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90后”护士周娴的武汉战“疫”故事

愿化春风

【查看原图】
作者:刘裕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护士长杨梅及同事为周娴、朱英送行。段力 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护士长杨梅及同事为周娴、朱英送行。段力 摄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0年05月12日14:27

都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在这场对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一批成长起来的“90后”,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毅然接令,英勇无畏,舍小家,为大家,纷纷奔赴战疫第一线。

他们用信念点燃自己,用青春诠释壮丽,如春风抚慰着那片受伤的土地。

他们肩负起了国家重担,成了不可或缺的战“疫”力量。

他们有的刚参加工作、还没结婚;有的成家了,有几个月或几岁的孩子。他们给世人一个大大的惊讶:这群昨天还备受长辈呵护的孩子,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

2020年战“疫”,祖国放心地把接力棒交到了他们手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护士周娴,就是他们当中最普通的一员。

虽万千险,吾往矣……

一组数据令人惊叹:全国上下奔赴湖北参加抗击新冠病毒的医护人员4.2万多名,有1.2 万多名是“90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派出的123名护理人员中,“90后”就有47名,占比38.2%。

“90后”,这个战“疫”的青春方阵,被人们称为前线“最美花朵”。

来看看周娴吧。都说好山好水出美女,可不,出生在青城山脚下一个小山村的她,高挑的个儿,飘逸乌亮的头发,白皙的脸上闪动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配一个动听的名字——周娴,真不知那灵秀得令世人神往的都江堰市给了她多少的恩赐哟!

通往小学的山弯小道,霞光穿绿荫,听鸟鸣,闻花香,哼着歌儿蹦蹦跳跳,一天天长大。

做一名白衣天使,是她儿时的憧憬和梦想。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四面八方的白衣战士爱洒都江堰,一份感动铸就理想。那个夏天,中考成绩出炉,该填志愿了,她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成都大学医护学院。

一路走来,如沐春风,周娴打心眼里感谢这个时代,她深感自己是个幸运儿。

在华西采访,我见到这样一份履历:周娴,1994年4月生,2010年进入华西医院实习;2011年进入华西参加规范化培训;2013年定科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2018年参加中国国际救援队。这是她青春激荡的靓丽轨迹。

今天的周娴,不满26岁,已经有一个幸福的小家,2岁半的女儿菲菲,活泼可爱,老公段力,多才多艺的空军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从事视觉艺术。春节即将来临,段力的工作接近尾声,周娴的假期值班时间也定下来,他们一切都计划好了:年前带上女儿回都江堰外公外婆家,晚上放烟花,让菲菲体验过年的气氛,年后回广安老家看爷爷奶奶。

一切都在期待中,而一切也在变化中。

2020年1月20日,各地新闻都开始陆续报道疫情。段力对周娴开玩笑说:“老婆,你作为国际救援队的成员,是不是有可能会被抽调帮助武汉控制疫情哟?”她也笑着说:“有可能的哦!”

疫情越来越严重,一场没有硝烟的鏖战即将爆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开始在网上发自愿报名登记表。那天,他们一家三口在家休息,周娴把所有资料都填写完成后,举起手机对段力说:“老公,我报名去武汉哦。”没等段力回话,她就直接点击了“提交信息”。

段力是个简单而乐观的人,心想:报名就报名吧,事态也不会发展到那么严重,应该不会去武汉的。于是,笑着回答妻子:“那肯定要去啊,在这个时候要挺身而出。”后来,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疫情越来越严重,周娴的科室和她所在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同时都在发布自愿报名去武汉的信息,她都主动一一报名,加上医院的报名,周娴一共三次报名。她是铁了心要去武汉。

2020年2月6日23:00,周娴刚把女儿哄睡着,手机突然响起:去武汉的通知来了!

尽管已有思想准备,可还是觉得这一天来得太突然!

