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中国五冶集团:BIM智慧“黑科技”为安全生产护航

2021年12月27日17:03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中国五冶集团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大力建设BIM综合应用管理平台,经过不懈的努力,BIM技术在公司和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在支撑营销和技术增效方面有显著成效,在项目精细化管理和安全管控方面也逐渐凸显优势,为公司不断推广BIM和智慧管理技术提供了更加扎实的基础和更加广阔的视野。

聚焦安全管控需求 打造智慧管控平台

相对于一般的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安全事故高发性。大多数工程建筑结构复杂、体量大、承重受力机制复杂,在结构设计、现场工艺、施工技术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加上建筑施工周期相比其他产品来说更长、露天作业更多、工序工艺更复杂,这都为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BIM+智慧管理可以帮助项目实现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为项目管理团队打造一个智能化的“战地指挥中心”。通过BIM技术和智慧工地的推广应用,建立三维信息化设计BIM模型,并基于BIM模型建立项目管控平台,以分项工程为精细化管控对象,以虚拟施工为技术手段,进行项目质量、安全、进度等可视化、集成化、协同化管理,推进施工过程仿真模拟、危险源识别及安全防护、二维码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等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整合应用。

在实施过程中,中国五冶围绕建筑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采用先进的BIM+智慧管理技术,为项目团队提供系统解决问题的应用平台。项目管理成员只需要通过一个平台的不同模块就可以查看到施工现场的物料情况、人员投入情况、设备投入情况、资金情况等的统计分析,同时平台还包括实名制劳务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监控系统以及危险源识别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项目安全管控到位。

狠抓项目现场安全 推动智慧管理下沉一线

四川大学博物馆群项目施工场地狭窄,周边建筑物距离近,钢结构节点复杂、体量跨度大,节点搭接种类多,钢构件吊装数量多,机电管线布线难,机电设备运输安装难,导致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难点和风险点,也对安全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国五冶统筹部署,在项目上建立了BIM工作室,制定了基于本项目的BIM综合管理应用策划方案,指导项目BIM实施应用,并将该项目打造成公司BIM技术应用样板。

本项目中有一部分属于老馆改造工程,但是由于老馆修建年代久远,只有纸质版的图纸存档扫描件,且图纸部分丢失,不利于后续指导施工。因此,项目通过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复原了老博物馆的模型,再根据逆向BIM模型对建筑物危险源进行识别预判,规避了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为了应对项目场地狭窄、周边环境复杂带来的安全风险,项目部还提前利用BIM技术进行场地三维布置,优化出更便捷的钢结构吊装和堆场方案,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因组织困难带来的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在智慧管理方面,四川大学博物馆群项目应用BIM5D信息化协同平台,对生产、质量安全、技术、形象进度、资料管理进行全方位提升,成功把质量安全相关的问题及时整改率从行业平均的40%提升到超90%,极大降低了现场质量安全隐患和风险的发生。此外,项目还创新性地利用BIM技术根据视频监控点位布置,对工地各区的关键要害部位、重点区域等的现场情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值班人员在值班室内就可以同时对各个监控点的情况进行监视,无死角全方位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安全生产。

随着BIM和智慧建造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五冶BIM管理水平逐步获得了社会各界认可。2020年,中国五冶集团荣获“BIM应用全国领军企业”称号,四川大学博物馆群项目也被评为“数字中国BIM应用”全国示范基地。(王楠楠)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