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個全國助殘日:走進他們的生活 探尋城市的善意密碼

2020年05月17日10:57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陳媛 成都市殘聯供圖
陳媛 成都市殘聯供圖

人民網成都5月17日電(王軍)今日,是第30個全國助殘日。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平等·參與·共享”為核心內容的現代文明社會殘疾人觀逐步形成,並不斷豐富和發展,促進了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融入了社會的肌理,成為城市的文化內涵之一。

在四川成都,有33萬持証殘疾人,他們在這座城市成長、生活、工作、甚至終老,他們參與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也共享著城市的贈與,與城市相互依存、緊密相融。他們活出了恣意、豁達與從容且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同時,也有成千上萬的人,用自己的善意和力量,守護著他們,溫暖著他們,成為他們的堅強后盾,為他們托舉著人生。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聆聽那些樂觀向上、堅韌積極的勵志故事,見証那些溫暖以助卻又淡然以待的默默付出,探尋這座城市的善意密碼。

他們,用才華點亮人生

用才華來逆轉,天才少年創造電商奇跡

今年4月,90后少年楊添財獲評為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創新創業好青年)。這不是他第一次獲得盛譽,也不會是最后一次,因為,他僅有26歲。

在成都蒲江,楊添財被稱為“天才少年”。他自幼患有神經性肌肉萎縮,曾7年自閉,幾乎陷入絕境。然而,成長與網絡時代的90后少年終遇互聯網,開始了自己的逆轉人生。

2015年,時年21歲的楊添財和26歲的吳雲,人生軌道發生交集,並成為創業路上的伙伴。設計專業畢業的吳雲帶著助聽器,除此以外與旁人並無不同。

由於對電商看好,也是成都各地殘聯在大力扶持的創業方向,他們在蒲江殘聯、商務等部門的幫助下,於2015年設立公司,開始利用網絡售賣水果等農產品,並於2018年注冊了“一起走吧”殘疾人電商品牌。電商品牌創立當年,不到半年,他們的線上營收就突破了3000萬﹔到了2019年,線上銷售持續攀升,突破1億元。

如今,公司建立了專業化的管理運營模式,他創建“一起走吧”殘疾人創業品牌項目,吸納、培訓了數十名本地殘疾人實現創業就業。

用文字作紀念,文學少女單指敲出治愈聖經

成都都江堰女孩陳媛,從小就得了嚴重的小腦偏癱,如今大部分時候需要輪椅代步。

但她卻歷時3年,硬是用不太靈便的手指敲擊鍵盤,完成了13萬字的小說——《雲上的奶奶》,改編的同名電影榮獲第五屆亞洲微電影金海棠獎、中國第五屆國際微電影展“特別推動力獎”。

陳媛,被媒體譽為成都版的“海倫·凱勒”。她身患先天性小腦偏癱和全身性肌張力障礙疊加綜合症,說話和行動都不太方便,但愛笑的她卻堅信,文字能給人生涂上不一樣的色彩,可以飛向蔚藍又廣袤的天空。

2018年5月,在都江堰市殘聯、幸福街道辦、觀鳳樓社區的關懷下,陳媛創辦了針對青少年和殘障人的書屋——蟻途書屋。陳媛覺得人一切的建設最根本的是一個人的思想建設,而思想建設的最根本就是基於閱讀。如今的她,更希望以書屋為載體,幫助更多的殘障青少年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為更多的人架設起心靈的橋梁。

他們,用夢想搏擊人生

用青春去奮斗,“獨腿快遞小哥”的追夢人生

位於成都龍泉驛區怡和新城的一家菜鳥驛站流量頗高,寄件、取件,附近居民的快遞都在這間小站裡等待認領。李洪軍忙前忙后,“這是我的第二家店,前年和朋友打伙開的。”說話顯得很輕,但堅毅的力量散發出來,“這還不夠,我還要努力。”

17歲時的一次意外,讓李洪軍失去右腿,2015年,他單腿站立送快遞的背影在網絡上廣為傳播,感動了很多網友。媒體關注紛至沓來,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還為李洪軍定制了義肢,而安裝義肢的款項來自於熱心網友的捐贈。

2011年,李洪軍開始在龍泉驛區做快遞員,之前他當過工人、做過殘疾人藝術團演員、開過報刊亭……他深知,想要自力更生,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

2018年“雙11”的時候,李洪軍和朋友合伙開辦的快鳥驛站開業。2020年初,新冠疫情蔓延,他鄭重地向武漢地區捐款2020元。他說:“我捐的不是2020元錢,而是2020年的祝福和希望!”