通知要求第二天一早就要从华西医院出发,周娴意料之中,却又措手不及。不用说,注定这是一个不平静的夜!好在段力当兵时参加过“4·20”抗震救灾,颇有经验,早早地就为她准备了奔赴前线的个人物资。现在,他们一家正住在都江堰娘家,小两口需要连夜赶回成都。紧急又不舍,得与爸妈告别。周娴知道爸爸妈妈都很担心,她内心也很复杂,借助让女儿抱抱外公、外婆,她也抱了抱爸爸、妈妈。他们不再年轻,爸爸已经60多岁了,满手的老茧,是他种地、养猪、榨油的积累,辛勤劳作的见证……

赶回成都小家,已是凌晨1点。一进屋,段力就赶紧帮周娴收拾行李,期间他上了几次厕所,周娴知道他,一紧张他就会上厕所。晚上睡觉,他紧紧抱着她,她的眼泪不停地流,和段力在一起这么久,分开从没超过一周。段力对她有太多的不放心,她听到他在抽泣。她擦了一把他脸上的泪,嘱咐他照顾好女儿和家里,照顾好自己。这一夜他们都无眠。

早上起来,吃了婆婆煮的煎蛋面。要出发了,可女儿不让她走,大哭,婆婆也哭了。她们相拥一起哽咽着什么也没说,最后,她喂了一颗糖给女儿,女儿才和妈妈说再见。女儿很乖,在报名去武汉前她就给女儿说:妈妈要出差,打病毒、救人。女儿喊道:妈妈加油!这让周娴很欣慰,又很不舍。

从接到通知到出发,周娴一直收到来自同事、朋友、亲戚发来的信息,为她加油、打气。她很感动,只是觉得这真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一件自己义不容辞的事情,就像当年汶川特大地震大家都来帮我们一样。科室护士长杨梅和同事们为她们准备了一大箱物资,包括各种常用药、尿不湿、卫生巾、维生素、酒精、消毒片等。

太阳快要升起来的时候,古朴雄伟的华西行政楼前,站着130余名由医护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华西第三批援武汉医疗队,他们身着制服,沿阶梯整齐排列,威武雄壮。周娴就在其中,她所在的华西胸外科,这次共派出了2名护理人员,另一名也是“90后”女护士,她叫朱英。

融入救援方阵,周娴精神为之一振,因为她感受到了一个团队的力量。

宣誓仪式开始了。她和队友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我自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

慷慨激昂的声音,响彻美丽的华西校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武汉医疗队——出发”,随着领导一声号令,周娴和队友们陆续登上大巴车,去往机场。一路上,领导的动员讲话,不时在她耳边响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毅然接令,只因为肩上的使命。

生而平凡,却不凡。火速行动,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赴重疫一线,虽万千险,吾往矣……

2020年2月7日17:05分,华西第三批医疗队抵达武汉。

风儿不会回头

周娴坦言:踏上战“疫”的征程,虽说是年轻骁勇,壮志满怀,但一想到“新冠肺炎”这几个字,还是会心跳加快,有些打怵!想想嘛,单凭国家启动“一级响应”,就该知道事态该有多么严重!在名声赫赫的华西从事护理工作9年了,没少砺炼,没少锤打,什么病人没见过,但,即将前往救援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会是什么样?等待着自己的病人和病房会是什么样?一切都是熟悉的,而一切又都是陌生的。25岁的她,将怎样面对这一切?

2月8日,到武汉的第一顿早餐,周娴吃得并不勉强。尽管馒头、鸡蛋,都是半成品的那种,冷冰冰的,这对美食之都成都来的小妹子,是有点为难。不过,周娴没有挑剔,抓起冷馒头就啃,一口气吃了两个,外加一个冷鸡蛋。科室同事朱英,周娴管她叫朱儿,见她吃兴蛮高,又帮她打了半碗面,清汤的。周娴闻了闻,只有猪油和胡椒味,想起了临行前婆婆给她做的煎蛋面,这没法比,不过还得吃。周娴说:“我们是来救人的,不是来享受的,为了自己的抵抗力,得多吃。”两人吃着,说着,笑着。

