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北海: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漏

2020年08月12日15:35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黨江鎮東江村村民周日桂種植豆角增加收入。廣西新聞網供圖
黨江鎮東江村村民周日桂種植豆角增加收入。廣西新聞網供圖

自脫貧攻堅戰號角吹響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用實際行動踐行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奮斗目標,凝心聚力、全力以赴、精准施策、縣區聯動、攻堅克難,2016年以來,北海市累計減少貧困人口44447人,實現73個貧困村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3.57%下降到2019年底的0.17%。

北海市合浦縣屬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規模2萬以上的一類非貧困縣,近年來,該縣全面落實脫貧攻堅的各項政策措施,扎實有效地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高質量完成各項脫貧攻堅任務,2016年至2019年,共完成65個貧困村和8983個貧困戶3.86萬人脫貧摘帽,全縣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2%。下一步,合浦縣要繼續加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工作力度,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創新扶貧產業發展模式

農民要致富,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合浦縣黨江鎮依托自身優勢,積極謀劃產業發展,增強“造血”功能,建設標准化叉尾魚養殖基地,增加村民收入,帶領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黨江鎮企坎村是“十三五”貧困村,於2017年脫貧摘帽,截至目前貧困發生率為0.18%,今年計劃脫貧2戶6人。企坎村咸淡水資源豐富,以養蝦為主。村民蘇長中通過養殖蝦於2017年脫貧摘帽,“如今兒子、兒媳也在外面打工,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他笑著告訴記者。

為推動扶貧產業發展,提高村民的收入,黨江鎮建設佔地面積14.84畝的企坎村標准化叉尾魚養殖基地。基地建成后,預計年產量約80000斤,年總產值約50萬元,預計年純利潤約7.5萬元。截至2020年5月,項目規劃已完成,建成部分魚塘已經投苗進入生產環節。下一步,企坎村將積極推動農戶養殖叉尾魚,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為農戶提供魚苗、飼料直銷、技術指導、保價回收的一條龍服務模式,逐步形成企坎村特色養殖產業。

黨江鎮南域村原有貧困戶73戶,現已脫貧68戶,還有5戶貧困戶未脫貧。該村通過大力發展海產品養殖,引進叉尾魚養殖基地,實現貧困戶增收。據了解,南域村標准化叉尾魚養殖示范基地一期項目佔地面積202畝,目前已經投產運營且養殖效益明顯,今年5月第一批叉尾魚已經銷往南寧、貴州等地,畝產收益7000元以上。在基地示范效帶動下,今年全村有包括致富帶頭人、貧困戶在內由傳統的養殖南美對蝦轉產養殖叉尾魚300畝,養殖收益更加穩定,養殖前景可觀。村民劉海英通過養殖魚和蝦改善了生活,她告訴記者,自己2017年實現脫貧,現在的年收入基本保持在三四萬塊錢左右,相比以前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

目前,南域村正進一步對閑置撂荒的土地進行摸底排查,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集中土地資源,由村民合作社與企業出資擴大養殖規模到500畝,帶動農戶養殖800畝,打造南域村特色養殖產業,推動叉尾魚養殖產業示范園建設。

“以獎代補”實現農民增收

近年來,合浦縣大力推進產業扶貧,抓好以獎代補扶貧產業。目前,該縣實施“以獎代補”項目資金4849.03萬元,涉及貧困戶數7718戶。黨江鎮東江村把推進產業扶貧作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的重要途徑,通過採取“以獎代補”“先種養后補貼”等方式,發展中短產業促脫貧。2019年,該村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至今未有返貧戶。

東江村貧困戶周日桂是扶貧產業“以獎代補”政策的受益者之一。“現在的國家政策好,種植有補貼,我一年種植3畝地的豆角,每年收入有2萬多元。”周日桂說。2010年東江村被評為廣西無公害蔬菜示范生產基地,2020年該村總共有16人申報豇豆種植獎補,共31畝,獎補總額7.12萬。

“致富鴿”帶動一方經濟

合浦縣強化產業規劃,大力發展鴿子養殖,打造10億元扶貧產業。目前,輻射全縣9個鄉鎮25個行政村近8萬人,帶動農戶就業收入240萬元,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了良好的就業平台。

記者來到星島湖鎮一家種鴿養殖公司看到,採木村脫貧戶何惠和正調配鴿子飼料,他告訴記者,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喂鴨子、調配飼料和做衛生,“一個月結算下來,工資有三千多塊左右。”何惠和心滿意足地說。

據了解,該公司採取“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帶動貧困戶和村集體經濟增收。目前,已承接9個鄉鎮25個行政村2970萬元村集體經濟扶貧產業合作資金,接納入戶產業合作資金206萬元。輻射該縣3.1萬多人以上,其中貧困戶3800多人,產業年均整體分紅超過300萬元。

目前,合浦縣計劃做大做強星島湖鎮肉鴿扶貧產業,制定以玉米種植、種鴿肉鴿養殖為第一產業,玉米、肉鴿深加工為第二產業﹔發揮星島湖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逐步形成一個面積2400多畝,以肉鴿特色養殖為核心,屠宰加工、冷鏈、綠色飼料、有機肥生產、特色生態文旅品牌建設一體的生態循環種養、高效低耗多元產業鏈,實現年產值超10億元的肉鴿產業示范園區。

大力發揮幫扶人的作用

近年來,合浦縣大力發揮幫扶人的作用,把產業發展作為持續增收的舉措,將特色產業發展作為扶貧的首要任務。通過“一幫一聯”,培育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脫貧成效明顯。目前,全縣65個脫貧摘帽村都已建設1個以上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比例達到88.99%。全縣現共有12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41家家庭農場。

在駐村干部的幫扶下,黨江鎮南域村貧困戶潘時遠終於摘掉了窮帽。潘時遠全家共6口人,上有70多歲的老父母,其中父親還患有長期慢性病,妻子在家幫忙照顧老人,大兒子在外務工,小兒子還在上學。潘時遠本人由於早年外出做建筑工被攪拌機壓到左腿,腿上落下了殘疾,再也無法干重體力活。

為了增加收入,潘時遠嘗試養對蝦,但由於缺乏養殖知識和經驗,導致連年虧本,生活再次陷入困境,2015年底,潘時遠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人和駐村干部結合潘時遠實際情況,幫助其研判市場前景,商定了“養殖南美白對蝦”產業計劃。“2016年,我得到了當時駐村工作隊的幫扶,開始養殖南美白對蝦,當年就獲利15萬余元。此后每年收入都達到10萬元以上。”潘時遠說。

2017年至2019年,潘時遠結合天氣變化、水質變化等因素,改造蝦塘進水排水及儲水系統,再次成功養殖對蝦多批,全部銷售獲利近20萬元。2020年,他將逐步擴大養殖規模,實行科學養殖,提高養殖成功率和經濟效益。如今,家裡建起了小樓房,生活越來越好。“要不是養蝦賺了錢哪裡能蓋得了這房子!”潘時遠住進新房子,覺得這些年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2016年以來,北海市累計落實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31193.24萬元,多措並舉齊發力,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目前全市還有2085名貧困人口未脫貧,6個貧困村未出列。北海將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繼續推進義務教育保障、基本醫療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飲水安全“四大戰役”,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不漏。(趙祖樂 羅珊珊 陸櫻仁)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