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8月10日电(朱虹)“今年汛期以来,我们皇华镇受灾严重,很多村民房屋受损,几百名群众失去了家园,从7月13日开始,县上、镇上、村上的工作人员都在进行抢修,都在想方设法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老百姓受灾了我们也很难过,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尽快重返家园。”四川泸州古蔺县皇华镇应急办主任陈西平说到。
记者从泸州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今年古蔺“7.12”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造成皇华镇15个村(社)4586户2万多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158.23万元。为尽快安顿受灾群众,该县全体干部职工上下齐心,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全体动员 紧急建立“临时居所”
“灾情发生后,县应急委办公室立即统筹协调县级应急部门投入防汛抢险。皇华镇按照镇、村、组干部分条块、分领域、“包保”原则调查核实灾情,确保群众撤离及时;了解受灾群众实际需要,确保救灾物资保障第一时间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古蔺县应急管理局胡毅向记者介绍到。
7月13日,古蔺县应急局向皇华镇紧急调拨棉被200床、凉被200床、凉席150床,分管同志深入灾区现场指导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皇华镇临时分散安置527人,集中安置45人,为受灾群众及时建立起“遮风挡雨”的临时居所。
据了解,该县应急管理局在做好防汛抢险、物资发放等工作的同时,皇华镇也积极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
“施大姐,受灾的问题不要多想,你安心住下来,政府会想办法帮助你们,我们一起加油”。
“赖大娘,你们失去了家园,我们也很难过,您也不要着急,您放心,政府一定会帮助你们重新恢复家园......”
“棉被、大米、菜油等物资发放一定要及时发放到每一名受灾群众手中,用心疏导他们,帮助重拾生活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时刻都在。”皇华镇党委书记陈瑚在安置群众工作时强调,“用心、用情、用力”是我们安置受灾群众的“三把金钥匙”。
党群齐心 百户群众重返家园
“从7月13日开始,该县应急、自然资源、交通、水务、皇华镇、电力等单位500多名救援力量已投入“战斗”半月之久,2万多名群自救、互救,在天灾面前,干部和群众都没有旁观者,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皇华镇应急办陈西平告诉记者。
据了解,皇华镇主要从安全隐患排查、恢复农村基础设施、杀菌消毒居住环境、缝合群众心理创伤这5个方面做好受灾群众重返家园的安置工作。
排危农户房前屋后。暴雨过后,皇华镇全面排查农户房前屋后垮塌险情和隐患,帮助500多户农户清理房屋后面垮塌土石方约4.2万方,排除险情200余处,确保“安全住房”有保障。
恢复农村基础设施。组织电力、水利、通讯、交通等部门抢修电力设施137处、供排水官网21.1千米、道路排险清障110处3.6万方,部门“抢救”、村民自救,有序修复基础设施原始“容颜”。
杀菌消毒居住环境。俗话说:大灾过后必有瘟疫,经受洪水“洗礼”的家园必定是浑浊不堪,皇华镇深知“洗礼”危害,组织16个村组干部和村民对街道、房屋屋后进行彻底消毒,帮助受灾较重的800户农户进行“返家”前彻底杀菌,防止污染物以及传播媒介(蚊虫、苍蝇等)引发疾病;安排专人动态监测饮用水质,观察生活环境变化,确保受灾群众入户洁净、卫生、安全。
缝合群众心理创伤。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四级包保”力量,深入受灾农户收集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疏导群众心理“隐患”,及时带去党和政府关怀,缓解民众灾后恐慌、悲伤等心理,做好汛期积极应对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