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停地為扶貧攻堅添磚加瓦

——記四川省敘永縣新苗學校校長李修會

楊光英

2020年08月27日15:15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 開闊村民視野,產業扶貧

摩尼地處山區,村民信息閉塞,視野狹窄。扶貧,不能總給“魚”(物資,錢),“魚”吃完了又怎麼辦呢?魚要給,但捕魚的方法更要教。“魚”與“漁”並舉,才能更快的脫貧致富。李修會千方百計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讓村民開闊視野,找脫貧門路。

今年31歲的夏鬆緒,2010年從廣東打工回鄉后就搞養殖,幾年都是虧。2016年4月,李修會就帶著夏鬆緒等二十多名創業青年去了敘永的馬玲、上馬,參觀養殖﹔到分水的董永壩看蔬菜基地,到水潦鄉考察他們引進浙江的“農油飛雞。”學習回來以后,眼界開闊了,夏鬆緒有了新思路,從選擇雞苗、場地、疫苗,再到建立銷售渠道、運輸成本控制,都與李校長商量,漸漸地銷售就拓寬了,思維也不一樣了。

“現在,我每年養四千多隻高山黑土雞,七個月出欄。不再是等到雞販子來收買,瀘州的廣電雲商裡也有我自己的網店,重慶、成都、畢節等都有賣。李校長引導我們創品牌,我的土雞和綠殼雞蛋是“五黑一綠”的仙草湖品牌。現在是供不應求,年收入也有十多萬……李校長還要求我幫助其他困難戶,我免費為本村10多個養殖戶提供技術和銷路,帶動了他們共同致富。”夏緒鬆感激地說,如果不是李校長帶我出去學習,開闊了眼界,怎麼會那麼快脫貧致富呢?

“2017年春天,李校長帶領龔山村全體干部到外地學習,四次到赤水河鎮了解鳳凰梨的種植栽培,結合龔山村的海拔和土質。2018年春天,她出資1.5萬元,買了2500棵鳳凰樹苗給村裡,以后有了盈利歸村集體,幫扶那些貧困戶。”龔山村的文書蔡煥然說,2018年李校長還帶領燕齊村和高廟村的村長去成都綿陽,出資買了兩萬多株冬桃栽種。

李修會多次組織當地各村社干部和產業骨干分子100多人,先后到外地參觀學習,並積極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多次出資邀請農技專家到摩尼考察,出台發展規劃,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和項目資金,組織當地村民整合土地資源,優化農業生產環境。她還積極聯系瀘州各商會、企業和媒體等進行宣傳報道,為出產的糧油作物、蔬菜、水果、煙葉、茶葉、花卉、藥材、禽畜、鮮蛋、臘肉、香腸等農產品打開銷路。

李修會是“敘永扎染”非遺帶頭人。2018年,省文旅廳的一個扶貧項目下到摩尼,李修會了解到這一個扶貧項目很有意義,立即帶幾個人到敘永枧槽鄉參觀扎染和蠟染。隨即,她又組織十幾個人到雲南的大理和貴州的織金去學習扎染和蠟染技術。她又請市外的技術員來指導,然后帶著廠長和車間主任專門到成都去考察布料。

她創辦的摩尼鎮蠟染扎染廠,不僅讓部分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而且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苗家文化能代代能相傳。

五 活動引領,地方文化扶貧

在這競爭激烈的時代,“酒好也怕巷子深”,否則“藏在深山人未知”。為了發展摩尼的經濟,增加當地人的收入,李修會在兩年之內組織了四次大型活動,擴大了摩尼的知名度,摩尼人都十分感謝她。

“以前春節期間,外出務工的村民回來后,打牌的多。”李修會認為,應該利用春節期間多宣傳扶貧攻堅的政策,增強村民發家致富內生動力。2018、2019年春節,李修會協助當地政府全力承擔策劃、組織與實施摩尼鎮“民族文化風情節暨農產品展銷會”,她出資請了重慶和瀘州歌舞團的人來助演。每次為期三天,吸引了二十多萬人參與,活動現場直播的點擊量達70多萬,為當地群眾創收2000多萬元。“男女老少載歌載舞,一派歡騰的景象還歷歷在目。特別是95歲的熊富明夫婦領著一家二十多人跳的苗族舞蹈,讓我們贊嘆。熊富明家族還選了蘆笙舞文化傳承人。”摩尼社區一居民回憶起還興奮不已。

李修會組織的七月初三的“踩山節”和春節的“民族文化風情節”活動,豐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傳承了少數民族文化,成為村民脫貧致富平台,帶動了摩尼的經濟建設發展,提高了當地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交口稱贊。

