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我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趁“五一”节放假之机,来到了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四川省攀枝花市,采访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陆学英。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的金沙江畔,有“阳光花城、康养胜地”之称。车子一驶进市区,一株株火红鲜艳的凤凰花便映入眼帘,花儿就似恣意奔放的少女,热情地迎接着远方来的客人,10小时的车程疲惫顿时一扫而光。前来陪同采访的攀枝花市关工委工作团团长毛安鹏介绍,凤凰花树数十年前曾被作为攀枝花市的市树,直至2002年才被攀枝花树取代,也许攀枝花树作为攀枝花的市树更名副其实,攀枝花市市花市树因此得到了统一。
攀枝花树为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又名红棉、英雄树,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由于是先长花芽再长叶芽,待花朵盛开时,冬天落尽的叶片几乎全未长出,远看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因此,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
我抵达攀枝花市时,攀枝花花期已过,树上已长出一片片翠绿的叶子。在采访陆学英前,我完全没有把她同攀枝花,更没把她同攀枝花的另一个名字“英雄花”联系在一起。采访结束后,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今年63岁的陆学英家住攀枝花市西区矿建社区,是一名普通的彝族妇女,但她却做出了一个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从1990年以来,除了抚养自己的3个孩子外,还陆续收养了4名孤儿、1名精神病患者。为了养育孩子们,她在井下采过煤、推过车,在建筑工地搬运过材料、修过路、捡过垃圾,还在焦化厂炼过焦,帮当地农民栽秧种地,自己还开垦土地种菜、喂鸡、养猪。在28年的时间里,靠着微薄的收入将7个孩子抚养长大。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矿山妈妈”。
原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省长,省关工委执行主任张中伟曾指出,陆学英是自发迁居、普通居民群众的代表,无私关爱四名孤儿,也是脱贫工作中值得选树宣传的典型。
在攀枝花市西区清香坪路南社区陆学英儿子保格泽民的家中,我见到了陆学英,她身材瘦弱、面容黝黑,岁月已在她额上、脸上刻上了深深的皱纹。与人交谈时,她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眯成一条缝的小眼睛里流露出慈祥的神情。她虽然把20多年来抚养孩子们的艰辛轻描淡写,但她说的每一件事都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对她为什么几十年如一日地帮助孤儿也有了深深的理解。
上篇
〖1〗父母言教 培育良善的种子
1957年5月12日,陆学英出生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羊坪彝族乡的一个小山村里。羊坪彝族乡地处高寒山区,群山起伏,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全乡海拔均在2600米以上,有着“云南小凉山”之称。受地势影响,主要生产洋芋、荞子、玉米、白芸豆等农作物。当地群众生活十分贫苦。
陆学英家庭的收入也同多数百姓家庭一样,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无力供她上学读书。但她从小勤劳、聪明,经常到当地一个乡村医生那里去玩,耳闻目染,接触到一些简单中草药及其药理知识。她想,我们家附近这些山上不是有很多野生的党参、沙参吗?是很好的补药呢!如果将这些中草药挖到乡场去卖,也许能卖不少钱。果然,她到山上挖了不少中药,捆成一把一把的,背到乡场上去卖,5分钱一把,很快就卖完了。她将这些钱全部买了盐巴、味精、针线等生活用品并带回家。那时,生活用品不贵,盐巴才一角多钱一斤,她每次卖中药材的钱能买不少生活用品。她买的生活用品不只是自家用,大多数送给村子的贫困乡亲。
