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岭有个“高”书记

【查看原图】
柏岭村村民在文化广场健身休闲。刘邦伦 摄
柏岭村村民在文化广场健身休闲。刘邦伦 摄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0年08月11日14:53

盛夏八月,骄阳如火,车未驶到蓬莱镇柏岭村的村委会,耳畔已闻极富动感的舞曲,如同在空气中甩着漂亮的鞭花。定睛一看,约有二十名乡村妇女,站成三列,正在村委会的水泥坝子上旁若无人地跳广场舞。我再次确定了时间,不是夜里九点,是早晨九点。高书记微笑着解释,说这是“柏岭特色”,只要是田间地里的活不忙,村民随时都会自发组织起来,跳舞健身,并不严格划分时间。

再看与坝子隔条村路的“文化长廊”,木头栏杆,玻璃天顶,内设休闲长椅,几位老人家正坐在椅上闲聊和歇息,在他们脚下,卧着一只大眼默默的中华田园犬。柏岭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平的故事该从哪里讲起呢?就从我们脚下这个不分四季晨昏,都洋溢着欢歌笑语的宽敞坝子讲起吧。

站在“高”阵地,带好“高”队伍

2016年2月,高平接受大英县委组织部的派遣,来到柏岭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刚去时,被柏岭村村干部“幕天席地”开会讨论的情形惊了一跳。因为村里没有活动阵地,找不到一间像样的办公室,村“两委”的干部研究工作,只能坐在村小学操场的大树下,有人带了小板凳,有人席地打个盘腿,商量重要事情,树上的麻雀争先恐后喳喳叫,村里的群众来来往往,随时和干部打招呼:“嘿,吃了没?”这种野外办公,适合于行军打仗,可现在是和平年代,又是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时节,“树下论政”显得不伦不类,既不严肃,又不正式。于是,高平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烧”的便是“广大党员的新家”。

村小学已废弃多年,操场杂草丰茂,教室破破烂烂,透过衰朽的木门和残缺的玻璃窗,能看到里面四角结蛛网,遍地是尘灰。高平四处“化缘”,积极协调项目和资金,对原村小学校舍进行了改建,发誓要将之打造成为规范化的党群服务中心。之前村小学的操场面积相当逼仄,走上几个正步便是一方堰塘,高平又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劳动,铲土挖泥,垫高路基,拓宽操场,让院坝变得方方正正,隔着村路,别出心裁地修了“文化长廊”,点缀长廊的,是关于柏岭村的村情村貌等文字和图片,展板嵌入廊身,与之浑然一体。

杂草丛生的操场,破旧不堪的村小学教室不复存在,如今彻底变了模样。

以前柏岭村的村干部,或因为年龄偏大,或是外出务工,村中各项工作推动起来较为困难,高平深知,将废弃的村小学改造成包括村委会在内的全方位党群服务中心,这只是“地利”,革命要成功,还需“人和”,于是,在他的引领下,一场“人才队伍建设”之战,轰轰烈烈拉开了序幕。柏岭村结合村建制调整和换届选举,选优配强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组织村班子成员参加专题培训,到蓬溪县拱市村等先进村交流学习,实施村干部轮流坐班接待群众来访,坚持群众事务代办制,班子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他们说以前想找村干部办个事,哪晓得村干部只上半天班,到大树底下一看,得,今天没人开会,无人办公,下次再碰运气吧。如今走进敞亮大气的村党群服务中心,群众办理各项事务是否收费,时长多少,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贴在墙上,再也不会让人“狗熊看星星——两眼一抹黑”,对自己能办什么、多久能办成,是否产生费用,一目了然。

如今无论城乡,智能手机的使用都十分普遍,高书记又运用新兴科技,让大伙儿“云端见”,建立了柏岭村“党建QQ群”和“农民夜校微信群”,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和党费收缴清理工作,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沟通和教育。以前柏岭村的党员如蒲公英散落四方,如今有了“群”,大家即使不能常常见到“真人”,都能在“云上”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信息,熟悉情况,加深感情。

开办农民夜校,是我党从革命战争时代便延续下来的优良传统,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通过教育来提升农民素质,达到真正的进步和提高。高平很好地继承了开办农民夜校的历史精髓,柏岭村的农民夜校灵活选择傍晚、下雨天、农闲等时间,对村民集中培训,还采取送课到家、分社组织村民在家门口学习等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村民在生产和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实现了宣传教育全覆盖,政策知识全知晓,在脱贫奔康的路上,真正是“一个都不落下”。

