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廣西還有2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脫貧,660個貧困村未出列,8個貧困縣未摘帽,而且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一定影響。但是,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廣西堅持目標任務不變、安排部署不變、完成時間不變的總要求,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決戰貧困:加大就業幫扶 啃下脫貧“硬骨頭”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廣西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的起步之年。2020年5月9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批准,南寧市的馬山縣、上林縣、隆安縣等3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著在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南寧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廣西南寧市馬山縣創造性地把農業、體育、旅游、文化等產業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統籌謀劃,通過建設中國首個攀岩特色體育小鎮,持續舉辦中國—東盟山地戶外體育旅游大會·攀岩大賽、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回賽(南寧站)馬山賽段等一系列重大賽事節慶活動,帶動鄉村旅游和特色民宿發展,探索形成“體育+”馬山模式。目前,馬山縣已實現93708貧困人口脫貧,73個貧困村退出,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的20.21%降至2019年的0.84%。今年,馬山縣向脫貧攻堅發起總攻,目標直指全面完成最后2個貧困村退出、3904名貧困人口脫貧。
在南寧市上林縣鎮圩瑤族鄉佛子村,有這樣一個養豬場,雖坐落在大石山腳下,但配置卻很先進,安裝全自動遠程控制投喂設備,兩個管理人員隻需坐在辦公室裡點點鼠標,就能完成投喂、沖洗欄舍、觀察生豬狀態等工作,同時帶動了村裡貧困戶實現穩定收入。如今,佛子村採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肉雞、黑山羊等特色產業,帶動全村190多戶貧困戶脫貧。今年,佛子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可達20萬元。
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南寧市隆安縣精准施策,盡銳出戰,貧困發生率降至0.96%。該縣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震東集中安置區,按照“一個家、一個學位、一個崗位”搬遷安置發展思路,探索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縣城新區、產業園區產城融合統籌建設。至2019年,逐步搬遷入住5847戶、安置貧困群眾2.44萬人,實現“搬得出”目標﹔5799戶實現1.05萬人轉移就業﹔在安置區內開發單元長、網格員、協管員等180個崗位。
目前,南寧市還有18803名貧困人口和3個貧困村尚未實現脫貧摘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南寧市委、市政府已出台一系列硬核措施,進一步推動產業扶貧,加大就業引導幫扶,加大消費扶貧力度,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
決戰貧困:深化粵桂扶貧協作 打好脫貧攻堅戰
在廣西崇左市龍州縣下凍鎮扶倫村,用蔗梢、蔗葉作飼料養的牛叫做“甘牛”。受益於粵桂扶貧協作引進的現代養殖技術,當地建立了甘牛生態養殖基地,不僅延長了甘蔗產業鏈,也給當地貧困戶帶來更多的收益。2018年11月,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派駐龍州縣扶倫村第一書記廖煜彧的帶領下,扶倫村16位養殖戶到廣東鶴山參觀養牛場,學習他們的先進管理技術。隨后,扶倫村14戶養殖戶與一公司簽訂用地合約,通過粵桂扶貧協作,成功引進甘牛養殖項目。目前,龍州縣甘牛生態養殖場累計完成肉牛養殖1900頭,總計出欄1600多頭。此外,與扶倫村14戶養殖戶簽訂用地合約的公司帶動扶倫村村民,利用產業獎補政策,發動群眾積極參與肉牛養殖產業,首期項目帶動扶倫村269戶貧困戶分紅4.98萬元,2019年收購甘蔗尾葉等青儲料4000噸,延長了甘蔗產業鏈,農戶增收100多萬元。