“陆大姐,你从小就养成了助人为乐的习惯呀。”我由衷地赞道。
“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说,做人要勤劳,劳动是累不死人的。做人要善良,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帮一把。你帮助了别人,别人记得到的。当然,我认为帮助了别人,不是要让人记得到,是发自内心的关爱。我每次帮助了别人,心里都感到美滋滋的。”从陆学英朴实的话中,我感到父母的言行对她后来的行为影响很大。
1981年,24岁的陆学英经亲戚介绍,与四川省攀枝花矿务局(现在的攀煤集团公司)花山煤矿职工保格长所结婚。婚后,她继续住在羊坪彝族乡。他们夫妻恩爱,于1983年2月17日有了爱的结晶——生下了第一个女儿保格长英。夫妻二人十分高兴。丈夫每月领了工资后,只留少许生活费,其余的都寄回给她。手里但凡有些积蓄,心地善良的陆学英总会对村子里的孤寡老人、困难百姓给予更多的帮助。
陆学英在村子里,时不时听闻煤矿发生事故的消息,这使她心有余悸,她既要带女儿,又要担心在煤矿采煤的丈夫保格长所的安全。丈夫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三线建设者,她决心不能拖丈夫后腿。
从建设战略大后方出发,1964年,党中央决定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发动一场以战备为核心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攀枝花作为中国三线建设重中之重,为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几十万建设者奔赴攀枝花这块蛮荒之地,在无水、无电、无路、无车、无住房等极度艰苦的条件下,立下“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一心想着攀枝花,不出铁水不回家”的豪言壮语。
1970年,家住四川省金阳县红梁乡的保格长所随着凉山彝族自治州五千民兵来到渡口市(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参加三线建设。因他忠诚、老实、肯干,1972年留在了攀矿成了一名正式职工。但保格长所是煤矿一线工人,危险性最大。为了改变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婚后八年1985年,随着“农转非”大潮,陆学英便带着女儿迁移到丈夫上班的花山煤矿。
“同丈夫在一起,至少生活得踏实。”陆学英这样说。
陆学英离开家乡时,感人的一幕发生了:她帮助过的数十名乡亲流着泪前来送她,送了一程又一程。她多次对乡亲们说:“不要送了,你们回去吧!我虽然迁到攀枝花去生活了,但这里是我家乡,我会经常回来看你们的。”乡亲们坚持说,再送送,再送送。一直将她从居住的小山村送到十多里路之外的乡场上,看到她上了客车,才依依惜别。
“多纯朴的乡亲啊!自己给他们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他们便一直记在心上。”陆学英谈及此事时眼含泪水。她突然明白了爸爸妈妈对她说的“你帮助了别人,别人记得到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这句话不是要让人回报,更多是激励自己多做好事,多做善事。
〖2〗自力更生 修建六间棚户房
陆学英和女儿保格长英来到攀枝花矿务局花山煤矿,一家三口住在丈夫保格长所分到的矿务处的一间几平方米的宿舍里。屋子本来就窄,1987年和1989年二女保格才芳、三子保格泽民出世后,屋子就显得更加拥挤。
陆学英丈夫的宿舍在一个半坡上,她决定将宿舍外一条小公路下面的一块窄小的斜坎空地挖平,修建住房。但要修建房屋谈何容易。她来到花山煤矿后,没有工作,每月全靠丈夫的微薄工资养活一家五口,勉强能过下去,哪里有余钱请人修房?
“没有钱就自己动手。”陆学英对丈夫说。
“自己修?我每天要上班,帮不着忙呀!”丈夫说。
“你安心上班,修房的事我来做。”
“可修房要砖、木料、瓦,哪里有钱买呢?”丈夫叹了一口气。
“这个我自有办法。”陆学英胸有成竹地对丈夫说,“我们住的沟对面有不少煤矿丢弃的废砖头、油毛毡,我可以利用煮饭带孩子之余去捡回来。屋墙,自己砌。到时买些河沙水泥就行了,要不了多少钱。”