队伍建起来了,活力增强,生机勃勃,让柏岭村的群众,看到了崭新的希望。

用好“高”科技,与民心连心

今年刚刚跨入不惑之年的高平,回想四年前,恰逢本命年时来当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他除了一腔诚意,并不具备多少老道经验,在老百姓眼里,这个身材挺拔、光头锃亮、鼻梁上架一副眼镜的高书记,更像是一位教书先生。这样理解也并没有错,因为高平最初就是从教育系统出身,多年执教鞭,当老师很有一套,当第一书记却是“现干现学”。他身上有种书卷气,老百姓最初是用“看外人”的眼光看他,他读得出那种目光背后,还未对他完全信任和接受。

高平没有表露内心的淡淡焦急感,他吃住都在村上,白天到各社入户走访,晚上妇女在宽敞的院坝里高高兴兴跳广场舞,他站在旁边看一看,和同样是看客的村民聊聊天,天热,便搭几个凳子,一下一下摇着蒲扇,听老百姓说自家的家长里短。最初村里没有“舞蹈队”,高平请一个退休老师牵头,成立了柏岭村的文化队,村上给队员解决了一人两套服装、跳舞所需的音响等,大伙积极性更高了,来跳舞与观舞的村民,让这个“文化广场”热闹纷呈,不亚于城市里流光溢彩的大广场。

村民聊得热火朝天,高平不轻易插话,一旦他发了言,肯定是切到点子上,让老百姓不得不佩服第一书记的水平硬是高。渐渐的,村民愿意主动来找高平,请他解决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

贫困户李禄均,2015年查出患了结肠癌,到了2016年年底,已动了两次手术,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向亲戚借款3万多元,听说身体并未完全康复,接下来还需要手术治疗。李禄均家人找到高平,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说老李这一病,将家底掏完了,现在还漏个大窟窿,不晓得好久才能填得上、还得起欠款。他们听说在网络上,可以发出“求救信”,向爱心人士寻求帮助,得到捐款,可他们对于网络一窍不通,能不能拜托高平,帮助李禄均来进行上网求助?

高平也不明白网络求助该如何具体操作,不过他晚上回到窄窄的小屋,立即查阅“轻松筹”网络平台,一项一项弄清楚了发起求助的条件和方法,马上和李禄均家人联系,请他们提供老李的相关证件、病历和医院化验单等,他埋头写下一篇感人泪下的倡议书,涂涂改改好几次才最终定稿,附上李禄均的身份及病情证明资料,提交“轻松筹”平台,顺利审核通过。高平转发朋友圈以及自己所在的一些亲友群,向熟人说明村里老李的情况,很多人都愿意慷慨解囊。一笔笔爱心款打过来了,一句句祝福的话语温暖了李禄均的心,在短短两周时间,便筹集到了爱心捐款1.2万元。

虽然最终李禄均因为病重逝世,但能在去世前,得到爱心捐款来用作医疗费用,极大缓解了家庭资金压力,也让他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安详无憾地闭上了双眼。李禄均家人对于高平的相助感激不尽,高平觉得自己不过是动动手指,举手之劳。

村里不管是谁,若生了大病或家中遇白事,高平或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队员都会上门慰问,给予一定的慰问金,并且强调说明,这是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的心意。老百姓是很淳朴的,手中捏着钱,眼里泪光闪烁,知道高书记心眼好,他来了之后,不声不响带动了一系列“高招”,是真真切切将群众当自家人。

看到了他的善良和友爱,让村民更愿意和高书记交流了,人心都是肉长的,谁是真心,谁是假意,时间永远是公正不阿的炼金石,在村民眼中,高平是一块闪闪发亮的真金。

“高”规格建设基础设施

“高书记,请你向上面反映反映,要点钱帮我们把水泥路修好嘛!”“高书记,我们村遇到天干就不能载秧苗下田,请你帮我们要几个堰塘指标哟!”这是高平入户走访,村民诉求最多的两件事。柏岭村近7公里社道路雨天泥泞不堪,出行不便,仅有3口堰塘年久失修,蓄不住水,满足不了农业生产。

为了从根子上解决行路难、用水难的问题,高平给组织部领导作了汇报,希望“娘家人”能搭把手。部领导特事特办,积极协调多个部门,争取到了环线扩路、幸福美丽新村、小农水、千亿斤粮食、国土整理项目到村,建设资金近千万元。

