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來真好看】
重慶武隆“菜司令”張樹學與蔬菜隊的脫貧致富路

王洪江

2020年08月06日15:45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菜司令”張樹學。上游新聞記者鄒飛 攝
“菜司令”張樹學。上游新聞記者鄒飛 攝

重慶市武隆區后坪苗族土家族鄉海拔1200米,是少數民族之鄉、紅色政權之鄉、世界遺產之鄉。長期以來,由於交通條件落后、信息閉塞,后坪發展一度滯后。

后坪鄉是全市十八個深度貧困鄉之一,曾如被詛咒般一直與“偏遠”“貧窮”為伴:基礎設施落后,產業空虛,有勞動能力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都是婦女老人孩子。白石村是后坪的縮影,張樹學一家則是村裡貧困的典型。

“做夢都想脫貧呀。”回想起前些年,張樹學感嘆,貧困不光榮,年復一年的辛苦就是想早點擺脫貧困。白石村偏遠,但生態環境好、污染小,空氣優良,這些資源在商人的眼裡就是財富。

2018年初,福建蔬菜老板黃建貨走進白石村,當即決定在該村大力發展有機無公害蔬菜產業,並承諾包種子、包技術、包回收,當地農戶隻需要出土地、出勞動力。張樹學感到,擺脫貧困的機會來了,踴躍加入該產業發展隊伍。自己家的2畝地不夠,張樹學想方設法另租了40畝地,信心百倍地種上苦瓜、絲瓜、黃瓜、香瓜、蘿卜、大白菜等多個蔬菜品種。當年夏天,黃老板兌現承諾,回收了一半的苦瓜、絲瓜、黃瓜、香瓜,張樹學領到了6000元,但除去成本所剩無幾。

2018年冬,白蘿卜要上市了,因不施化肥,不打農藥,蘿卜的個頭很小,產量也低,但口感佳品質好。張樹學還盼著靠蘿卜能換點辛苦費,然而,黃老板的身影卻未出現在白石村。

2019年春,村民黃光全帶頭發展蔬菜種植,勤勞的張樹學沒閑著,又積極加入蔬菜種植隊伍務工,掙工錢。但出人意料的是,2019年6月,蔬菜剛開始上市,黃光全卻遠赴非洲打工去了。又一次遭受打擊,張樹學郁悶地坐在屋檐邊,兩眼無光地望著對面的大山,心裡憋著一口氣:難道種菜真看不到希望嗎?

“三嫂(大家對張樹學的日常稱呼),你來當帶頭人,我們跟著你干。”“三嫂,你能干,種地是把好手,我們相信你。”村民豆玉淑、李朝碧的兩句安慰話語,讓不服輸的張樹學如夢初醒:雖然帶頭人走了,但種蔬菜的隊伍沒散,和鄉親們一起干也可以呀?

思路一變天地寬。在大家的擁護下,張樹學當起了“菜司令”。這支隊伍如何發展?“菜司令”明確:每個成員都要投入土地和勞動力,土地多少不計算,但每天的勞動按小時計算,15元/小時。蔬菜銷售后除去成本再談分成。

說干就干!張樹學帶頭投入4畝地,貧困戶李朝碧投入3畝,貧困戶江學書投入5畝,貧困戶江學超投入5畝。除貧困戶外,非貧困戶也跟著張樹學干,張躍權、許田素、王淑芳、豆玉淑、肖祥淑分別投入土地2畝、3畝、3畝、2畝、3畝。4戶貧困戶,5戶非貧困戶共投入土地30畝。種菜隊伍全是清一色的留守婦女,最大年齡70歲,最小44歲。

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得知后,紛紛將自家的土地自願交給“菜司令”。到2019年底,“菜司令”張樹學帶領大家共種植了80畝地,收獲白蘿卜5萬多斤、包包菜1000多斤,白菜500斤,還加工制作了苦瓜干、紅苕干、鲊海椒、苕粉等農家土貨。

“平均每家分紅15000元,大家看到了希望,認定種菜這條路。”張樹學認為,發展一個產業不容易,目前大家對這樣的抱團發展方式有信心,就更要加油干。今年3月,在村黨支部的積極支持下,張樹學帶領大家成立了重慶市武隆區山嫂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還注冊了“九個山嫂”品牌。

為什麼取名為“九個山嫂”?楊懿回答有兩層含義,第一,大家都叫“菜司令”張樹學“三嫂”,這支蔬菜隊伍是她帶領起來的。第二,這支隊伍的成員都是留守婦女,都是大山裡的嫂子,有9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所以就叫“九個山嫂”。

據了解,今年開春后,蔬菜隊種了辣椒、西瓜、香瓜、四季豆、豇豆、黃瓜、茄子、南瓜、糯玉米等10個蔬菜品種,目前四季豆已銷售完畢,其他蔬菜也陸續上市。前不久,張樹學自掏腰包2000多元買來烘干機和塑封機,准備進行農產品的加工,延長蔬菜產業鏈。

張樹學說,目前來看,“九個山嫂”新鮮蔬菜有銷路,附近鄉鎮的學校政府食堂,武隆城區,涪陵南川等周邊區縣,重慶主城都有銷售渠道,但銷售產品單一,未來想走電商這條路,把農產品進行加工包裝,也便於運輸、儲存、銷售,這樣,“九個山嫂”才能真正走出大山。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