于是,陆学英利用空余时间,步行一里多路,到沟对面去捡砖。去时是空背篓,下坡路,感到很轻松,回来就不行了,背着一百多斤的砖,又是爬坡上坎,背到半坡时,早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她倒出背篓的砖,用手抹一下额上的汗,顾不上休息,又接着去捡砖。
陆学英捡够修建一间屋的砖后,再买回河沙水泥,开始砌墙。丈夫看到她辛苦,下班后也帮着砌墙。捡回的砖不够,就墙下面用砖,上面用土坯。墙砌好后,用木头搭顶,再铺上油毛毡,一间并不宽敞的“干打垒”房屋就因陋就简地完工了。
后来,她每收养一个孤儿,就要到处捡来废砖,修建一间屋子,使他们有一个栖身之处。捡了多少匹砖,走了多少趟路,她自己早已记不清楚了。就这样,经过多年的努力,她和丈夫齐心协力,修建起了大大小小六间“干打垒”房屋。说是房屋,从半坡上看去,就是一个油毛毡搭的棚子。
我去采访时,因攀枝花市市政府对棚户区进行改造,陆学英和丈夫才搬出去不久。我看到屋顶的油毛毡补了又补,墙壁上刷的水泥浆不少地方已脱落,露出里面的泥巴。
想到她居住在这简陋的房屋里,历尽艰辛,却义无反顾地收养抚育4个孤儿,还有1个精神病患者,不知历尽了多少艰难,我心里既感动又敬佩。
〖3〗悲天悯人 收养四个孤儿
简易的房屋修好后,随着一阵鞭炮噼里啪啦地爆响,陆学英一家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想着再也不用五口人挤在一间屋里,她狠狠心,从包里摸出仅有的钱,打酒、割肉,一家子热热闹闹地庆祝了一番。
陆学英虽然是“农转非”,但在矿上没有工作,每月只供应20斤粮食。丈夫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五口本就捉襟见肘,修房时买水泥河沙又花了不少钱,生活更加困难。于是,她开始在矿上捡些废品换些钱补贴家用。
1990年的一天,陆学英在捡废品时,看见一个身体瘦弱的小男孩,衣衫破烂,脸上布满灰尘,脏兮兮的,蹲在一群小青年中,任他们拳打脚踢。
“当时没人帮他,我过去时,看到他双手抱着头,两眼可怜巴巴地望着我。我怜悯心油然而生,不能让这个小男孩任由别人踢打。于是,我走上前去,对那几个小青年怒吼道:‘你们住手!你们看看,把他打成什么样了!’几个小青年看到我怒容满面,一哄而散了。”陆学英回忆。
陆学英看到小男孩被打得伤痕累累,心痛万分,忙将他扶起,问他那几个小青年为什么打他。
小男孩告诉陆学英,他叫古丽华,今年7岁,是云南省永胜县傈僳族人,他爸爸得肺癌死了,妈妈离家出走了,他已在外流浪了10多天。那几个小青年在吃零食,他饿得实在不行了,多看了几眼,便招来一顿暴打。
听了小孩子的讲述,已经是三个孩子母亲的陆学英不禁潸然泪下。很多年后,古丽华谈及此事,说:“我永远忘不了那天妈妈的泪水。”
陆学英连忙带着他在附近找了一个小面馆,给他买了一碗面条。
小丽华接过面条,便狼吞虎咽地吃进了肚子。
“别急,孩子,慢慢吃,不够阿姨再给你买。”陆学英的语气充满了怜爱,看到小丽华吃饱了,用手抹了一下嘴巴,问道:“你现在准备到哪儿去呢?”
“不知道。”小丽华两眼茫然地摇摇头说。
看到小丽华无措的样子,陆学英心里又疼了一下,想到无家可归的孩子流落社会,可能染上恶习毁了一生,她脑里突然生出一个决定,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
“丽华,你愿意我当你的妈妈吗?”陆学英问道。
小丽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抬头疑惑地看着陆学英,听着她再说了一遍,确认自己耳朵没听错时,他使劲地点了点头,连说“愿意愿意”。
“好!妈妈带你回家。”那天,陆学英把小丽华带回了家,这成了她收养的第一个孤儿。
那一年,是陆学英一家人在攀枝花市花山煤矿扎根安居的第五个年头。她的小女儿保格才芳回忆说,当时她在家里经常饭都吃不饱,现在又多了一个人吃饭,家里的情况可想而知。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1998年,陆学英又收养了一对亲姐弟——姐姐罗小明、弟弟罗刚。这一次,是她主动找上门去收养的。
某天,陆学英听到邻居议论,罗小明、罗刚姐弟的爸爸患了肺癌,后来抵抗不住病痛折磨,抛下家人自杀了;母亲为了能抚养好这两个孩子外出打工,在一次找工作中,被一个外地老板以介绍工作为由,给了一包东西叫她带到云南省下关市,在途中检查时,才发现那包里竟是120克毒品,因她找不出上家,最终以贩毒罪被判无期徒刑。
“想着小姐弟孤苦无依,好可怜哟。”陆学英又动了收养念头。但她把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了丈夫的反对,说家里已有4个子女,正是吃长饭的年龄,还在上学,一下子多出两个人,如何养得活?
