑。

2015年4月25日-5月15日,吳建新在青白江舉辦《古羌部落增頭寨攝影展》,繼續擴大增頭寨的社會影響。這次,理縣文聯副主席肖勇前往青白江觀展,轉交並轉達縣委書記蔡清禮關於增頭寨的回函及問候。

也是2015年,吳建新以一組增頭寨照片入展由國家文物局和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中國傳統村落攝影大展”大展。其中《雲端裡的古羌部落》作為二級收藏作品被三峽博物館收藏。這次入展給增頭寨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好運。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