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森林上空搭建起脱贫“天路”

【查看原图】
——走进四川“三区两州”深贫地区电网建设木里现场
电力工人在铁塔上架线,有时候一呆就是4、5个小时,异常艰辛。人民网 王军摄
电力工人在铁塔上架线,有时候一呆就是4、5个小时,异常艰辛。人民网 王军摄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0年04月13日15:10

当下,在拥有广袤森林的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备受关注的“三区两州”深贫地区电网建设工程之一的凉山木里固增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进入全力冲刺阶段。

“一个木里,一半森林”,木里县区域内高山林立、地势沟壑纵横,这项提高深度贫困地区供电质量、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的电力“天路”,需要在高原无人区、原始森林中建设。

近日,记者走进了该项目所位于的固增苗族自治乡建设现场。该项目新建铁塔238基,新建线路93.5公里;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增变电容量6.3万千伏安;工程总体投资1.8468亿元。建成投产后,将极大改善当地电网结构,大力推动木里县脱贫攻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当地经济腾飞注入动力。

“我们计划在5月15号前,全部工程投运。”记者抵达建设现场,电力工人们正在展放导线,为最后的铺线做准备。很快,木里东、西两侧的电网将联接在一起,实现全县串联供电。然而,对于习惯了野外作业的电力工人来说,木里固增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却异常艰辛。

该工程施工点全线海拔高度均在2100至3400米,山体岩石比例达到75%,部分输电线路塔基经过无人区,道路崎岖、陡峭,铁塔、导线等物资只有通过人扛马驮或者架设索道等方式向山上运输,电网项目建设难度大,安全保障任务艰巨。

为了开挖基坑,工人们不得不临时开采小道,由于山体岩石较多,只能寻找少有的相对平坦地方。一名建设工人抱着空压钻机在岩壁上开挖,一天也只能挖到40厘米左右深,这样一个基坑就可能耗时20天,工程所在的大部分区域都是这样的岩石。

“施工区域内夏季雷雨时节有山体滑坡、道路垮塌,还有吸血蚂蟥。冬季冰雪季节,施工区域冰雪厚度达到10厘米,气温最低在零下5℃,建设人员需要面对山高路陡、交通不便、高寒缺氧等挑战。”国网凉山供电公司业主项目部现场负责人何雨峰向记者介绍说,去年6月工程开工后,就遇上长达数月的雨季,严重耽误了工程的进展;今年复工以来,当地进入山火高发期,项目又遇到新的挑战。

“一日跨四季,春暑秋寒不得知”,为了能早日完成四川省境内投资规模最大的“三区两州”电网扶贫工程建设任务,电力工人们将家安在了现场,奋战在电网建设第一线。

见到王宗圳时,他正和同事带着工具,在新建成不久的电力铁塔上架线,两人在30余米高的电缆上攀爬前行,像极了高空走钢丝。“有时候,我们在上面一待就是4、5个小时,不过在高处看,就像搭建了一条穿越广袤森林的‘天路’。”

除了施工安全,环境保护也是电力建设者面前的难题。

“为了保护林区生态环境,我们再次用上了骡马运输。”援建木里固增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施工人员肖德军告诉记者,为了运输方便,他们租赁了50多匹骡马。其实,上世纪80、90年代电力建设者就与骡马运输结缘了,现在的运输方式有很多,这次他们还是采用骡马和索道结合的方式,“道路崎岖甚至没有路,只有骡子能提供可靠的运输保障,同时用上索道运输,可以更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最大程度减少电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电力工人们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寻找电网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采取能避则避、一边施工一边保护等方式,力争做到电网建设和环境保护“两不误”,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施工过程中,线路通道下方不允许种树,每次砍树的时候心情很复杂,为了通道不得不清理,一般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会在线路安全距离以外的山上种上小树木,一路建设下来,我都种几十颗树苗了,看到自己种下树木心里又踏实了。”项目经理刘波介绍说。

“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既是国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举措,也是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迫切需要。当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正集中力量攻克四川“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最后的“硬骨头”,其建设管理的35千伏及以上电网工程共计87项。截至目前,已竣工投产76项,剩余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地的11个工程正在全力攻坚,并将确保2020年6月30日前电网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投运。

木里固增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便是四川“三区两州”深贫地区电网建设复工现场的缩影。(王军)

分享到: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图片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