這個曾經以一個背影感動一座城的獨腿快遞小哥,用奮斗作為青春的底色,一直在努力為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奔跑著。

用不屈去開拓,“lucky小哥”叩響創業路

12平方米臥室的雙人床邊,安放著一張特制的電腦桌,顯示器懸挂在床的右上方,一名30多歲的胖小伙,平躺在床上,頭下墊著兩個枕頭。小伙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右手食指和中指不斷點擊放在床上的鼠標,與他的買家和供貨商聯系。這兩根手指,是小伙全身脖子以下能活動的僅有部分。也正是這兩根“金手指”,幾年內,就建立起了成都銷售額前三的寵物用品網。

他就是家住成都市成華區的殘疾人董健。2歲時被確診為罕見的進行性脊肌萎縮﹔9歲時一場高燒剝奪了他站立行走的權利﹔17歲時一場意外致使雙腿骨折,雙手連寫字的力氣都沒有,從此輟學……

他又是一隻“打不死的小強”:在校期間,成績一直名列前茅﹔2010年憑一己之力開辦起淘寶店鋪“Lucky之家”。

如今,“Lucky之家”年營業額已達400萬,也在全省地區同類型商家裡的綜合指數評比中位居前五。店鋪做起來了,他招聘了更多像他一樣的殘疾人,幫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和人生價值。

“告別自卑,重新生活。”董健對身邊的殘疾朋友如是說。

他們,用溫暖回報人生

用愛心去澆灌,187名特殊孩子的“奶爸”

成都“善工家園”,生活著一群特殊的孩子。雷特綜合征、自閉症、腦癱,他們的身體不算完美,但有一群志願者用愛和耐心,支撐著這些孩子勇敢地試飛夢想。

一切的開始,來自於創始人胡斌的人生轉折。1992年,出生不久的兒子多多被診斷為重度腦癱、重度智障……胡斌帶著多多到處求醫問藥,每次都失望而歸。為了解決和多多一樣的重度障礙孩子父母的顧慮,2003年開始,他退出了從業近20年的IT行業,跨入社會服務領域,開始知識、資源和技術的儲備。

2011年3月,胡斌創辦的“成都市武侯區善工家園助殘中心”,迎來第一批重度腦癱、智障和自閉症孩子,兒子多多和其他13位孩子組成了“藍莓班”。在胡斌眼前,他們像藍莓一樣,可能一碰就碎,但他們又像藍莓一樣,與眾不同,值得珍惜。

通過9年多的發展,善工家園已成為5A級助殘社會組織,每日為近200位智力及發展性障礙殘疾人提供托養和教育服務,讓更多的家長回歸社會,更多的家庭回歸有序。

用旅游去圓夢,20多萬殘疾人的“圓夢使者”

熊紅霞,被殘疾人朋友親切地譽為“圓夢使者”。她希望通過公益、市場、學術、媒體、政府、殘疾朋友六方聯動,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業創業,讓更多的殘疾朋友走出家門。

熊紅霞及其團隊開辟了全新的殘疾人無障礙旅游細分市場,推動旅游服務升級,建立了一套無障礙旅游的服務模式與標准,出版了全國第一本無障礙旅游學術專著《殘障人士無障礙旅游入華史及其發展》,購買了無障礙大巴車。她打造的全國第一個線上無障礙旅游平台作為優秀案例,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做了分享。近年來,她累計募捐了上千萬資金和物質,幫助20多萬殘疾人圓了夢想。

一次偶然的機會,熊紅霞看到殘疾人生產的產品銷售困難,便找到京東商城尋求合作,希望建立助殘平台幫助殘疾人打通銷售渠道。2019年,在四川省殘聯指導關懷下,為全省殘疾人服務的電商平台“四川助殘平台”上線。截至目前,平台收到了1000多戶殘疾人資料,累計為200多家上架200多款產品,幫助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現了“致富夢”。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