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探寻大美阿坝绿色发展路径
共筑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查看原图】
专家学者们在若尔盖草原考察沙化治理。阿坝日报社供图
专家学者们在若尔盖草原考察沙化治理。阿坝日报社供图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0年08月08日11:23

人民网成都8月8日电 8月7日,参加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协作研讨会第一次会议的来宾深入若尔盖县唐克镇黄河上游水利灾害点、辖曼镇西仓村治沙点、花湖湿地科普教育基地、巴西镇班佑“胜利曙光”纪念碑、唐克镇白河社区等地调研考察。

湖面碧波荡漾,湖畔芳草萋萋……来宾们来到花湖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深入了解花湖生态旅游区建设情况。在科学有效保护湿地、大力促进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花湖生态旅游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区资源,有效保护了湿地生态,让参观来宾印象深刻。

花湖生态旅游区坐落于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腹心地带。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4年,199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6570.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泥炭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野生动植物。该保护区既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又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流经这里后,雨季径流量增加28%,枯水期径流量增加40%,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固体高原水库”,有着黄河“蓄水池”“中国黑颈鹤之乡”“中华水塔”的美誉。

“黑颈鹤每年飞来多少只?”“花湖景区今年的游客接待量有多少?”……来宾们详细询问现场工作人员花湖生态旅游区的相关情况。得知每年3、4月份都有1000余只黑颈鹤飞来,来宾们纷纷表示,黑颈鹤择优而居的背后是阿坝州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日益显现。

“湿地是地球之肾,它的保护十分重要和关键,正是国家和省州各级对花湖湿地的保护,才有了现在的美景。在保护的同时,花湖还建起了生态科普站,传播生态保护知识,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几年前,这一片还是沙地,但大家可以看到,现在草长了起来,一些灌木已经有膝盖高。”在辖曼镇西仓村治沙点,工作人员向来宾介绍说,通过不断探索、试验和研究,若尔盖县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地区高寒沙地的流动沙地治理、半固定沙地治理、固定沙地治理、露沙地治理等模式,经过多年治理,西仓村约3000亩的沙化土地已经被青草和灌木覆盖。

“主要采取‘草帘沙障+围栏封禁+草种补播+综合管护’技术模式,秸秆织成草帘,全铺于流动沙地上,四周固定,下方施肥和撒草种,不仅有利于保温保水,更适于草种成长。”得知目前若尔盖县依照本地气候情况,正尝试一种新的防沙治沙方式时,来宾们表示,若尔盖在防沙治沙中探索出的技术模式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为黄河上游其他地区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走进位于唐克镇白河社区“吉祥娃娃”生产合作社,居民们正在一针一线缝制一个个造型精美,充满独特民族文化元素的“吉祥娃娃”。2016年,白河社区手工社成立,妇女们制作的藏绣、鞋垫、香包等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在白河社区手工社的所见所闻让青海省果洛州政协提案和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张勇印象深刻。他说,唐克镇白河社区把传统文化变成产业,帮助群众脱贫攻坚,值得学习借鉴。

一整天的调研考察,来宾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一路悟。“阿坝州认真践行‘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战略定位,所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令人印象深刻。”来宾们纷纷表示,将结合此次调研考察的所获所感,充分运用好、发挥好自身优势,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推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同努力。(宋豪新 杨骁)

分享到: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