吃完早饭,开始了紧张的培训,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主管技师乔浦老师,给他们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防治知识的培训。让周娴打怵的是传染病尸体护理,在学校从书本上学过,但上班这么几年还从来没有实际操作过。培训老师让他们心态保持稳定、自我开导、自我减压,不要去想明天病房将会是怎么样。

接下来,穿脱隔离衣的训练又开始了。授课老师反复强调,穿脱隔离衣,是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不能有半点的差错,得多练习几次。当天每个队员都练了3-4遍,直到像穿自己衣服般熟练。一想到明天就要进病房,周娴就感觉自己练得还不够好,真的有点紧张。

下午,组长通知女护士剃头发。要在平常,这些爱美的女护士们谁会愿意?这次忍痛割爱,但大家都没有一丝犹豫。周娴很爽快,抬手摸摸飘逸的长发,说:“头发没了还可以再长嘛,剃了头发会很凉快,来,剃我的!”朱英也说:“短发的我们,更加美丽!”

下午晚些时候,发物资了,口罩、帽子、鞋套、垃圾袋、擦手纸、方便面、香飘飘奶茶、棉签。洗完澡收拾完已经快23:00点了。今天华西救援队还上新闻联播了,呵呵,不图什么,只求给女儿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明天就要正式上班了,周娴加油!

2月9日,吃了早饭,医护人员开会了,分组、排班。周娴被第一次排班,时间是20:00-00:00,组长是周娴熟识的高慧,华西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来到武汉是周娴他们护理组的组长。周娴一直觉得高慧很优秀、很能干,有她当组长,周娴平添几分信心。

分组后,组长高慧组织全组5个成员再次练习穿脱隔离衣。让周娴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做错了一个步骤:还没取下护目镜,就先把手套给脱掉了。要是在病区现场,这样的失误,就等于自己在谋杀自己!这事让周娴想着就后怕。也深深地自责,她问自己,若不能战胜自我,到了医院现场还怎么战胜病毒?她再次调整心态,自己给自己打气:从学校到华西医院,一路走来,什么时候这样胆怯过?那股与生俱来的冲劲儿哪里去了呢?勇敢些,相信自己一定能平安完成任务回成都。

晚上,工作微信群里响起一首歌,歌名叫Heroes In White:“年夜饭上告别爸妈,别担心我很快回家,告诉孩子抱歉没法陪她,为了更加需要你们保护的大家……”这首歌是华西医学生为奋战在一线同行创作的,很动情,在华西官网抖音上很火。许多人都被感动流泪了,周娴也是。正如歌中所唱,她和同事们都是为了孩子、家人、朋友、同事、同胞,来奔赴一线无声的战场,义无反顾,既来之,则安之。

晚上8点,周娴穿上隔离服,全副武装,走进病区……

第一次在陌生而充满恐惧的疫区上班,周娴处处小心翼翼,就连每跨出一步,都像要踩响地雷似的。好在这第一个班,没安排她进隔离病房,只是熟悉病区工作环境、房间、病员病历等各种情况。

隔离服隔不断的情谊

有过第一次上班的经历,第二天走进医院,周娴感觉步子轻松多了,不过,一想到今天上班要进隔离病房,心情还是有些紧张,这里住着重症患者,毕竟,被感染的医护人员那么多。来到门口,定了定神,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周娴,加油,你是来救人的!”便一步跨进病房。

这时,同事李帅正在给32号病床的一个病重患者戴氧气面罩。这是一位老爷爷,意识有些不清,还患有老年痴呆,不知老爷爷啥时挣脱了手腕的约束,摘掉了氧气面罩。李帅帮他处理时,他还在挣扎乱动,周娴赶紧前去帮忙。

这间病房内住着三个病人。由于病房只剩下一个清洁工,忙不过来,病房地面上散乱着不少东西,像好久没人打扫似的,更增加了恐惧感,仿佛整间屋子都被病毒包围着、笼罩着。幸好穿有严密防护服和戴了N95口罩,别人看不清她惊恐的表情。

