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溫江金馬街道多舉措打破“樓上樓下不相認”怪圈

2020年06月02日15:02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睦鄰坊”多元化社區生活場景。許波玲供圖
“睦鄰坊”多元化社區生活場景。許波玲供圖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如今的成都市溫江區金馬街道已是常住人口超過三萬、服務人口超過5萬的城鎮型鄉鎮。如何創新方式方法,讓鄰裡關系更和諧,讓居民生活更幸福,讓城市治理更有溫度?

搭建“睦鄰坊”打破“樓上樓下不相認”格局

為有效解決“生人社會”情感淡、“小區自治”聚力難等小區治理中的難點和痛點問題,著力構建和諧鄰裡關系,今年以來,溫江區金馬街道按照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總體思路,以所轄金泉社區花樣年·花樣城小區五期作為試點和標杆,以社區居民需求為導向,利用小區8棟2單元架空層打造了“睦鄰坊”多元化社區生活場景,設置了尋找發光的你、閑置O2O、共享漂流書屋、吳大爺談心角等9大功能區,通過多元化的陣地服務和多樣化的志願活動開展搭建鄰裡交流平台,將地緣、志緣、趣緣、業緣等相同的居民聚在一起,有效打破了“樓上樓下不相認,對門對戶不相識”的冷漠鄰裡關系。

實施“一元一公益”,凝聚鄰裡心

為了鼓勵居民走出家門、走近鄰裡、融入社區,主動參與到社區治理和小區管理,成都市溫江區金馬街道結合“睦鄰坊”服務陣地的打造,引入了成都市益嘉仁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管理運營。充分發揮專業社工組織特長,依托“尋找發光的你”服務功能,發現和挖掘了琴棋書畫等小區居民“能手”,並以邀約報名和積分激勵方式鼓勵其參與“睦鄰坊”各功能區每周志願服務,帶頭在居民中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鄰裡互助氛圍。同時,充分發揮專業社工資源整合優勢,依托社區“微基金”互助平台,整合轄區愛心企業和個體商戶資源,依托“睦鄰坊”服務陣地,開設小區“公益市集”項目,通過“一元一公益”的活動方式,向廣大社區居民傳遞“不求人人捐一萬,但求萬人捐一元”的公益理念。通過拓印手提袋等10余項公益活動的開展,讓公益成果惠及普通群眾,示范和帶動更多居民參與到社區公益和鄰裡互助活動中。

深化“三化治理”,守望鄰裡情

為切實解決物業公司角色錯位、業委會作用發揮難、黨員作用不明顯等小區治理深層次問題,結合溫江區委“著力推動社區發展治理擴面提質”的工作要求和“三三”行動部署,溫江區金馬街道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持續深化了集中居住小區組織細胞化、管理民主化、服務自主化“三化治理”。成立花樣年.花樣城五期黨支部,形成了“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單元)黨小組”的組織體系,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整合小區物業、業主、社會組織、商家力量智慧,完善並實行了院落自治章程等各類管理制度,做到了“院落事務大家議,院落決策大家定,院落管理大家評”。依托“鄰裡坊”服務陣地,採取“專業社工帶頭+黨小組主體參與”方式孵化培育了專業陪伴培育、孵化小區居民功能型、娛樂型三類自組織6支,自主開展了生活幫扶、文化培訓等六大類志願服務,針對性開展了特殊群體關愛援助服務,營造了“有交往就有鄰裡、有參與就有幸福”的社區氛圍,實現了小區資源共享、難題共解、文明共創。(許波玲)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