首先是硬化道路,解决“出行难”问题。拓宽3.3公里村主干道路至4.5米宽,硬化社道路5公里、入户路、院坝2万平方米,让“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在柏岭村成为历史。

说起为“路”跑的“路”,磨破两双鞋底并不是夸张言辞,比吃辛咽苦更让人头疼的,是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问题。

眼看着村道路项目开工建设了,又遇到了难题。当施工方挖掘机整修路基进行到6组村民黄义文的土界时,他挡在了挖掘机前方,怒眼圆瞪地表示:“要想挖土地,就从我身上碾过去”。高平闻讯,立即赶到现场,稳定黄义文的情绪后,他了解到黄义文的顾虑:开挖后,自家的土地和公路落差将近2米,上下土地干活不方便,并且土边易垮塌,安全无保障。高平当即与施工方交流,现场调整施工方案后,作出对土边进行六棱块加固处理的承诺,这才让黄义文吃上了“定心丸”,同意开挖自家土地扩公路。

为了修路,高平也遇到过群众不理解甚至谩骂、打闹的时候。嗓子不知哑了多少回,衣背不知湿了多少次,也因为常驻在村,回不了几次家,家人也诸多埋怨。但他总是说“到了村上就要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遇到难题就要解决”。坚决不给组织“撂担子”。就这样,阻碍全村发展的难题一点点得到解决。

其次是建设水利,解决“用水难”问题。柏岭村如今新(改)建堰塘8口,囤水田7口,蓄水池14个,排灌渠3.5公里,整治田土300亩,每个社都有堰塘、蓄水池,农业蓄水得到有力保障,农业发展看天吃饭的问题成为历史。

再则是改善住房,解决“居住难”问题。柏岭村实施危房改造13户,易地扶贫搬迁36户,建成新村聚居点3处。加强房屋建设质量监管和沟通协调力度,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在全市率先建成并搬迁入住。

柏岭村村民的入户路和院坝,都是采用“政府出料,村民出工”的方式配合进行,这是一种新尝试,之前有村民对“政府统一修入户路”产生了质疑,说我怎么知道用的材料好不好,下的苦工够不够?到时好坏都得自己一家人担着了。了解到许多村民心中都有相关疑惑,柏岭村便将水泥和砂石发放到每家每户,家里有修路手艺的,可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或者请人帮忙,自己监督,因为都是为自家硬化院坝、修入户路,村民相当积极主动,认真负责,200余户农户很快就硬化了入户路及院坝近2万平方米,全村基础设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业“开花”节节“高”

“贫困村要致富,没有产业“输血”是万万不行的。柏岭村没有支柱产业,如何让村民从‘一时富’变为‘一直富’?” 在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高平也一直在思考村上的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持续深入下去的关键之一!”他打定主意,除了当好脱贫攻坚的“带头人”“当家人”,还要成为全村致富的“领路人”。高平通过多次走访群众开展深入调查,并与村两委、村上致富带头人、村民代表开会讨论,村上确定了生猪、土鸡养殖与山桐子、核桃、瓜蒌种植的发展方向。

为了让柏岭村早日脱贫奔康,高平带领全村通过“党员+贫困户”示范致富、“合作社+农户”共享致富、“支部+带头人”引领致富“三条腿”走路,综合运用长短结合、种养结合的产业规划,建起了致富增收的村集体产业。以“村集体+农户+企业”产联式合作社为例,村集体注入产业发展资金40万元,村民以土地、劳力入股,带动工商企业资金下沉,种植核桃1.4万株、李子树1200株、山桐子100亩,发展瓜蒌和魔芋种植,养殖冕宁黑猪和土猪土鸡,村集体年收入4万余元,参与农户年增收1500元以上。

村里的党员黄思成,是大家公认的养猪能手,他养殖的母猪,一年能抱两次“窝”,生下的小猪健康活泼,不愁没有售卖销路。高平让黄思成当好带头人,起好“传帮带”作用,在黄思成的带领下,2017年村里就有13户贫困户大胆投身于养殖繁育母猪事业,共计养殖能繁母猪20余头,当年户均增收就达8000元。

贫困户中,有个叫杨廷银的,说起来从小就是个“苦秧秧”。四岁时母亲去世,十四岁父亲去世,孤儿杨廷银,饥一顿饱一顿地过生活,身上穿的衣服破破烂烂,脚下鞋子裂了口,冬天伸出一双手脚来,冻疮红红鲜鲜,流脓流水,疼痒难耐。