廣西梧州市地處廣西東部,是廣西最靠近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轄7個縣(市、區),總人口350萬人,自治區級貧困縣有4個,分別是蒼梧縣、藤縣、蒙山縣、龍圩區。2015年精准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31440人,267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為10.5%。陳玲是岑溪市糯垌鎮古河村的村民,2014年前,一家人的生活隻能靠她丈夫在街上修理摩托車賺取一點點修理費來維持生計,家裡經濟極度困難,這一家在2015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為了擺脫家庭困境,2015年上半年,陳玲借錢到附近的曇海村與人合股投資試種台灣農友銀輝甜瓜16畝,憑借廣東佛山親戚的銷路之力,試種就獲得1.6萬元的收入,奪得第一桶“金”,2016年上半年,她大膽種植36畝多的台灣甜瓜,又獲得成功,收入達11萬元。2017年陳玲一家實現了脫貧,還成為當地響當當的種植大戶。2018年,2019年繼續前行,特別是2019年除了正常輪植外,還特意種植30畝優質高產水稻,金黃黃的稻谷被搶購一空,僅稻谷收入達4萬多元。
2016年-2019年,粵桂兩省區累計落實產業合作項目301個、資金577.2億元,引進涉農企業312家,帶動21.1萬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和就地務工脫貧,譜寫了扶貧開發的華彩篇章。
決戰貧困:精准扶貧 做好“旅游+”文章
近年來,廣西賀州市昭平縣黃姚鎮北萊村通過打造鄉村旅游品牌,直接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4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以每人每月2200元工資計算,共幫助貧困戶年增收100多萬元。鄉村餐飲、住宿、特產生產銷售的發展,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的增長,解決了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務工的問題,使得119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我們之前收入都很低,現在得到了政府的幫助,他們在我們村裡搞了一個旅游村,收入不錯,改善很多,我們現在每個月都有兩千塊錢左右吧,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我們非常開心。”北萊村脫貧戶駱鳳英說。
在廣西賀州市黃姚古鎮景區,粵語是通用語言。來自廣東的游客、賣豆豉的店家、鎮裡的居民,大家不但沒有交流障礙,還平添了一份親切感。不僅是黃姚古鎮,廣西賀州市姑婆山、西溪溫泉度假村等旅游景區,隨處可見粵牌自駕車輛。數據顯示,廣東游客佔賀州市全年接待旅游總人數的70%,廣東是賀州市最大的旅游客源地。
從廣西桂林市出發,坐動車兩小時四十分鐘可到廣州,三個多小時可直達深圳和港澳。現代化交通互聯互通,早已把桂林市與粵港澳大灣區融為了一體。2021年之前,不僅將有更多經過桂林市的高鐵、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動脈連接起廣西和大灣區,桂林市作為航空、高鐵區域交通樞紐的作用將更加凸顯。
“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遇龍河邊,是我們的遇龍河水上扶貧車間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現在我們脫貧了,歡迎大家來我家喝酒吃魚!”廣西桂林市陽朔縣白沙鎮蔡村村民徐榮興開心地邀請大家。像徐榮興一樣被吸納到遇龍河景區就業的沿河貧困村民有近千名。桂林市陽朔縣將旅游產業扶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創新扶貧思路,助推民生工程。2017年春,桂林市制定“加大投入改善沿河基礎設施,吸納沿河群眾就近就業”的方案,投入資金600多萬元,沿遇龍河修建了一條自陽朔舊縣村到金白公路的旅游扶貧公路,有效解決了游客自駕汽車、單車及徒步旅游的需求。同時先后投入3500萬元修建旅游碼頭、停車場、旅游公廁,促使前來觀光的中外旅客逐年大增,增加了當地村民的旅游收入,村民因此將旅游扶貧公路稱為“幸福路”。
近年來,廣西狠抓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明確旅游扶貧重點區域,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深化粵桂兩省(區)旅游扶貧協作﹔大力培育鄉村旅游品牌,富民惠民成效彰顯。
決戰貧困:發展向海經濟 他們這麼干
長期以來,廣西海洋經濟發展起步晚、基礎弱、底子薄、發展慢,綜合競爭力排名靠后。但是,廣西優勢在海,希望在海,潛力在海。