陆学英耐心地说:“现在罗小明才12岁,罗刚只有10岁,两人正是需要照顾的年龄,却失去了父母,无依无靠,我总不能看着他们到社会上去流浪呀。他们的父亲也是你单位上的职工,他的子女有难了,我们帮助一下也是应该的嘛。我听到他们姐弟俩的情况,心里就一阵阵发疼,我不去帮助他们,我一辈子也不安的。”说着说着,泪水从她眼中流了出来。
丈夫见状,叹了一口气,“你要收养就收养,我不管。”
“不用你管!我再苦再累也要把他们养大!”陆学英说。
“其实,我那是说的气话,都是一家人,哪有不管的。”陆学英丈夫保格长所在旁笑着插话说。
就这样,陆学英几经打听,找到两个孩子居住的家,把他俩带回了家。
“妈妈见不得这些孤儿受苦,无论自己多么困难,也要想办法帮助他们。2003年,她又为我们收养了一个弟弟”,保格才芳说,“这一次,妈妈把这个弟弟的妈妈也一起收养了。”
“把他的妈妈也收养了?”我有些不解。
一番了解后,才知陆学英收养的这个男孩叫马松,当时只有一岁多。马松的母亲叫阿鲁不咱,怀着马松才几个月就同丈夫离了婚。阿鲁不咱的丈夫原来也在矿上工作,离婚后就不知去向。阿鲁不咱受了刺激,患了精神病,属三级残疾,生下马松后,不能正常抚养。
为了马松能够健康成长,陆学英把他领回家中,成为她收养的第4个孩子。见到阿鲁不咱生活不能自理,她就一并带回家中进行照顾。至此,陆学英收养了4个孩子和1个患有精神病的妇女。
下篇
〖1〗含辛茹苦 支撑一个艰难的家
陆学英本来有3个子女,再加上收养的4个孩子,已有7个子女。要把这7个子女养育成人,单凭丈夫一人的工资远远不够。她精打细算,每天到菜市场买别人不要的老菜叶子菜,全部用猪的脚油或肥肉熬的油煎菜,肉要一月才能吃一次,穿的则是满是补丁的旧衣服。
为了支撑这个家,为了孩子,她还四处打零工挣钱,干最苦最累的活。她牢记着爸爸对她说的那句话,“劳动是累不死人的”。只要劳动,就有收入,这个家就有希望。
于是,她到焦化厂炼焦、装煤、平煤、推焦、平焦,厂里哪里需要她,她就到哪里干。
于是,她到矿井采煤、推车。采煤时,随着她手中铁锹的挥舞,一块块乌黑发亮的煤就滚在了她的脚前。一天下来,她采的煤不比男工少。脸上的汗水、煤粒混合在一起,她成了一个“黑人”。推车时,她将煤车装得满满的,弓着腰使劲向前推,一股子“巾帼不让须眉”的劲儿。
于是,农忙时,她帮着附近的农民挖花生、掰苞谷。这个时节,攀枝花室外温度30多度,大地像个火炉。其他人热得厉害了,到树荫下避一下暑再干。她不,任火辣辣的太阳在皮肤上舔来舔去,任身上穿的衣服被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依然坚持劳动,因为是计件活,一天下来,别人只能挣8元人民币,她却挣了12元。
于是,她到建筑工地搬运材料,到山上修公路,到街边捡垃圾……
同时,她自己还开垦土地种菜、喂鸡、养猪。
总之,哪里有活做,哪里能挣钱,她就到哪里去。她知道,这7个孩子是她劳动的动力。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值。
“为了多挣一些钱,妈妈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出去了,要晚上八九点钟才回来。身体又不好,生活过得很不容易。”古丽华谈起养母陆学英,满脸的感激之情。
“妈妈做的工作不但苦、累、脏,而且还有潜在的危险。”二女儿保格才芳说。
她清清楚楚地记得,一次从学校回家的途中,她看到妈妈帮工修房子,用背筐背着近200斤的石头,弯腰贴地地爬向100米左右高的陡坎,不知为什么,妈妈突然一下滑倒了,身上背着的石头也滚到坎下。她看到妈妈站起来,满脸是血,吓得“哇”的一声哭起来。
这一次,陆学英摔得不轻。头碰了一个洞,眼角摔了一条口子。她用手捂着伤口去了医院,那个医生要她住院治疗。她问住院要多少医疗费,医生说至少要3000元。陆学英一听,太贵了,不治了,捂着伤口扭头就走。医生摇摇头:“这个人呀,脑花都快看得到了,还不及时住院治疗,真是要钱不要命。”陆学英回忆说:“我哪是要钱不要命,我当时包里只有几十元钱,哪里拿得出嘛。再说,我那时背一筐石头只能挣20元,3000元要背多少筐石头?”后来,她到矿物处的卫生所去包扎了一下,拿了些消炎药就回家了。伤好些后,又去找活干,先干轻活,伤全好后再干重活。“那时,一家九口要吃饭,真的耽误不起呀!”