為了讓脫貧的群眾不返貧,2019年李修會又出資近40萬打造金榜村花海,種植了一百畝薰衣草和二十畝一串紅。70歲的老村長何光鳳說:“為了吸引游客,李校長還出資近10萬修繕旅游景點龍君廟,把花海打造出來,村的環境好了,來旅游的人就多了,夏天來避暑的人也多了。我們家鄉每年七月初三的踩山節,往年都是普通的趕集日,現在成了我們當地的盛大節日,那天,來摩尼的人有四五萬,來花海和到仙草湖的人也很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沒有李校長,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摩尼金榜花海和仙草湖的打造,帶動了旅游,助推了當地經濟。

李修會了解到黑泥村的苗族同胞特別的淳朴、勤勞和熱情,但也十分的貧困,想為他們脫貧找路子。策劃在黑泥村那個叫“包包山”的地方打造成一個旅游景點。游客可以觀看天然的“小石林”,品嘗苗家的特色美食,可以釣魚,參與苗家的唱歌跳舞。於是,在2019年,李修會就出資修路,現正准備修大舞台和魚塘。同時,她還和政府共同出資打造了“黑馬寨”的苗族文化風景區﹔著手打造摩尼鎮的歷史文化博物館“何家祠堂”,建成紅色文化旅游基地。她收集摩尼古老的歷史文化資料放學校團隊活動室。為摩尼的旅游、康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 為民排憂,環境扶貧

在十年前,從摩尼到金榜村的五公裡是小路,修路的時候,有些村民不願意拿土地出來,李修會就耐心細致地做工作,並自己出資幾萬修公路和安裝路燈。

龔山村二社與郭廟村的三公裡路,老百姓提議了七八年都沒有人牽頭修。2018年,新上任的村長找到李修會,她不推辭,幾次做村民的工作,勸村民集資,並主動捐資五千元。2019年下半年動工修,今年四月投入使用。這段鄉村公路修好后,老百姓很受益:40多個學生上下學少走三裡路﹔80多戶人的土地,可以順利耕種生產(路沒修通,太遠,就丟荒)﹔疏通了2000多畝的生產防火通道。

李紅村七社的村民飲用水是個老大難問題。2016年春天,搞建筑的本社村民王治啟想解決130戶人家吃水的問題,他把這個想法給李修會講了,她隨即就到村裡調查了解,老百姓吃水要到比較遠的地方去背或挑,或者到山下的小土井裡舀,或接平房上頂的水,為了爭搶水,經常發生糾紛。“我在尖子山上發現了兩股泉水,距離村子有1.5公裡遠,經過預算要近20萬元才能把水引下來。李校長密切配合技術人員實地勘察,無償捐獻了水管、水泥和鋼筋,總出資12萬多元,我出資七萬多。我們動工后,李校長不辭辛苦又幾次來了解工程進度。有一次,她步行了近三裡小路,到山頂上時,太陽又很大,她親自到山頂水源地去考察水池。經過幾個月的勞動,2.4公裡的水管全部安好,每家都安裝了自來水。” 王治啟說,飲水思源,500多人吃上了干淨的泉水,都想著李校長的好!

“我們村有一段水渠斷了100多米。2017年3月,我上任后,村民強烈要求引水灌溉,因為沒有水,好幾年沒種水稻了。我想,如果去找政府的話,資金沒那麼快到位。我就去找李校長,她說,種庄稼要緊,當即就出了1.6萬元來修這段水渠。當年就把秧子栽下去了,沒有耽誤農事。”雙堡村村主任楊成利說。

以前摩尼鎮街村吃水相當困難,水根本不夠,每隔一天就停一次水。老百姓對此苦不堪言,李修會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帶領社區的群眾到處去找水源,走了很多地方,終於發現在金榜村的猴洞山上有兩個泉水。找到水源,又把水拿去檢測,找水利局,找政府。2018年開始修水池安管道,每一步,李修會都親自到場。2019年投入使用,終於解決了摩尼鎮上一萬多人的飲用水問題。

作為省人大代表,李修會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如何解決摩尼鎮及周邊地區在交通上的最大便捷問題,滿足“互聯互通”需求難題,2018年,她通過調研,寫成了《關於恢復納黔高速摩尼互通建設,助力區域脫貧發展的建議》的提案。在今年的兩會上,李修會第三次提出這一建議。她認為,這既是幫助敘永縣和古藺縣12個鄉鎮、20余萬烏蒙山區群眾脫貧致富,也是解決摩尼群眾出行“最后一公裡”問題的關鍵一招。