重新把老人安顿好后,周娴看到他呼吸不畅的艰难表情,他的眼睛期期艾艾地望着她,突然伸出枯瘦的手抓住她的手,抓得很紧。老爷爷的动作吓得周娴哆嗦了一下,但她很快镇定了下来,她知道他比她更恐惧。周娴拍着他的手,安慰道:“爷爷别怕,带上面罩舒服一点。”

爷爷似听话的孩子,真的安静了下来。可能很疲惫,很快就睡了。

31号床也是一位老爷爷,还没有休息,他用武汉话问周娴:“你们是换了一批吗?”

周娴说:“是的,我们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爷爷似乎不知道华西医院,愣怔地看着她。她又解释道:“我们医院在全国排名第二呢,您放心,会好起来的。”

周娴正要转身要离开病房,老爷爷拉住她的手,不舍让她离去。周娴了解病人的心情,他们被隔离,没有亲人来陪伴照护,他们的内心孤寂又苦闷。

她安慰老人:“爷爷,好好休息,才会打败病毒。”

老人点着头,慢慢地松开了拉她的手。周娴感觉到护目镜笼罩了一层雾气,她知道自己流泪了,到门口时,她又回头对老人说一句:“爷爷加油。”

一连4天与病人密切接触,周娴感到隔离室并不是那么恐惧,里面的病人都是那么的和蔼、友善而又脆弱,每天,周娴都默默地关注着病房里的每一个重症病人,她决心用亲人般的关爱,去缩短医患间的距离。

病房连着心房。42床的那个阿姨,除了新冠肺炎,还患有糖尿病,周娴对她格外记挂,每次走进病房上班,第一眼就是看看这个床位,她生怕某一天这个床位突然空了起来。

这位阿姨的儿子也在病区,住在另一间病房里。儿子特别牵挂母亲,周娴每次去给他输液或者巡房时,他都会问42床的情况。开始,周娴觉得奇怪,他干嘛那么关心42床?那晚夜班,他突然对周娴提出,要去跟他妈妈住一间病房,好照顾他妈,周娴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们是两母子。

2月14日,周娴先进到阿姨的病房,给她测量餐后血糖。刚进门,却不见床上有人,周娴心里一紧,心砰砰直跳,愣怔在门口。过了几秒钟,厕所里传出重重的喘息和咳嗽声,周娴的一颗心才落回原处。几步走到厕所门口,见阿姨坐在卫生间的马桶上。

周娴问:“阿姨,要不要我帮忙?”

阿姨说:“不用。这里脏,你在外面等会我。”

周娴说:“没关系的,我来帮你擦吧?”

阿姨突然慌张起来,带着哭腔:“不要不要……你们太好了……你们不要这么好,好得我受不了……”

阿姨流泪了,周娴心里有点难过。她还没帮阿姨做多少事,她却这么感动。

周娴在卫生间门口等,鼓励道:“阿姨,你一定要坚强,你儿子很牵挂你呢,他提出要来这里陪护你。”

阿姨忙说:“不让他来,不能让他来。”

周娴明白阿姨的心思,她是怕自己的重症传给即将痊愈的儿子。

这个阿姨也挺坚强的,周娴要去搀扶她,她不让,颤颤巍巍地走出卫生间,才让周娴扶她上床歇息。

阿姨受疾病的折磨,四肢还有点浮肿,需要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但阿姨的血管很不好找,为了减少她的痛苦,周娴每次插针进去,都小心翼翼的。

在护理中,周娴意识到,这些患者一直被恐惧困扰着,不仅担心着自己能不能活着出院,还牵挂着亲人的健康状况,还有的,亲人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们既需要医学护理,更需要精神护理。虽然自己不是心理医生,但也要尽力给予他们心灵安慰和疏导。

周娴每到一个病床,患者都很感激地说着“谢谢”。她呢,总是说:“不用谢我们,只要你们相信我们华西的医护人员,就一定能一天天好起来,健健康康地走出病房。现在,你们要多吃饭,保持乐观心态、适当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积极配合我们治疗。”