就这样,她和丈夫努力工作挣钱,勉强度日。
可是命运似乎没有眷顾她。1996年的一个夜晚,陆学英同往常一样,照顾好4个子女休息后,一边做家务,一边等着下夜班的丈夫回家。丈夫每天晚上12点下班,一般零点过就会回到家。每天,她都要等着丈夫回家后才休息。丈夫在花山煤矿矿井一线作业,很辛苦,还很危险,她要等着丈夫回家后,心里才踏实。
这天,陆学英等到凌晨1点钟,丈夫没回来,凌晨2点钟,丈夫还是没回来,刚开始她想,丈夫有时下班时,被工友约去吃点夜宵,喝点酒解解乏,但最多不超过凌晨2点钟要回来。凌晨3点钟了,丈夫还是没回来。她心里忐忑不安了。那时,手机还没普及,无法联系丈夫。她忙打着电筒,出门去寻找丈夫。
陆学英打着的电筒射出昏暗的光,路面模糊不清。为了节约,她经常将电池的电用得干干净净才换。好在她对出门的路很熟,用她的原话说,闭着眼睛也找得着路。从房屋右边出发,爬完10多级用废砖和混凝土砌的石梯,就是一条又窄又斜的小公路,再向右上方走100多米,就是通往丈夫矿井的公路了。
她刚走到房后的小公路上,看到地上躺着一个人。她用电筒一照,正是她丈夫保格长所。她刚开始以为丈夫喝醉了,喊了两声,丈夫没应,又喊了两声,丈夫还是没应。她蹲下去,想把丈夫扶起来,手刚摸到丈夫的头,感到黏糊糊的,将手放到电筒光下一看,全是血。她慌了,用手摇着丈夫问:“你怎么了,你怎么了?”丈夫一动不动。她忙叫来公路旁煤矿宿舍的工友,将丈夫送进了医院抢救。
后来得知,那天丈夫下班后,走到房后小公路上,遇到几个“小混混”,叫丈夫将身上的钱拿给他们,因丈夫身上没有钱,“小混混”恼怒之下,就用手上的啤酒瓶砸在丈夫的头上,将丈夫砸昏在地。“小混混”将丈夫砸伤后就跑了,后来虽然报了案,因为是深夜无人目击嫌疑人,就不了了之。幸好陆学英发现及时,将丈夫的性命救了回来。又因丈夫是下班途中受的伤,单位作为工伤对待,报销了医药费。
但丈夫头部受伤,留下了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再在煤矿一线工作了,矿上领导照顾他,让他负责维护维修矿井下运煤的铁轨。这样虽然工作轻松,但收入比一线工作时少得多。陆学英更是只有起五更睡半夜,到处打工挣钱,维持这个家庭开支。特别是2003年,她刚收养马松、阿鲁不咱后不久,丈夫因脑部受伤精神时好时坏提前病退后,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人身上。
数十年的超负荷劳作和营养不良使陆学英积劳成疾,患了十二指肠溃疡、风湿关节炎、胰腺水肿等多种疾病。她为了节约钱,不到医院治疗,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她身边常备着止痛药,病得厉害的时候,就吃一颗止痛药,缓解一下疼痛。这样,就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2008年的一天,丈夫上班去了,孩子们也上学去了,只有陆学英一人在家里,她突然感到腹部疼痛。像往常一样,她从药瓶中倒出一颗止痛药,和开水服下。但这次疼痛没有得到缓解,还痛得更加厉害。她忙又拿出药瓶,直接倒出一颗止痛药在嘴里,和着口涎吞进肚里。疼痛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还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并向背部放散。她站不稳了,背靠在屋壁上,弯着腰,用手按着腹部,疼痛使汗水大颗大颗地从她黝黑的脸上流下来。最后,疼得她瘫坐在地上。
“你得的什么病呢?”我问陆学英。
“胰腺炎。”陆学英回答说。
我知道胰腺炎是很严重的一种病,甚至有生命危险,而且十分疼痛,钻心的疼,要命的疼。就是陆学英这样坚强的人也忍不住了,疼得脑里冒出自杀的念头。
“当时,我看到桌上有一把刀,就从地上挣扎着爬过去,拿起刀想自杀。但拿起刀时,想到自己死了,那些孩子们咋办,好容易才让他们有一个完整的家,难道又让他们流落社会?不,自己不能死,为了孩子,哪怕再疼,自己也一定要活着、活着!”陆学英心里默默地给自己鼓劲。后来,剧烈的疼痛使她昏迷在地。
等丈夫下班发现她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了,她已奄奄一息。丈夫急忙将她送进医院抢救。因交不起医药费,医院几次下了病危通知,一直到18天后,她才苏醒过来。她醒来时,看到7个孩子都守在床前,一个个眼里流露出焦虑的眼光。她笑着说:“你们放心,妈妈没把你们养大成人,阎王爷不会收留我的。”