有人见杨廷银生活实在造孽,便好心去牵了个媒,介绍一位叫唐强术的姑娘给他。唐强术是柏岭村人,家中有她和妹妹两个孩子,父母早早就打好主意,以后要留个闺女在身边,招个上门女婿,这也是农村人为养老而作的最朴实的打算——家中无儿,便招个“半子”来。

唐强术父母一看杨廷银模样周正,说话行事沉稳得体,除了身上衣裤破烂寒酸,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于是高高兴兴接纳了他,让他从此不仅有了媳妇,还有了真心待他好的岳父岳母。岳母是真的将杨廷银当儿子,专门带着他爬坡上坎地去拜木匠师傅学手艺,让他能掌握一技之长。

杨廷银脑瓜聪明、做事踏实,很快就有了一手好木工手艺,农忙时一家四口齐整整下田劳动,农闲时他打床制柜,副业搞得有声有色。哪知道命运对待杨廷银并不那么宽容仁慈,正当他以为自己过上了小时候梦寐以求的好日子,他出生刚刚八个月大的女儿,撞上了可怖的厄运。

女儿先是发高烧,送去医院,好歹退烧后,竟半边身子不能动弹,经鉴定成为脑瘫儿。那几年,杨廷银和唐强术的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要苦。他们抱着年幼的女儿,到处寻医访药,想要治好孩子,最终却毫无进展。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去找医院要个说法,当年怎么把好好的孩子治成这样了?医院最终给他们的,只有一张准生证,让他们趁着年轻,赶紧再生一个孩子。

杨廷银和唐强术,又生了个小儿子。不过女儿已成终身残疾,当父母的便时时刻刻操着一颗心,随着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岳父岳母年龄渐渐大了,身体的病痛也多了,需要长期服药,也不能过度操劳。为了照顾家庭,杨廷银不能外出务工,早年学的木匠手艺,也像撂荒一般,一丢就是很久。他将全部心思都放在田地耕种和照看家中老小之上,但越是拼命,日子反而越是过得捉襟见肘,特别是因为08年汶川大地震,房子震坏,不能再住人,一家人只能借钱修新房来居住,这又给家庭带了不少的债务。

当杨廷银得知黄思成养母猪赚到钱时,他也想从事养殖业,却苦于一无启动资金,二无过硬技术。高平多方协调,为杨廷银争取到贴息贷款5万元,鼓励他:“现在国家政策好,愿意贴利息来让贫困户发展产业,咱不能虚火,自己要争气。”迎着高书记真诚的眼睛,杨廷银坚定地点点头,高平又让黄思成和杨廷银结成对子,作好技术帮扶。

2020年,杨廷银家中不仅仅养着四头母猪,十七只小猪,上半年已经卖过八头大猪,均价三千多一头,收入了两万余元。除了养猪,他们还养着十三只黑山羊,七十多只鸭和二十几只鸡。家中种着十多亩地,夏天蔬果成熟,杨廷银凌晨三点就将唐强术送到街上摆摊卖菜,他去做工,回家后还要忙田间地头、养猪喂羊的活。唐强术却觉得这样起早贪黑的日子有累也不苦,女儿现已结婚,生了外孙,夫家并不嫌弃她没有劳动力,将她养得白白胖胖的,小儿子在外念大学,家里人和和美美地搞产业,兴发展,日子极有奔头。

杨廷银多次感谢高书记,他不仅指了致富路,而且还一直温暖地鼓励和扶持,是贫困户的“同行兄弟”。

村里唐仁军致贫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技术”,在高平看来,这也是和因病、因残、因送孩子念书致贫一样普遍的原因,不是人懒惰、不进取、无志向,而是苦于没有行路的方向,也没有行路的“拐杖”。

唐仁军生性内向,不爱说话,二十多岁了还没娶上媳妇。当时村里有个年轻媳妇,是从云南永善县嫁过来的,她觉得大英很不错,能吃饱肚子,和家人邻里相处也愉快,于是回娘家时,热情介绍村里的未婚姑娘,有想法的都可以嫁到大英的柏岭村来。

十八岁的陈贵碎姑娘,就这样带着一丝懵懂和忐忑,从云南来到了四川。唐仁军当时正在帮村上一个好友抬陪奁,好友第二天娶媳妇,送信的人告诉唐仁军:你爸喊你回去结婚。好友以为这是一场玩笑,结果第二天,好友和唐仁军果真都当了新郎官。

唐仁军寡言,陈贵碎爱笑,两口子性格互补,倒是和和美美地过了几十年,评定贫困户时,唐仁军被评上了“一般贫困户”,他觉得有些“丢脸”,陈贵碎安慰他,咱们想办法“摘帽”就是。可两口子除了流大汗耕田地,没有别的生财之道,怎么才能脱贫呢?