2月16日上下午班,周娴走进另一间病房,见6号床的阿姨坐了起来,气色很不错,正在同7号床的叔叔说着话,周娴心里一下子特别开心。

6号床和7号床是两夫妇,妻子的病情很重,是老公一直在照顾。

这段时间,鼓励病人已经成为周娴的一个习惯。她笑吟吟地走过去,说:“阿姨,您今天气色看起来比昨天好多了,加油。”

叔叔说:“是的,好多了,谢谢你们。”

厚重的隔离服可以隔绝病毒,却隔绝不了对病人的热情。给6床阿姨输完液,取针的时候,周娴关心着阿姨:“这几天降温了,晚上冷不冷啊?上厕所一定要注意保暖哦。”阿姨说:“不冷不冷!你们真辛苦,我感觉越来越好了,谢谢你们华西,谢谢小周,没有你们来,恐怕我就不在了。等我出院了,一定要去成都,去华西医院给你们送锦旗。”

听到这样的话,周娴瞬间觉得不累了,这些天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得。

28床是位70多岁的老爷爷,输完液,周娴为他取留置针,老爷爷突然问:“你们有没有指甲刀?”指甲刀哪有随身带着?但周娴还是说:“有呀,您等一下。”

老人说:“你看,我这手根本不是手了,像鸡爪爪了。”说着,他举起手,笑着。老人还挺幽默的。

周娴到护理台找来指甲刀,正要递给老人,看着他伸出的手颤颤巍巍,又把指甲刀收回去,说:“爷爷,我来帮您剪。”

老人一听非常感动,说:“谢谢你啊,姑娘。我活了70多岁,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你们这么辛苦地从四川跑来救我们,真是活菩萨。”

周娴说:“其实,你们才是最辛苦的,你们武汉人忍受着病痛、封城、宅家的折磨,你们在保护全国人民,你们勇敢又伟大。”

周娴的话让老爷爷感动得快要哭了。但她说的是真心话。在这场抗疫战斗中,武汉人民在封城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配合全国抗击疫情,禁足宅家,好多父母与子女分居,甚至眼睁睁看着亲人逝去而不能送行……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高风亮节的品德,周娴看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赞叹、钦佩,周娴心里默默地生出一股感激之情。

肩并肩、心连心,心手相牵……周娴弯下腰,轻轻捏着老爷爷的手,感到心里一丝丝温暖。她两眼盯着指尖,一点一点慢慢剪……

看着周娴,老人觉得一股和煦的春风,轻拂着焦渴的心田,一滴滴热泪从眼角滚落出来。老人不由得抬起另一只手,向周娴敬了一个礼。

周娴心中一颤,鼻子一酸,眼睛热热的。她转过头:我不能哭,护目镜花了影响干活,她硬生生把眼泪给憋了回去。

临走时,周娴鼓励老人:“爷爷,您要好好配合治疗,争取早点出去和家人团聚,欢迎将来到四川看大熊猫哦。”

老爷爷点着头,说不出话来。他还不知道,眼前这位笑眯眯的护士姑娘,正忍受牙痛的折磨,已经好几天了。

晚上,周娴在微信上找朱英说话。她们来到武汉,分在不同病区,很难见面。

朱英告诉她,她那边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上午她去帮助婆婆小便,自己喉咙发痒,咳嗽了一声,婆婆担心她被传染,让她赶快出去,还向她道歉。武汉人好善良。

周娴说:“是啊,我与他们接触的这些日子,也是这感觉。朱儿,我们一起为他们的康复加油。”

朱儿随即发来两个“加油”的拳头表情包。

小小针尖凝聚力量

被闹铃吵醒,周娴却睁不开眼睛,身子还困得厉害。她以为昨晚闹铃设错了,努力地睁开眼睛,6点45分,没错呀。

今天轮上白班,8点接班。提前75分钟起床,时间是她掐着指头算了又算的,不能拖延。一个激灵,她翻身起床了。洗漱、泡面、穿防护服……好在,现在上班不用像以前那样在化妆上耽误太多时间,因为全身都被防护用品武装得一丝不露。