陆学英的话,使几个孩子泪水唰唰地流了出来,特别是她收养的几个孩子,更是泪如泉涌。妈妈的话听起来很普通、朴实,却又是那样豪迈,震撼心灵。妈妈对他们的关爱,对他们的养育之恩,一幕幕出现在他们眼前——
〖2〗浓浓母爱 温暖着我们的心
古丽华的讲述——
我叫古丽华,今年36岁,如今在云南省永胜县生活,已娶妻生子,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虽然我离开了攀枝花市,离开了陆妈妈,但逢年过节、生日当天,陆妈妈都要对我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的生活。
我结婚和两个子女出生时,陆妈妈都前来祝贺。陆妈妈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她虽然不是我的亲生母亲,但胜过亲生母亲。我忘不掉陆妈妈为我流了多少的眼泪,除陆妈妈收养我时那次流泪外,还有四次流泪让我刻骨铭心。
1990年,我到陆妈妈家后不久,她就在攀枝花市给我联系了一所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读起。
陆妈妈收养我后,本来生活就困难的家庭更加困难了。但陆妈妈对我很好,经常悄悄地从紧张的经费中挤出一角两角、三角五角零花钱给我,叫我不要告诉姐姐、妹妹、弟弟们。我知道,陆妈妈对她的亲生子女是很吝啬的,很少给他们零花钱。记得有一次,弟弟保格泽民向陆妈妈要零花钱。陆妈妈不给,弟弟“哇”的一声哭了,说他这个亲生的儿子还不如我这个收养的儿子。陆妈妈说,正因为我是收养的,就应该给更多的关爱。陆妈妈恐吓他说:“你想要零用钱,就把你拿去送人。”弟弟这才停止抽抽搭搭的哭声。但弟弟不久就发现了我的一个天大秘密。
我因底子差,跟不上学习进度,渐渐地,产生了厌学情绪,读小学五年级时,经常同社会上的不良人员混在一起。他们看到我有零用钱,就给了我一样东西吃。后来才知道,这是毒品海洛因。很快,我就上了瘾,陆妈妈给我的零花钱全部进了他们的腰包。那天,我毒瘾发了,躲在家里厕所里吸毒时,被弟弟发现了。
弟弟告诉了陆妈妈,说我要点零花钱你不给,你看你那宝贝儿子拿起零花钱在厕所里做啥。陆妈妈刚开始不相信,认为弟弟是嫉妒我得了零花钱,但当看到我在厕所里吸毒时,气得浑身发抖,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
我记得,那是陆妈妈收养后第一次打我。然后,陆妈妈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这是她第二次为我流泪。她边哭边说:“你太不争气,我收养了你,给你吃,给你喝,给你零用钱,你却不认真读书,还染上毒瘾,你太让我失望了。你说,是哪个让你吸毒的?”
我看着陆妈妈,任凭着她数落,不吭声。陆妈妈气急了,说:“你不说就不要在这个家里了。”
“妈妈,不要赶我走,我不敢说。他们说了,我如果告诉你们,就杀了我们全家。”
“你不用怕,有妈妈给你做主!”陆妈妈对我说。
我终于将自己的吸毒情况向陆妈妈说了。
陆妈妈停止了哭泣,摸着我的脸对我说:“孩子,妈妈刚才打痛你了吧?妈妈太生气了!你能把毒戒了吗?”
“只要不赶我走,我一定能。”我对陆妈妈说。
于是,陆妈妈将我关在屋里,进行强制戒毒。刚开始,每当毒瘾发作时,浑身上下像蚂蚁在咬,我痛苦地在地上喊叫:“妈妈,我难受呀,我坚持不住了。”
陆妈妈在旁看着我痛苦的样子,眼里闪着泪花,这是她第三次为我流泪。
“孩子,你一定要坚持住,我相信你能坚持住。”陆妈妈对我点着头说,声音里有爱怜,有信任,有鼓励,增加了我戒毒的信心。好在我中毒不深,三个月后,我的毒瘾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陆妈妈怕我戒毒后再跟那伙人来往,将我送到云南省永胜县羊坪彝族乡弟弟卢长青家生活,1996年,13岁的我又回到攀枝花陆妈妈家。我16岁时,陆妈妈四处求人托关系,将我安排到四川省丹棱县化工厂工作。2002年,化工厂倒闭后,我失业了,陆妈妈叫我回到攀枝花同她一起生活。我想到陆妈妈又收养了一个妹妹、一个弟弟,生活很是艰难。我虽然不能减轻陆妈妈的负担,但不能再增加她的生活压力了,我知道陆妈妈太苦太累了,于是回到云南省永胜县老家定居。
2012年,我结婚了,陆妈妈专门从攀枝花来到云南省永胜县祝贺。那一刻,我看到她眼里又是泪花闪闪,这是喜悦的泪花,幸福的泪花。
陆妈妈,谢谢你!没有你收养我,也许我不能长大成人!没有你那一巴掌,也许我已被毒品毁了!没有你关心我,我就不能成家立业!