犹如寒夜中有了一星灯火,困顿时有了一个抓手,高平定期邀请技术员到农民夜校授课,唐仁军在课堂上学到了养鸡技术,高书记又争取到了项目扶持,给唐仁军免费修了竹子鸡圈,他胆子大了,从一二十只开始,慢慢喂养了上百只土鸡,当年春节出售,收入近万元。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出资8000余元,安装了入户使用的天然气、自来水,从此告别了烧柴挑水的旧日子,过上了和城里人没有太大差别的好生活。全村像唐仁军家这样,依靠产业和就业实现增收的,比比皆是。

以2016、2017年为例,柏岭村2016年出台了养殖奖补政策,对年出栏肥猪3头以上的农户奖补100元/头,出栏土鸡30只以上的农户奖补8元/只,出栏鸭200只以上的农户奖补2元/只,出栏羊5只以上奖补100元/头,种植蔬菜1亩以上奖补300元/亩(蔬菜每户最高1000元),每户合计奖补不超过2000元,2016年统计发放奖补资金6.3538万元,共计92户领取到了奖补资金。

2017年养殖奖补政策与2016年一致,每户合计奖补不超过1000元,2017年统计发放奖补资金4.4896万元,共计78户领取到奖补资金。

陈贵碎笑嘻嘻地说,现在政策多好啊,养鸡还有奖励补助,春节前当着全村人上台领奖,别提多光荣!咱人穷志不能短,好日子都是自己干出来,不是等出来的。更何况,还有高书记帮咱卖鸡卖蛋。

这就要说到高平的独家发明了——实名制的“柏岭鲜”。

“高”标严规的“柏岭鲜”

说起来,“柏岭鲜”的诞生,是源于新冠疫情发生后,严格的管控措施,令村民农产品出现滞销情况,大家哭唧唧地来找高平出主意,高平与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一合计,他们竟商量出了一个农产品实名制认证和代卖的好主意,既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售货,又解决了城里人购买“土货”困难的问题。

首先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摸家底”。对全体村民种养殖进行全面摸排,建立柏岭村农产品台帐,按鸡、鸭、蛋、粉条等类别逐户登记造册,统计出全村养殖小家禽数量5000余只,禽蛋每周产2000余枚,完善农户联系方式、预售时间,做到农产品类别清、数量明。接着产品溯源“实名制”。确定每周一和周五为农产品收购日,由驻村工作队队员对农产品进行集中收购,统一包装,代为售卖。建立农产品实名制度,所有农产品均标注有农户姓名、售卖时间,督促村民诚信经营,售卖真正的“土货”,确保农产品品质过硬,有口皆碑。再则多方联系“拓销路”。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帮扶单位工会集中采购,联系帮扶干部个人购买,动员朋友圈好友下单,全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解决产品滞销问题。2020年上半年,驻村工作队已累计销售农产品价值4.3万余元,实现集体利润2000余元。

以高平为首的驻村工作队代卖农产品,不赚一分钱,还倒贴了自己送货的时间、精力和汽油钱,高平说到这桩“亏本生意”却是开心得很,他笑得眉眼弯弯地表示,通过“实名制”售卖农产品,进一步树立了村民诚信经营的意识,擦亮了“柏岭鲜”农产品品牌,拥有了一大批稳定的客户资源。目前,村土鸡蛋、鸭蛋、土鸡、土鸭等货源已供不应求,村“两委”已通过免费发放鸡苗给贫困户养殖、承诺保底收购引导村民增栏补栏,扩大养殖规模,保障市场供应,增加经济收入。

唐仁军、陈贵碎两口子,如今养鸡养得“理直气壮”,一点都不怕“砸在手里”,陈贵碎算了一笔细账,她说要将土鸡或鸡蛋送往最近的场集上,至少要花点路费,路上来去、加之摆摊卖货也要耽搁大半天吧?现在一个电话,高书记就亲自上门收蛋,不用他们花钱花时间去赶集,而且还比场镇上售卖的蛋,出价更高一点。这就相当于高书记解除了他们所有的后顾之忧,这种好事,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呀。

高平在一旁补充,是现在国家政策好,政府真心实意地扶助大家,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真是这样么?高书记分明经常做“超出工作范围之外的事”,比如在“实名制”之后,他又创新发明了“积分制”。