来武汉援助已经一个星期了,虽然操作流程已经熟悉,但上午病人要输的液体特别多。一走进病房,她就开始忙碌,一直忙到11点才挂完吊瓶。正想回到护士工作间坐一下,病房里却不断发出呼叫声,有的是因为过度紧张,有的乱动,吸氧面罩脱落……周娴耐心地一一处理,尽管身穿厚重的防护服,跑来跑去很累,但她没生一点怨气。

渐渐地,周娴适应了防护服和护目镜。刚来那几天,她总感觉护目镜压不住帽子,走起路来身子都不敢挺直,因为害怕把后颈部的密封口绷开,腰弯得像个筲箕背。尤其昨天,穿了一件小一号的防护服,护目镜把脸压得生痛,一整天都提心吊胆的。今天换大了一号的防护服,穿上感觉舒服、自然多了,心情也特别地好。

上班时分工,周娴主动提出跟另一个同事去采血。在平常,采血没什么难的,一般的护士都能轻松完成,但在这里就不一样了。隔离衣、护目镜加上一层面屏,视线需要穿过几层防护物,走路看地面都是模糊的,更不用说从病人手上采血了,这全凭个人经验和娴熟的技术。在这批护理人员中,周娴年龄最小,因而,当她主动提出采血时,大家都对她投来赞赏的目光。

排队采血的患者,大多面无表情,木讷的目光隐藏着深深的恐惧和痛苦。周娴尽量跟他们说一些轻松的话题,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针扎进去。

轮到一个小伙子抽血。别看他长得挺壮实,手一伸,眉头就皱紧了。周娴透过护目镜看看他,见他与自己老公年岁差不多,便说:“你和我老公差不多大,有孩子了吧?”

小伙子木讷地回答:“孩子8岁了。”

“你哪一年的啊?”

“86年。”小伙子还是面无表情。

“哎呀,你与我老公同年啊。你结婚好早噢。”

周娴的这句话终于让小伙子笑了,尽管带着口罩,但他的眼睛有了亮光,脸上肌肉在往上提,眼角堆起了几条鱼尾纹。小伙子腼腆地说:“不早不早。”

“你的家人呢?”周娴一边抽血一边问。

小伙子脸色突然又黯淡了,把目光看向窗外灰色的天空,沉默了一下,才幽幽地说道:“爸妈不在了。”

周娴后悔自己问了这一句。

小伙子很快收回目光,平静地说:“老婆和孩子在封城之前回山东娘家过年去了,她们现在都很好。要不是父母染病了要留下来照顾,我也去山东了,也不会感染病毒了。”

小伙子是在照顾父母时感染上新冠肺炎的,“可是,父母都走了。”说着,他眼睛红了。

周娴安慰他:“你们家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你身体这么强壮,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吃饱睡好,增强体质,早日战胜病毒,好与爱人和孩子团聚。”

周娴听到小伙子轻轻地说了声“谢谢”。她对自己鼓励小伙子的话很满意,那是她作为一名医者的真心话。

她对自己负责的12名患者逐一采血,每人比平常要多花几倍的时间。刚采了不几个,周娴就感觉到汗水在一滴滴从脸上往下滴。穿着防护服抽血,对体力是极大的考验,头顶很紧,像戴了紧箍咒,被挤压着,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沉重的呼吸声。抽完血已经是第二天早上7点了,累得就想马上倒地上睡一觉。但她心情特别愉快,采血的时候,尽管视线模糊,基本上都是“一针见血”。病人已经很痛苦了,她没有因为视线的原因,向病人扎下第二针第三针,没有人为地增加他们的痛苦,她在心里为自己点赞。

