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蓄勢發力

——水電七局復工復產下的危與機

記者 梁小琴

2020年04月13日11:29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李家岩水庫上游圍堰填筑施工。(水電七局供圖 胡毅 攝)
李家岩水庫上游圍堰填筑施工。(水電七局供圖 胡毅 攝)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全球共同應考,傳統的建筑行業受到強烈沖擊。戰“疫”路上,中國電建水電七局化危為機、危中搶機,無論是產業布局、區域定位,還是信息化管理都活力迸發。興隆湖畔的七局總部辦公樓恢復了往昔繁忙,擂響新征戰鼓!

四川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庫,“快馬加鞭”打響復工保衛戰。現場機械陣陣轟鳴,人員與時間賽跑,試行“零接觸施工”,確保下閘蓄水按期完成。建成后,可滿足成都中心城區至少30天、人均70%用水定額的應急水源需求﹔

雲南大理,國家重大水利工程滇中引水工程,澆筑、綁鋼筋、開挖支護,緊張忙碌而又井然有序。周官所暗涵工程率先復工,成為滇中引水工程大理州祥雲段首個復工工點。建成后,惠及面積3.69萬平方公裡,人口1112萬﹔

廣東陽江,國內核准建設單機容量最大、淨水頭最高、埋深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智能化工地現場一部終端,即可滿足所有管理需求。建成后,每年可節約系統標煤約39.6萬噸,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1.28萬噸……

回看答卷,水電七局蓄力之日,正是高質量發展之時!

主業布局 產業鏈上看七局

3月30日,水電七局承建的全國最快地鐵線路——成都地鐵18號線機電A標首段軌行區移交。經過七年實踐,水電七局集成的地鐵施工全覆蓋、運營維護、盾構制造、管片生產於一體的城市軌道交通全產業鏈格局日漸豐盈。這只是全產業鏈打造的一個縮影。

五十五年的發展歷程,讓水電七局的決策者明白,產業布局不能到處撒胡椒面,必須明確重點,抓住主要矛盾,而當前的重點就是打造全產業鏈!

從PPP到EPC,從投資帶動到充分市場競爭,看似應有盡有,卻不難看出,這種選擇另一個關聯性——產業鏈。而當前,在未來城市建設市場中,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全產業鏈就是市場。

近年來,水電七局在投資、建筑、制造三大主業的基礎上,完善水利電力(含水環境治理)、市政工程、軌道交通(含鐵路)、房屋建筑、投資運營、裝備制造六大業務板塊的戰略布局。

六大業務板塊,可謂市場的選擇,也是自然演變的結果。而三大主業的互聯互通,更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溢出效應。帶來的直接成果,就是市場營銷2019年再創歷史新高。

截至目前,水電七局已成為電建集團內部具備水電站、城市軌道交通、水環境綜合建設全產業鏈能力的企業之一,更是在這此基礎上衍生了各二級單位的特色能力。

“從短期來看,對經營收入、資金流動、人力成本等造成了一些影響。但反過來說,又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水電七局一位二級單位負責人坦言,現狀暴露問題,問題直接影響經營質量。當前的重點工作就是補齊自身短板,嚴控風險,凝心聚力,勇於擔當,主動作為,打好項目履約攻堅戰。

區域定位 雙核形成硬核引擎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今天的七局,正經歷成長的風雨。

3月24日,身處漩渦之眼的湖北武漢,水電七局參建的武漢地鐵16號線第三標段按下“快進鍵”,檀軍路站地下站施工現場一派繁忙。作為目前武漢市設計時速最快線路,水電七局第三標段全長18.33千米,含5站8區間。原本合同工期420天的項目,“暫停”近2個月,而武漢地鐵集團明確提出,不會因為疫情影響順延工期。

如何在做好科學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復工復產,高效履約,無疑是巨大的挑戰。項目管理團隊深知,現場現場,還是現場!隻有干好現場,才有未來的市場。

現場促市場,在水電七局區域化發展中,可謂最重要一環。這個關鍵的把握,項目管理者是主因。這也是水電七局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東林多次強調二級單位履約是主職的原因所在。

當前,從地理區位和市場規模可以看出,成都、深圳已成水電七局國內市場最重要的雙核引擎。前者,天然擁有自帶的天時地利人和之效應﹔后者,則是電建集團的應時之舉,破冰之旅。2019年,僅成都和深圳兩地,合同訂單超過30%。

數據意味,成都深圳的市場發展提升到了公司今后戰略走向層面。但是有了成都、深圳這樣發展引擎后,又該去哪尋求可以承載企業產業外溢的地區呢?區域化就成為可以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出現。

於是,武漢、宣化、西昌、珠海、樂山等等城市項目應運而生。但是這有一個潛在的市場開發條件,那就是現場。

而在區域化的完善中,資源配置更是給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深圳項目為例:60天的工期,10多億的產值,如果按照傳統管理模式,也許人員設備還未進場,合同工期就已結束。但在深圳強大的項目群支撐之下,人員、設備、資源等就可以在1-2天內迅速完成,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

迎春綻放新基建跑出加速度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對於這句話,經歷了此次大考的水電七局深有感觸。

目前,水電七局在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印尼、北馬其頓等10個國家有駐外機構和海外項目共28個。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給全球經濟帶來極大不確定性,外需大幅萎縮,“訂單”大幅減量,將是一個大概率事件。而業務集中的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宣布“封國”。人員進場、設備進場、現場施工,包括市場營銷,均受到了直接沖擊,有幾個項目已經處於“半停工”狀態。

經濟發展面臨新挑戰,如何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新基建勢必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何為新基建?“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傳統基建主要解決衣食住行等“溫飽”問題,以大量建筑工人為支撐﹔新基建則為了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解決社會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新基建以新技術為前導,新技術驅動新基建,新基建催生新應用。5G、特高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新能源車充電樁等新型基建,似乎遙不可及,卻又近在眼前。

經過五十五年的歷史沉澱,水電七局已擁有了產業鏈的優勢,區域化的布局和資源調配能力。

時代,日新月異,未來已來,有哪些新機遇?可以培育哪些新動能?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長江區域一體化發展?

逆風之下,更見韌性。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經營質量、推進人才強企、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優化升級,時不我待,任重道遠!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