谢谢你,陆妈妈!
罗小明的讲述——
1998年对于我和弟弟罗刚来说,是黑色的一年。这一年,爸爸忍受不住病痛的折磨,扔下我们自杀了。妈妈因携带毒品被判了无期徒刑。我和弟弟霎时成了孤儿。
这一年,我12岁,还是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却还要照顾10岁的弟弟。这天,我煮了饭,炒了菜,也许饭是夹生的,也许菜无盐无味,弟弟吃不下去,当然,我也吃不下去。弟弟突然说,姐,我要妈妈。我对弟弟说,弟,我也想妈妈。
我们姐弟抱头痛哭。
“我就是你们的妈妈!”突然,耳边传来这样的声音。
“你是我们的妈妈?”我感到是在做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幻觉,用手掐了一下大腿,痛。
“是的,孩子,现在我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叫我陆妈妈!我们一起回家吧!”一个长得黝黑、细眯着眼睛、满面慈祥的彝族妈妈站在我们面前。
于是,我们跟着这个陆妈妈回到了“家”。
这是一个大家,我不但一下子有了爸爸妈妈,还有了4个姐弟,“家”顿时热闹起来。我那个年龄不知道这个家突然添了两口人对于陆妈妈意味着什么?是陆妈妈捡废砖对我们姐弟俩搭棚户房的劳累?是陆妈妈起早摸黑挣钱供我们生活的艰辛?是陆妈妈为我读书受的委屈?是陆妈妈为我们姐弟疾病的操心?是呀,全是。她对我们这些子女的付出,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特别是我和弟弟身体不争气,不知给陆妈妈增加了多少麻烦。
我读书时,成绩还不错。然而,18岁那年,我正在读高中,却突然得了肝炎。学校老师怕我传染给同学,叫陆妈妈领我到医院治疗。那时,我们这个“家庭”又添了两个亲人,马松弟弟和阿鲁不咱阿姨。家里根本没钱让我住院治疗。好在陆妈妈原来在羊坪彝族乡生活时,了解一些草药药效。于是,她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到山坡上、沟谷中去扯草药给我治病。有时,她怕草药有副作用,就带着大包小包的草药去问当地的土医生。就这样,我的肝病得到了控制。然而,陆妈妈送我去学校继续上学时,学校送我去医院复查,病未全部好完,我只有休学了。我的大学梦破灭了。
陆妈妈对我深感歉意地说:“孩子,是妈妈不好,无法让你完全康复,不能让你上学了。”我说:“陆妈妈,你对我的付出,我一一记在心里。我得的是慢性病,不是一天两天能好的。我不能上学,在家里还能安心养病。”陆妈妈听我这样说,放下了心。我知道,她是怕我不能读书想不开哟。陆妈妈,我的好妈妈,你心里随时都在为子女着想呀。
我的病还未痊愈,弟弟又得了甲亢病。甲亢病俗称“大脖子”病,具有突眼、多食、消瘦、咳嗽、呕吐等症状。看到弟弟的病情,陆妈妈心痛极了,跑了多家医院给他治疗。陆妈妈说,弟弟成绩好,家里再困难也要送到医院治病,不能因病像姐姐一样耽误了学业。因治疗及时,并辅以偏方,在陆妈妈精心照料下,弟弟的病奇迹般地治好了。后来,弟弟也争气,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大学。
然而,陆妈妈,你只想着我们子女,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休息,常年的劳累让你的身体越来越差,腰背疼痛、胃萎缩、肠梗阻……落下了一身的病,你都舍不得去治疗!后来,我们终于知道了,你不是舍不得,而是家里没有钱呀!2008年,你得了胰腺水肿,昏迷在家中。因交不起医药费,医院不进行手术,我们子女哭着跪在医生面前,请求医生给你治病,特别是二妹保格才芳,哭得伤心欲绝,后来,感动了医生,你终于得到了手术治疗。
这次,陆妈妈住院两个多月,医疗保险报销后还花去了1万多元,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在成都高校读书的弟弟不忍看着你为我们劳累,毅然退学回家照顾卧病在床的你。然而,你病情稍微好转后,坚决要求弟弟返校上学。回校后,弟弟更加刻苦学习,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攀枝花市小宝鼎矿采掘一线工作,现被调至公司救护大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消防员,已成家立业。弟弟很喜欢现在的工作,他说:“我妈这辈子一直帮这个,救那个,受了不少苦,她真的很了不起!我现在做这一行,虽然有危险,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陆妈妈,我因病不但不能为你分担一些负担,还要你照顾,实在于心不忍,于是,我在这一年也离开了你,离开了这个家,到亲戚家生活,尽量减轻你的负担。陆妈妈,我真的是舍不得离开你呀!目前,我也结婚,并且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陆妈妈,你一生都是为了我们这些子女操劳。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你却视为亲生。你用你博大的无私的母爱温暖着我们孤独的心!