这天上班到9点多时,周娴肚子突然疼了起来,痛得很厉害,很想上厕所。但她不能显露出来,还得认真把工作做好。

穿上严实的防护服,上厕所就是一件大麻烦事。难怪前几批援助的医护人员上8小时的班,男女都用尿不湿。周娴一直忍耐着,汗都憋出来了。心里甚至有点恐慌,想着万一憋不住该怎么办啊?那太难堪了。还好,由于病人病情好转,输液比前几天少多了,没多久就输完了。

接下来是采集咽拭子。采集咽拭子是个高风险的操作,需要把一根很细的刷头插进病人鼻腔约5厘米左右处,在里面转动6下。因为鼻孔里就是病毒的聚集地,每每看到病人的鼻孔,心里自然而然生出一种恐惧感。周娴来武汉第一次做这个操作。她又给自己打气:越是难干的事情,越要想法干好才是哦!

采集咽拭子时,有两个男病人,把鼻子皱成一团,不停地咳嗽。看来,是真的很难受,周娴想。胆大,心细,沉着,一丝不苟……小小针尖凝聚力量。

还好,等咽拭子采集完了,肚疼也不是那么厉害了,她跟组长打了招呼,赶紧下班上厕所去。

与暖阳深情相拥

来武汉,每天牵挂病人,牵挂家人,随时提醒自己注意保护好自己,多吃饭别挑食,增强身体抵抗力,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争取早日完成救援任务……

半个月后,所有的工作都得心应手了,心里的恐惧也逐步战胜了。周娴一边在任劳任怨地付出,一边在向心中的一个伟大目标靠近。

这个目标就是入党。

还在成都的时候,周娴已经向医院党支部提出了入党的愿望,并且一直按照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既然决定要把一切交给党,那还有什么不能付出?来到武汉后,她勇敢顽强,克服一切身体的、心理的、工作环境的不利因素和困难,每天保持着阳光心态,以光采照人的精神面貌出现在病人面前,照护他们,鼓舞他们,让自己与病人保持着融洽的医患关系,成为病人们最信任的最亲密的白衣天使。

她想,自己应该有资格申请入党了,尽管还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好,但她还会继续努力。

这天下午休息,窗外的阳光照进来,她拿出纸笔,端端正正坐到书桌前,开始写入党申请书。

但是,写着写着,她又没勇气往下写了。她不断地把自己与组长高慧和其他一些同事相比较,总是觉得自己离一个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写了一下午,写得很纠结,她不断地叩问自己,真的够入党资格吗?写到吃晚饭,入党申请书只写了可怜巴巴的一页纸。

第二天下班,回酒店已经是晚上10点了,周娴感觉很累,洗漱后静静地躺在床上。她惦记着昨天没写完的入党申请书。她把自己这段时间的表现重新梳理了一遍,觉得自己通过这次的武汉援救,真正的成熟了很多。以前在成都,累了可以向父母、向老公撒娇,身体不舒服了、病了,有家人的关心和问候。

她从成都出发前,打小就宠她惯她的舅舅已经患病住进了医院,出发得匆忙,都没来得及向舅舅告别一声。尤其是刚来武汉的第三天晚上,又接到妈妈的电话,说舅舅的手术做不了,还发生了肺栓塞。她当时就流泪了,整夜都在为舅舅的病担心,尽管老公段力说,舅舅的手术治疗包在他身上,她也相信军人出身的老公办事雷厉风行,但她还是怕自己见不到舅舅了。那种怕的感觉,来自于新冠病毒的凶猛和狡诈,来自于每天感染的医护人员和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加,她怕自己万一感染上了呢?

