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果累累
王欽思維活躍,頭腦比較靈活,喜歡創新和鑽研新東西,膽子大,敢想敢干。種靈芝就是具體的體現。
2012年10月,浙江和福建的幾個老板在白朝租地搞了50畝地栽靈芝。當時王欽就想,別人不遠千裡萬裡來這裡高價租地搞靈芝,肯定是利潤很高,市場前景很廣。於是他也大膽投入資金80余萬元在白朝村租了25畝地,跟別人學種靈芝。此外,他還自費到浙江、福建、山東、安徽考察,親自選育靈芝菌種。為節省開支,從滅菌制種接種到裝袋下地,從水分管理到病虫防治都是王欽和妻子倆人負責,不分寒暑,不管冷熱,早上五點過就起床干活,晚上干到十一二點,經常是一身泥一身汗。冬春兩季是最忙的時候,他就拉著妻子吃住在大棚裡,半夜被凍醒也一直守在靈芝棚裡。他喜歡學習,肯鑽研技術,對不懂的問題就跑到浙江老板那裡討教,他們不願意給他講細節和原因,他就用心觀察,自學技術,晚上也在大棚裡開著電瓶燈看書學習。通過苦心經營,他種的靈芝長勢非常好,盤型正、出菇齊、色澤鮮,2013年秋第一批靈芝產出了8噸孢子粉和20噸靈芝片,打破了業界同行的單產。產值超過450萬元,淨收入就達180余萬元。
靈芝管護
為把靈芝推銷出去,王欽在四川農特產品網開辦了白朝鄉首家農特產品網銷店,成為白朝鄉利用網絡銷售農產品第一人。他的靈芝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廣元市領導和利州區領導到白朝調研工作時多次參觀指導他的靈芝生產,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促成他參加了2014年3月廣元市利州區首屆農特產品新聞發布會和2014年中國成都西博會的馬來西亞對接會,受到新聞媒體的廣泛宣傳,拓展了銷售渠道。去年12月,他得知羊肚菌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后,就快速引進該菌種,在白馬街社區租了15畝地進行試種。
王欽在靈芝產業上的成就得到市、區和鄉上領導的認可,也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13年12月,在廣元市利州區質監局和白朝鄉政府的積極努力下,白朝鄉以他的靈芝園為基地,成功創建了靈芝市級農業標准化示范鄉。為擴大靈芝事業的影響力,2014年6月,他主動與西南科技大學食用菌專家銜接,多次到學校向賀新生教授請教,通過他的努力,西南科技大學把靈芝園列為學校科研教學實踐基地,為研究生提供科研實習場地。由於各級黨委政府和新聞媒體的宣傳,海內外一些企業也紛紛前來和他商談,表達合作意向。2014年7月,美國寧昌實業有限公司、美國華人生物醫學協會會長陳正強博士到廣元考察項目時,對靈芝非常感興趣,親自實地考察了王欽的靈芝園,當得知如此大的靈芝規模竟是一個山區農民做出來的,很是震驚,非常欽佩他的創業精神和極強的事業心,決定和他合作,並在7月31日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計劃投資1.3億元共同研發靈芝產品﹔今年1月份,王欽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吸納為會員,並與僑商嵐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靈芝高產的培育協議﹔還有不少人想以個人參股的名義參加進來,四面八方涌來的投資合作更加堅定了王欽的信心和勇氣。
王欽對家鄉、對群眾心懷質朴感情,致富不忘本,為促進群眾多方增收。他在靈芝生產過程中堅持使用當地勞動力和留守人員,年勞務支出達18萬余元,部分農戶僅憑這項就增收近6000元。為加快白朝特色產業發展,他還配合鄉政府引導群眾發展食用菌,低價向貧困戶提供菌種,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幫助他們銷售產品。在他的幫助和帶動下,白朝鄉有5個村184戶發展食用菌、香菇存量160萬袋,椴木香菇1萬椴,羊肚菌5畝,食用菌1萬棒。年產值達1400余萬元,種植戶人均增收4000多元,種植食用菌已成為該鄉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同時王欽想用他學到的知識和實踐經驗幫助廣元市所具備條件的鄉鎮發展食用菌,讓廣元純天然、無公害綠色的靈芝及食用菌等農副產品沖出亞洲,銷往全球。
如今鄉親們親切地稱呼他為致富能人。
展望未來
現在,王欽擔任利州區白朝鄉魏子村的村主任,同時身兼廣元市恆昌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前不久,被團中央和農業部表彰為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對家鄉、對鄉親,王欽心懷質朴感情,致富不忘本,努力促進當地群眾多方增收。
“老伴長年疾病纏身,有心衰竭、矽肺病等,長年吃藥,家裡還有一個小兒子。跟著在靈芝基地干活,收入也能減輕一點家裡的負擔。”白朝村4組的貧困戶張清秀說,跟著王欽干活,不擔心沒活兒,也不用擔心欠錢。
據王欽介紹,“種植食用菌的基地在白朝鄉涉及到馬家、徐家、魏子、白朝、觀音等五個村。務工人員也不固定在某個地方,哪裡需要就去哪裡,最忙的時候一個基地多達十幾個人,工資每人按天計算,超出的工時按加班處理。每年就周邊群眾務工費用就達十幾萬。”當問及他是否擔心技術外漏,當村主任是否會影響自己的生意時,他輕描淡寫地說:“我是一個農民,也是一名黨員,帶領群眾發展產業走上致富道路,這是我的責任。”
面對未來,他的眼光更加長遠了,他不僅要將自己辛苦創辦起來的企業做強做大,他更大的願望是能更好地回報家鄉,用自己的行動帶來更多的鄉賢返鄉創業,帶領父老鄉親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