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竹:创新“两进驻一巡逻”模式 解安置点群众后顾之忧

【查看原图】
党员带领转移安置的孩子看书。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党员带领转移安置的孩子看书。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0年08月22日11:05

“我们要千方百计解受灾群众后顾之忧,为安置群众营造温暖舒心的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四川省绵竹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栋说。

8月11日以来,绵竹经历多轮强降雨天气,连续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大量群众被紧急转移安置。绵竹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原则,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怎样让转移安置的群众安心待在安置点,不着急赶回家,避免发生其它安全事故?绵竹市委、市政府创新探索“两进驻一巡逻”模式,两进驻就是对转移安置点卫生防疫进驻,群团组织文化活动进驻;一巡逻是加强巡逻巡护,确保转移安置群众住房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两进驻一巡逻”模式的实施,解决了受灾群众在安置点的后顾之忧。

真情关怀让安置点服务不缺位

“吃得巴适得板,住得舒舒服服的,有电影看,还有人帮我们带娃娃做游戏、辅导作业,好多年没有过这么开心的集体生活了。”日前,在绵竹市清平镇棋盘山庄安置点,57岁的村民罗家英在电话里婉拒了亲戚接她到家里暂住的提议。她说,政府考虑得太周到了,我们在安置点生活热闹温馨,很安逸。

“那天雨下得很大,我公公年纪又大,还半身瘫痪,要不是社区干部背着他,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忆起当时转移的情景,广济镇金花集镇社区3组的邓国会一家充满了感激。

邓国会说,被转移出来的时候,很多村民都只能“轻装上阵”,只带些方便携带的日用品。到了安置点后才发现,这里的物资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齐全。

床铺干净整洁,被褥等物品一应俱全,热水24小时供应,一日三餐免费发放……除此之外,还有专人负责维护寝室的卫生和秩序,医务人员还会驻点照料。在这个临时的“家”,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谈心,小孩子看书、做作业、玩游戏,生活一如既往。

为全力保障转移安置工作顺利开展,给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新市镇还把临时党支部“搬进了”观鱼学校集中安置点。36名镇村干部、机关党员干部、医疗人员、普通党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化身安置点“管家”,为集中安置群众提供24小时管理服务。

晚饭过后,一场由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举办的汛期安置点文化惠民活动给安置点群众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歌舞《歌唱祖国》、街舞《舞动青春》、歌伴舞《天天快乐》等精彩节目接连上演,让安置点群众大饱眼福。除了文艺表演,活动中穿插的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和垃圾分类、节约粮食等有奖知识问答也活跃了现场氛围。

健康护理、情绪安抚、学业辅导……一个个暖心的举措,让绵竹各个安置点转移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加舒适,情绪也更加稳定。

巡逻巡护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月11日傍晚,天空像被撕裂开了一道口子,雨水铺天盖地倾泻而下。晚上10点过,汉旺镇北辰社区干部将最后一户临河的村民送到拱星集镇安置点住下后,又匆忙踏上了夜巡的路。

“镇村干部很贴心,还特意安排了4名工作人员全程“守护”着大家的安全。”安置点里,泉乐村8组的村民陈正凤说,担心自家的电器、家禽受影响,她刚开始不愿意转移,是社区工作人员帮她扛沙袋堵大门,解决后顾之忧后她才放心撤离。现在,安置点里食宿无忧,还有专人照料,让陈正凤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如今,安置点不仅是受灾群众的“温暖大家庭”,党员干部更是守护大家住房、人身、财产安全的“避风港”。在无情的洪灾面前,绵竹广大党员干部用行动和爱心保护着安置点里的每一个人。

“虽然受灾群众都转移到了安置点,但他们的家还在,要尽一切努力减少大家的损失,巡河、查灾的工作一刻都不能松懈。”8月17日,连续战斗34个小时的富新镇绵远集镇社区书记张伟一脸疲惫,在安顿好安置点群众的食宿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桥梁、沟渠等积水区域开展巡查巡护,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8月19日天刚蒙蒙亮,新市镇金兰村的严德芳背起了四十多斤的喷雾器,来到被安置群众受灾的家中,开始了一天的消毒灭菌工作。“虽然他们人在安置点里,但心中挂念的还是家中情况。”严德芳说,灾后的消毒工作一刻都不能停,特别是对水淹的住房、厕所等处要进行地毯式消毒,彻底清除滋生传染病的隐患,切实保障群众身心健康。

在剑南街道柏杨村精准扶贫户唐继德的家中,村上妇女干部古成菊一边帮忙打扫积水退去后的淤泥,一边叮嘱他注意自身安全。

党委、政府有号召,基层落实有回音,“两进驻一巡逻”模式,解决了安置点群众的后顾之忧,为转移安置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一个个快乐的大家庭正在绵竹温馨聚合。(张娟)  

分享到: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