七 矛盾糾紛,我盡力調解

化解農村矛盾糾紛,關系到新時代廣大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是扶貧攻堅的一個重要課題。善調解的李修會,已經成為摩尼人民的“連心橋”。

2015年冬,李紅村選舉村干部,王治與候選人劉雄發生矛盾。王治說:“我被劉雄砍了十刀傷后,心裡很氣憤,我想上訴,因為他已經構成了刑事犯罪。我要求他賠償我十萬元,政府也叫了一些人來調解,我沒有答應。后來政府找李校長來調解。李校長利用晚上的時間三次到我家來做思想工作,四次來敘永縣城的工地找我談,前后有二十多天。我和她原來根本不認識,開始我也不買她的賬,但經過多次談心,我感覺到她對人好,正直善良,能站在弱者的角度說話,有一次她感冒了,聲音都沙啞了還繼續和我聊,這又不關她的事,她又是為了什麼呢?我有些感動。我又到新苗學校去參觀她的學校,看到了校容校貌,讓我敬佩。最終我遵從她的建議,對方給我道了歉,賠了五萬醫藥費,和解了。我很感謝她,此后的教師節,每年都送她一束鮮花。”

2016年冬天,聯盟村選村長,由於思想沒有統一,村裡形成四個幫派,各選各的,一共選了五次都沒有選上。“敘永縣公安局領導親自給我打電話,一定要幫助解決這個矛盾。這時候我身邊就有人勸我,說,李老師不要去淌這個渾水,你又不熟悉群眾,裡面復雜得很,若處理不好會丟面子。我也有點猶豫,但組織信任我,我要用心去對待。第二天,我就去走訪群眾,找人談心。找一個人談話,最少三次,最多的一個人談了八次,有時還把村民叫到我的家裡來談,一談就是幾個小時,很多時候都是談到深夜。”李修會說,“45天,我找了20多個人談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真心和真情感動老百姓。選舉那天,我親自參加了。第六次選舉終於成功了,讓老百姓選出了滿意的村長。”

摩尼場鎮建設修二環路的時候,有一個釘子戶不搬遷,在多方調解無果的情況下,李修會堅持不懈,24次到農戶王某家,做了大量思想工作,王某感於她的堅持和尊重,問題終於解決。摩尼街上的人都記著李校長的好。

多年來,李修會成功調解多起矛盾糾紛,有力維護了摩尼鎮的和諧穩定,確保了精准扶貧工作開展順利。

八 永不停步

“一輩子都在做好事。有能力,有大愛。”“最無私,心裡裝著別人,從來沒有自己。”這是摩尼百姓對李修會的評價……走訪的二十天裡,我無不被李修會堅持扶貧的事跡感動著,我也疑惑:她出力出錢幫扶了那麼多人,她的家人支持嗎?她付出那麼多,為了什麼呢?

李修會的大兒子對筆者說:“在我心裡,母親是一個任勞任怨、不慕名利的人。我是新苗學校的中層干部,工作上母親原則性很強,對我的要求更嚴格。無論是教育扶貧還是村民的思想和產業扶貧,我們全家都非常支持她。”

筆者:三十多年裡來,你為扶貧付出了那麼多,值嗎?

李修會:值!堅持做善事,一是受家庭的影響,原來父親在供銷社常賒賬給百姓,收賬時,實在還不起的就算了,就當做好事,他十分受人尊重。從小父親就教育我們要與人為善,勤儉節約。二是,我的家鄉還不富裕,我扶貧是為了報恩:報答黨多年的培養和教育,我時刻用“對黨忠誠,積極工作”和“為人民服務”的信念鞭策自己﹔我報要答人民,是他們的信任和支持,新苗學校才從幾個人發展到1700多人,才成為“全國百強特色學校”﹔教職工的敬業精神感動了我,團隊給了我力量。新苗有今天,我要回報社會。

筆者:在扶貧路上你要走多遠?

李修會:第一,繼續教育扶貧,將新苗學校打造成川、滇、黔三省結合部優質的示范民辦學校,把新苗做強做大,帶動一方經濟:正在籌建新苗中學新校區﹔引進外面的教育實力,在摩尼辦一所職業學校,已征地70畝。第二,繼續盡力為政府分憂,為百姓解難。幫扶路上,我永不停步,繼續為家鄉扶貧攻堅添磚加瓦!

 

作者簡介:

楊光英,四川瀘縣人,中學教師,瀘州市作家協會會員,瀘州市評協會員,四川省作協會員。堅持業余創作30多年,有數百篇散文在各級報刊發表,合著《逝水留香》,出版個人散文集《心境向暖》。喜歡與書本寫作為伴,與音樂旅游交友。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