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文化

实证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真实可信

2022年07月11日07:20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实证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真实可信

关于工程

●实施时间从2002 年 至 2024年,共分为五个阶段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学科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研究古代文明的大型综合研究项目

●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研究

●20多个学科、约400位学者直接参与研究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历史还是传说?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以冶金术、文字和城市为“文明三要素”,认为中华文明只能早到发现了甲骨文的商代。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五千年文明最终得到国际承认。

这个重大突破,离不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正是工程冲破西方“文明三要素”的桎梏,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即出现城市、阶级、王权和国家,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也最终以坚实的考古材料和综合研究成果证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真实可信。

7月10日下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亮相成都博物馆,作为最新一期“名人大讲堂”主讲人,以《探索文明演进历程 揭示多元一体格局——古蜀文明与夏商王朝》为题,娓娓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近20年来的主要成果和重要意义。他还以三星堆和宝墩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生动呈现了长江上游地区的文明形成与发展历程。

源起:中华文明是不是有五千年历史?

“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相信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就有这样的认知。然而,直到上世纪末,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提到中华文明时,几乎全部以距今约3300年的殷墟作为开端。想要消除社会和学术界的疑问,办法只有一个:通过考古发现新的材料来研究和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探明中华文明究竟是不是有五千年历史。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立项。其核心目标直指“中华文明五千年”究竟是历史真实,还是传说。项目实施时间从2002年至2024年,共分为五个阶段。从2002年的预研究到前四个阶段,王巍和北京大学教授赵辉担任负责人。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学科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研究古代文明的大型综合研究项目,20多个学科、约400位学者直接参与研究。在“中华文明是否有五千年历史”大的学术目标下,工程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研究。

成果:实证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2004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项目启动。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不断出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绝非传说。

王巍介绍,工程的第一个成果便是构建起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更为详实的各地区考古学文化年表,发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大汶口文化早期、大溪文化、红山文化等已经早到距今6000年左右。而成都平原宝墩文化距今已有4500年以上,三星堆文化最早年代距今也超过3500年。工程还重点围绕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4处都邑性遗址与40余处区域聚落群开展考古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距今5300年左右的良渚遗址的成功申遗,国际学术界最终承认中华文明确实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迄今为止,在全国近千项考古发掘中,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发掘项目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的多达十几项。此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入选了世界九项重大研究成果。

意义: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

在学术界看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除了实证五千年中华文明真实存在以外,一个重要贡献便是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

此前,文明总是以西方学术界总结的冶金术、文字和城市三要素为标准。然而学者们发现,“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它的天文历法非常厉害,却没有冶金术;南美洲的马丘比丘没有文字,但国际上并没有否认它作为文明存在。”中国的研究人员提出了自己对文明的理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出现城市、阶级、王权和国家。

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考古人员把寻找当时的都城、发现大型都邑性遗址作为突破口,陶寺、良渚、石峁等大型城址正是在此背景下被陆续发现。

王巍认为,中国学术界提出的这个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正是有了这套中国方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才得以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真实可信。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揭示的中华文明丰富内涵、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也将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解读

宝墩、三星堆提供成都平原文明起源重要信息

上世纪90年代,宝墩古城等成都平原史前遗址群相继被发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后,作为区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宝墩、三星堆遗址相继被纳入其中,成为中国西南区域文明研究的重要实证。

多年来的考古研究成果显示,在距今4500年以上的成都平原上,出现了以宝墩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大中型遗址,这表明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成都平原进入文明起源的阶段。然后,高等级的建筑、宫殿在城址的中心部位或重要区域出现。到了三星堆,城墙、宫殿等便在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反映出来。王巍表示,“宝墩、三星堆等都邑性遗址的发现,为探寻成都平原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非常关键的证据,这也是他们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原因。”

三星堆青铜文明灿烂独特。在兼收并蓄中原和长江中下游的青铜文明之外,三星堆是否受到更遥远的域外文明影响?王巍表示,文明之间交流互鉴非常正常,但目前并没有很直接的证据证明三星堆受到过域外文明的影响。论证两个文化或文明之间发生过密切交流的条件,“首先,他们需要在时间上基本同时。其次,两者之间距离也应该是接近的,如果很远,就必须找到中间的环节。最后,二者的出土文物还应当极为相似,以致很难认为它们是独自发明。”“三星堆和夏商王朝的交流符合这些条件,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能够论证三星堆与域外文明的联系。”王巍表示,“象牙和海贝的发现并不能直接证明三星堆与印度等南亚地区有关联,以当时此地的气候条件,有大象生活是完全正常的。至于海贝,殷墟也曾出土大量海贝,与三星堆几个‘祭祀坑’基本同时,而殷墟的海贝出自我国东海及南海。”(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成博)

(责编:罗昱、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