每日里,除了工作中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劳累,对舅舅病情的担忧,周娴还牵挂和想念自己的女儿。从生下来,女儿就没离开过她,这次一别就是这么久,女儿才2岁半,每次电话问老公女儿听不听话,他都说不太听话,不肯睡觉。女儿以前很乖的,怎么突然变成这样了呢?她知道,她想女儿,女儿也在想她。

好在不久就收到舅舅手术成功的消息,终于少了一份对家人的牵挂,可这时,自己身体的病症又接踵而来。

来武汉第10天的下午,离下班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她突然感觉到鼻子有点痒,感觉像在流鼻涕,很不舒服,想用纸巾擦一下,但在隔离病房,戴着防护口罩,为了自身安全,身上的任何部位都不能触摸。她只得强忍着,使劲往鼻孔里面吸了一下鼻涕。在新冠肺炎横行的非常时期,吸鼻涕是最容易引起旁人警觉的一个动作。这不,那一细微的吸吮,让同事察觉出她的不适,让她赶紧退出隔离病房。好在工作已经忙完,穿过走廊来到安全区,卸下厚重的防护服,取下口罩,才看见自己流的是鼻血。跟来的同事紧张起来,好在都懂医术,马上帮她止血。她怕同事担心,还轻松地笑着说:“没事,我本来就有过敏性鼻炎,可能这几天接触消毒液太频繁,每天泡面吃得太多,上火了。”

流鼻血、牙痛、肚疼、恐惧的困扰……她怕家人担心,都没有告诉他们,都一样样地独自战胜。卫健委特意给医护人员配发了增强免疫力的针药——胸腺肽,周娴决定自己给自己打。刚开始心里还挺怕,注射时咬紧了嘴唇。打完后觉得不怎么痛,才想起以前那些病人夸她“针打得好,不痛”,这不是假话。这天午饭后,两个女同事来房间请她帮忙打胸腺肽,这才得知,周娴的针药是她自己打的,两人异口同声:“厉害了,女汉子!”

她一连几天每天都流几次鼻血。刚刚好了没几天,牙齿又上火了,疼得想哭。在成都,无论咋个吃辣,都不会上火。到了武汉,自认为没有成都的味道辣,却这么容易上火,还引发牙痛,都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周娴这回算是美美地体验了一回与牙痛作战的苦楚。但她并没有因此影响上班的情绪,依旧一如既往地在病房间穿梭忙碌。好在上班忙碌能让她对疼痛产生麻木,但下班回到住处,安静下来可就难受了。她在网上药店买甲硝唑,没有,只买到一种治牙痛的中成药,一次要吃4粒胶囊,很苦。每服一次,喉咙里打嗝冒出的药味都会让她难受半天。又过去4天,她感觉牙龈肿了一个包,痛得要命。躺床上,周娴一会儿翻身,一会儿用手托一托腮帮。不行,她想,要是这样一夜睡不好,第二天还怎么工作?我是来救人的呀!她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忽地起身下床,从工作包里拿了针头,张大嘴,硬是用针头把牙龈上的囊肿给挑破了。

好痛啊,手上、额头全出汗了。

放出了牙龈血,牙痛一下减轻许多。身体太累,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牙痛缓解下来。周娴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回成都,先把折磨她的那颗牙处理掉。

回想到自己战胜了这么多困难,也真心地付出了那么多爱,周娴一下子精神起来,起床拿起笔就写:

“敬爱的党组织: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衷心地热爱党……”

字迹清秀、端庄,很快洋洋洒洒写了四大页,3000多字。她又一次笑了,笑得很自豪,满意地给自己奖赏了一个橘子和一瓶牛奶。

入党申请书写好了,周娴觉得心里装着一个太阳,暖暖的。正好这天天气晴好,早起的太阳红彤彤地挂在东边天空。又一个早班,她容光焕发地走进病区。

刚进医院,就得到一个好消息:2床的阿姨出院了,阿姨要求与周娴她们全组5名医护人员合影留念,临走还一步三回头地说感谢,依依不舍地挥手道别。

5床阿姨的状态也越来越好,剪了很多非常漂亮的贴花送给她们。

28床的爷爷和她的老伴互相打气、鼓励……

今天这一幕幕让周娴激动不已,感觉回家在倒计时了,周娴默默地在心里埋下了三个期许:早日结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日回到四川与亲人团聚,早日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宣誓。 

分享到: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

图片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