积分越“高”,荣誉越多

高平想出积分制的“高招”,并不是“拍脑袋发明”,而是有根由有原因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部分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才创新推行贫困户积分制管理,设立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物资,引导贫困户由“坐着等”转变为“干着奖”,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积分不是坐在家里,两眼望天,便能落入怀中,要获得积分,需要贫困户“经得住考验,真正能表现”。

村里每季度开展扶贫积分评议。按照劳动致富、教育发展、道德和善、环境卫生、加扣分五个方面,采取“一季度一登记、一年一总结”的方式,对贫困户的行为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组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进行评议打分,张榜公示,并发放相应分数的积分卡,用作兑换物资奖励的凭证。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扶贫爱心超市,承租给本村村民作为业主自行经营,指导业主采购米面粮油、糖盐酱醋、毛巾香皂等生活用品,明码标价存放于爱心超市货架。贫困户凭手中的积分卡片,按照1分等于1元的标准,可在爱心超市中兑换等值奖励物品。

扶贫小积分,成果运用大。贫困户不仅可用扶贫积分兑换物资,还可凭积分参与本村的先进示范户评选。每年12月,村委会将根据贫困户扶贫积分,从高到低评选出本村年度“脱贫光荣户”“四好户”等优秀代表,并通过公示栏宣传、广播表扬、村民大会表彰等方式大力宣传,以此形成先进引领、人人跟进的大好局面。

一位老太太,上午跟着村舞蹈队跳了两三个小时的舞,跳得浑身每个毛孔都通泰,下午刚好有农民夜校授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不仅免费得到了鸡用药苗,还得到了一张积分卡。这个老太太下课出了教室,便高高兴兴去扶贫爱心超市,买回一小袋盐,她举着盐开心地说:“真的能当钱使!高书记的奖励硬是要得!”

老太太和村里很多村民都不知道,发放给他们的积分卡,还有之前高平为支持柏岭村成立老年文化队,给爱跳广场舞的队员们一人置办了两套衣服,还有舞扇之类的费用,都是出自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经费。驻村工作队平时自己花一分钱都精打细算,在老百姓身上,他们却豪气得很,大方无比。

年底,村里要评选“文明家庭”、“孝顺儿媳”等,为了奖励大家,后来高平提议,就算没有评上“文明家庭”、“孝顺儿媳”的,照样有一份鼓励奖,奖品袋子里装上一包汤圆粉子,一包汤圆芯子,让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甜蜜,越来越顺遂。这些开支,都是驻村工作队的无私奉献,默默馈赠。

几年前的柏岭村,下大雨人们连门都出不了,烂泥路又滑又溜,穿雨靴都于事无补,农业发展几乎是靠天吃饭,亩收量一直上不去,危房处处可见,为了寻个生路,许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只得在外面找活干。现在看看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平平展展一片落叶都不见的水泥院坝,红瓦白墙的居民住房,堰塘里荷正飘香、莲藕生长,孩子们在村文化活动中心玩耍或看书,老人们在文化长廊里看天空云卷云舒,日子悠扬,岁月静好,生活甜蜜如糖。

今天的好生活得来不易,第一书记高平因长期驻村,爱人又在乡镇学校担任班主任,上课时间都住学校,照管学生,夫妻俩均无暇看顾自己的孩子,从念初一开始,女儿便被送进寄宿学校,小小年纪,也得磕磕绊绊地学习独立。多少个旦暮晨昏,多少个正午星夜,高平匆匆行走在为建设柏岭村而奔忙的路上,偶尔一个闪念,他也会想起妻子,想起女儿吧,心头也有挥之不去的愧疚与思念,但更多是对于自我工作的深刻思考。下一步,爱出“高招”的高平书记,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柏岭村在默默等待,满怀憧憬与信念。

 

作者简介

何竞,工学学士,文学硕士,曾任《女报》专栏作家,《佛山文艺》都市长篇小说连载作家,在国内报纸期刊公开发表三百余万文字。已出版个人小说集《爱情动物》;与人合著长篇小说《落凤坡》;与人合著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铸剑——微故事·法治四川》、《向往——幸福罗江·百姓故事》、《鲁鹏现象》等。曾参写报告文学集《警徽荣耀》、《彩虹女人》、《大爱华章》、《感动》、《逐梦》等。小说《我的1911》、《香槟街纪事》签售影视改编权。

分享到:
(责编:李强强、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