近年來,廣西欽州市充分發揮“海”的優勢,大力發展大蚝養殖產業,發展海紅米種植5000多畝。47個貧困村都已建設1個經營主體或建立1個特色產業基地。欽州市是著名的“中國大蚝之鄉”,是我國大蚝的主產區及苗種供應地,茅尾海是我國南方最大的大蚝天然採苗基地。“從來沒有擔心過欽州大蚝的銷量。”養殖戶說起自己的蚝,那是相當驕傲。欽州市尖山街道谷倉村村民彭定煥樂呵呵地告訴記者,現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政府給我們三萬塊錢我們養蝦,貸款給(我們)養蝦”,而且還有專家指導養蝦或者養蚝。2019年欽州全市大蚝養殖面積15.2萬畝,產量27.4萬噸,年產蚝苗達1.6億支(串),大蚝苗種及養殖產值突破30億元。加工生產的原汁蚝油、蚝豉系列產品暢銷粵、港、澳等地。並帶動了水泥、竹木、化工(聚氯乙烯)、物流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從業人員達6萬多人。
廣西北海市黨江鎮南域村原有貧困戶73戶,現已脫貧68戶,還有5戶貧困戶未脫貧。南域村通過大力發展海產品養殖,引進叉尾魚養殖基地,實現貧困戶增收。據了解,南域村標准化叉尾魚養殖示范基地一期項目佔地面積202畝,目前已經投產運營且養殖效益明顯,今年5月第一批叉尾魚已經銷往南寧、貴州等地,畝產收益7000元以上。在基地示范效帶動下,今年全村有包括致富帶頭人、貧困戶在內由傳統的養殖南美對蝦轉產養殖叉尾魚300畝,養殖收益更加穩定,養殖前景可觀。村民劉海英通過養殖魚和蝦改善了生活,她告訴記者,自己2017年實現脫貧,現在的年收入基本保持在三四萬塊錢左右,相比以前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
以特色種養為例,廣西防城港市大力發展現代海洋漁業,生態養殖、陸基工廠化養殖和離岸深水網箱養殖不斷擴大,成功簽約了總投資40億元的大北農海洋生物醫藥與金鯧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計劃投資8億元建設周長90—120米的深海網箱200口,目前已開工建設。在未來5年防城港市力爭深海網箱總數突破2000口,實現年產金鯧魚等約10萬噸、產值約26億元。通過發展海洋漁業輻射帶動周邊群眾。
2019年,廣西出台《關於加快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海洋強區建設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35年,廣西將基本建成海洋強區,向海經濟總產值達到13000億元以上。
決戰貧困:易地扶貧搬遷“穩得住”“能致富”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易地扶貧搬遷大省區。“十三五”期間,廣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涉及約71萬人。貧攻堅工作中,廣西堅持“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原則,按照“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六類標准,將易地扶貧搬遷脫貧工程作為全區精准脫貧頭號工程、頭等大事,精心組織,精心謀劃,精准發力,平穩、有序、規范、高效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在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工作中,廣西玉林市博白縣建設了城東新區安置點、水鳴安置點等9個安置點,安置1075戶5501人。“搬遷到安置點后,條件變好了,每天可以照顧小孩,還可以去扶貧車間上班賺錢,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工資收入,太感謝黨和政府的扶持了!”搬遷戶黃志仟說。近年來,博白縣從搬遷群眾就業、社區服務、義務教育保障等方面入手,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管理工作,不斷提高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廠就在樓下,我家住樓上,上班比較方便,又可以照顧小孩。”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城西易地扶貧移民安置區扶貧車間員工蒙暖海和記者攀談起來。得益於精准扶貧易地搬遷好政策,蒙大姐現在在扶貧車間做零配件加工,不僅有了技術,還能就近照顧家裡人,收入也很滿意。