马松的讲述——
陆妈妈,你收养我和母亲阿鲁不咱时,我才1岁多。我们母子更需要你操心。母亲患有精神病,生活、起居不能自理,需要你照顾,更无法照顾我。是你给我喂饭,为我洗衣、洗澡,教我走路、说话。
想不到,我5岁时得了癫痫病。那时,我还小,不知道发病时的症状。后来,你告诉我,我发病时全身肌肉抽动、意识丧失,把你吓坏了。看到我痛苦的样子,你抚摸着我抽动的身子,心疼极了,泪水长流。
你说,这孩子太小,经受这么大的病痛折磨,太可怜了。我一定要想法治好他的病。
于是,你背着我,一家一家医院打听哪家医院治疗癫痫病的效果好。平时,你买菜舍不得花钱,你买衣舍不得花钱,你自己病了舍不得花钱,治我的病却毫不吝啬。家里钱不够,你就东拼西凑。
你说:“小松太苦了,如果能治好小松的病,我再苦再累也愿意。”
陆妈妈,也许是你的善良感动了上苍,我的病慢慢地好了。这年,你却病了,病得那样严重,昏迷了18天才苏醒过来。如果你早些治疗,不拖这么久,你怎么会受那么多的罪?
后来,我才明白,你长期超负荷劳作和营养不良,积劳成疾,是为了我们这些孩子啊!
我因病耽误了学习,你又挤出钱,给我补课。如今,我已上了高中。陆妈妈,我会努力学习的,今后考个好的学校进行深造,回报社会,回报你的养育之恩。
陆妈妈,我也会像你一样,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我们会将你言传身教的大爱传承下去,温暖更多的人!
陆学英的事迹传出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称赞和认同。
2004年,由攀枝花市委和市妇联联合授予“优秀文明市民”称号。
2012年12月,被攀枝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攀枝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2013年12月,被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评为“四川十大最美志愿者”。
2014年3月,获得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评选的“2013年度感动四川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2015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8年12月,被四川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文明办、团省委、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党建期刊集团联合评为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
采访完陆学英,我问关工委的毛安鹏,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文化,过着艰难日子的平凡女性,却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她的博爱从何而来?难道仅仅是父母从小培养起的善良吗?
毛安鹏思考了一下说:“我想,这就是人性!”人性与地位无关,与知识无关,与生活条件无关。陆学英心灵深处的善良人性,在帮助他人时得到了充分体现,发出万丈光芒。
陪同采访的攀枝花市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李敏学说:“陆阿姨是一位质朴、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她常常说她没有文化,而我却觉得她是最有‘文化’的,因为她那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时刻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是很多人甚至有学历的人都难以做到的。”
我点点头,对他们的评价深感赞同。
四川省关工委副主任雷新乾赠给陆学英一幅书法作品:碧草之芬,幽兰之馨,留下大爱,芳香无尽。这就是对陆学英崇德向善行为的最好诠释。
离开攀枝花市时,我看到一棵棵高大、雄壮、魁梧的攀枝花树从车外一闪而过。目前虽然花期已过,但我仿佛看到一朵朵鲜花在枝头尽情地燃烧、怒放。
我突然喜欢起攀枝花的另一个称谓——“英雄花”。此时,我把陆学英同英雄花树联系到了一起,她长得虽然瘦弱,但她的形象不就是像车外的英雄花树一样,高大、雄壮、魁梧么?
其实,她就是一棵英雄花树,她善良人性绽放出的鲜花,是那样的火红,那样的鲜艳,那样的夺目。
作者简介
王平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委会委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委会副会长兼四川委员会会长,四川省小小说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微电影艺术协会副会长,资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从1984年以来,有700余篇文学作品在各级报刊发表、选载。出版小小说集、闪小说集和长篇小说10部。有近200篇(部)小说、电影、电视作品获全国、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