截至2019年12月底,廣西“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建設和入住任務提前完成,各項后續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決戰貧困:靠山吃山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常言道“靠山吃山”。對於地處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中南部大瑤山腹地的金秀鎮共和村群眾而言,“靠山吃山”成為他們脫貧致富路上一個形象的注解。金秀瑤族自治縣對於林下種植中草歷史悠久。早前,還有當地老百姓進山採集中草藥出售補貼家用的情況。金秀鎮共和村第一書記黃國整等工作人員看到了林下種植中草藥的發展潛力廣闊,隨后開始加大力度鼓勵共和村貧困戶們發展林下中草藥種植經濟,使之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帶動群眾脫貧增收。“2016年以來,共和村貧困戶脫貧數量連年增長,目前全村隻剩下3戶9人尚未脫貧,預計2020年9月共和村將實現全部脫貧。”黃國整說。據了解,目前共和村種植有黑老虎、絞股藍、九結風等十余種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較高的藥材,種植規模達7000畝。通過林下種植的形式,實現了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種植經濟兩不誤的可持續發展局面。
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村民致富帶頭人班統茂今年新增了二十多畝地種植砂糖橘。去年,他的三十畝砂糖桔給他帶來10萬元利潤。他說,以前種果,最擔心的是銷路,2019年以前,村裡都是砂石路,運果車沒到之前村民們不敢剪果,怕剪了果,車子進不來,果子就會爛掉。如今,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黃文秀同志牽挂的22公裡“脫貧產業路”已經完成,12個屯級公路完成硬化,為百果、長沙、那用、那洋、那賴、那坤等屯農戶開通了致富“高速公路”。班統茂說,現在都是九米六長的大車都可以進村,村民們放心剪果,當天就可以運出銷售,對大家來說都很方便。
在農村建設發展過程中,第一書記們沖鋒在前、無私奉獻。他們與村民促膝長談,傾聽意見建議﹔他們帶頭攻堅克難、凝聚黨心民心﹔他們奔波在田間,改變鄉村面貌、興辦為民實事 ……
決戰貧困:互聯網+進村 農產品“走出大山”
近年來,廣西各地抓住國家實施“互聯網+”發展機遇,找准定位、採取措施,積極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謀劃電商扶貧,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近幾年來,為了讓土特產走出苗山,助力群眾脫貧致富,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建起了四通八達的電商網絡。目前全縣有160家企業採用電子商務形式進行網絡銷售,已進入電商協會企業60家,進駐電商服務中心經營主體10家,圍繞打造農副土特產品、構建電商產業帶,建設了2000平方米的電商中心產業園,集平台搭建、營銷推廣、電商孵化、倉儲物流等功能於一體。全縣198個行政村(社區)全部建立了電商網點,總數300多個。2019年該縣電商銷售額達8000萬元以上,僅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就已進駐38家企業,帶動1000多戶貧困戶脫貧。
2016年,廣西貴港市率先啟動“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推動貧困村電商扶貧。2020年6月11日,貴港市覃塘區五裡鎮雲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百香果含苞待放,100多名村民笑聲朗朗,除草施肥猶酣。“在電商的直銷下,基地產銷兩旺。110畝果園,去年畝均純收1.4萬元,比本地同行高出六成左右,為村集體經濟創收1.8萬元。”合作社總經理覃保全說。目前,貴港市覃塘區五裡鎮雲表村己擁有6個農業種養專業合作社,種植各類果蔬630畝,吸納120人貧困人口就業。2019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10.8萬元,比2016年翻了兩番多。於2016年整村脫貧,累計脫貧人口432人。
廣西提出,到2020年底,實現全區農村網絡零售額翻一番,貧困縣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率達100%。構建較為完善的電商扶貧公共服務、配套政策、網貨供應、物流配送、質量標准、產品溯源、人才培養等體系,建立以農產品為核心的全產業鏈各環節相互銜接配套的綠色供應鏈。
2020時間已過半,脫貧攻堅到了最后的沖刺階段。越是艱險越向前,八桂上下凝心聚力,聚焦深度極度貧困,緊盯少數民族聚居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等重點地區,以決戰決勝之勢發起最后總攻,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趙祖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