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作文該咋寫?看看成都名師、作家的解析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
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作為開考首日的第一門科目,每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都備受關注。然而作文卻又是一個沒有標准答案的題目。事實上,縱觀這些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我們能夠總結一些命題趨勢:一是命題與時代緊密聯系,這提示同學們要關心時代,關心國家,關心世界,關注未來,視野放寬、放遠,要在時代的洪流中,表現一個當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二是對考生思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強調基本的邏輯與說理、論述能力,考生日常需要培養優秀的思維品質,用全面、發展、聯系的眼光看待事物。
2023年高考第一天平穩順利結束。今年四川高考依然使用全國甲卷,隨著第一日筆試考試的結束,高考作文題目也隨之揭曉。那麼,今年的作文題目,又有何特點呢?是否展現新的信號?如何更好地切題呢?記者對話本報編輯、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蔣藍並採訪了成都多位名師,請他們對今年高考作文進行解析,一起來看看這道作文題究竟如何“解”。
【名師解析】
成都石室中學副校長、成飛中學校長趙清芳:
在真實寫作中直面未來人生
今年的題目很接地氣,也很能引發人們的共鳴與思考。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真實寫作”的走向越來越鮮明,也就是強調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相關,與日常學習的同時發生。
這一作文題目的現實性,體現在“技術”“時間”兩個關鍵詞。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困擾﹔因為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時間的掌控越來越精准,但也被時間束縛得越來越不適。這兩個關鍵詞,都是對當前生活的真實寫照,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共鳴。
但我更看重這一作文題目的未來性,即帶給學生的思考和聯想,促使學生思考,在其未來的人生中,如何處理好與技術、與時間的關系,如何讓技術發展更好地服務人類而非控制人類。其實,這一思考,不僅僅學生需要,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整個人類都需要。
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語文教研組長、市學科帶頭人江東:
以“小切口”寫出“大文章”
題目立足於考查考生是否能夠形成鮮明的觀點、能否具有合理的推理、能否形成嚴謹的論証以及能否准確表達,最大的亮點在於將以前較為籠統的人文觀念具體到了一種現象上,作文題巧在時間這個小切口,難在對科學精神與技術發展的關系的思辨,而這樣的出題形式就可以讓考生去結合自己生活中的實際,以自身的體驗去闡述論題,創作出一篇更加貼近生活的“大文章”。
在立意方面有些內容需注意,比如對技術這一概念,需要結合不同領域的技術發展,在具體語境下,思考人對物質時間的掌控或被控制,學生需要具備當代前沿科技的基礎知識﹔聚焦時代語境下技術發展與生命、生活的關系。技術的發展往往是以高效的方式讓人們放棄自主思考人生,而“時間管理”不僅僅是管理我們的時間,還是以時間來管理我們自己等。
成都樹德中學高三年級語文備課組組長戴華:
帶來一場關於“時間”的反思
題目體現出將寫作引向實際生活的特點,在寫作中引入真實具體的生活情境,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避免宿構與套作。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擁有篩選信息,並形成自己有價值的判斷的審辨力才是人與人工智能之間的區別性特征,這也是語文學習培養中的重中之重。“掌控時間”抑或是“被時間掌控”,各自有怎樣的表征,產生的原因是什麼,該如何去操作又如何去避免﹔“掌控”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掌控”是為了“競速”,那生活的質感與美感又如何把握……林林總總,值得每一個人去反思去評判。
今年的作文題,來源生活,關聯成長,將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放在首位,溫和大氣又有理性空間,引領學生思考生活,關注自己,帶來一場關於“時間”的反思,對於一線教學也有很好的契合與啟示作用。
【作家訪談】
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蔣藍:
學會打開思維
橫向聯想、縱向剖析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看到今年四川高考作文題目,我本人深有感觸。我認為題中所蘊含的深意在於,現代社會非常強調“時間觀念”,將時間規劃得井井有條,提倡“有計劃的生活”,但這種看似追求高效的生活方式,似乎讓許多人也陷入了時間的困境當中。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壓力也越來越大,仿佛成為了“時間的仆人”。那麼對於這次的高考作文題,您是如何理解的、有著怎樣的思考呢?
蔣藍:其實今年的作文題目雖然隻有一句話,但已經給了考生們清晰的提示,也就是要探討當代人在管理時間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在我看來,現代人熟練地將時間切割細分、計劃管理,是對西方“時間管理學”之法的運用。這種方法有其可取之處,尤其是在社會轉型、快速發展的時期,十分有效。但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在對可持續發展的追求之下,對時間管理法的極致推崇,讓時間變成了一張束縛人生的密網,是一種不知進退、作繭自縛的做法。而中國的時間觀更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而這種依靠生命和自然的節律來生活的哲理,在今天絕不過時。
但是對於任何問題的思考,都需要保持辯証的思維。在時間管理方面,僅僅強調“慢”必然也是不可行的,想要成為時間的主人而非奴仆,不是一味地求快或求慢,而是在於順應自然的規律、感知生命的律動,讓生命與自然和諧統一。這就是作文的核心思想。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您作為一名著名作家,從事寫作工作幾十年,也有著豐富的知識積累和文學儲備,可以說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一次,您特意選取了中學入選篇目進行破題,但對於許多學生來說,在作文時仍然難以融會貫通運用所學。在寫作方面,您對他們有什麼建議嗎?
蔣藍:閱讀、學習是寫作的根基,不斷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必然要求。但除此之外,我認為平日裡就要特別注意養成“縱橫”的思維方式和思考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要學會打開思維,對所學內容進行橫向聯想、縱向剖析。比如,如果能夠從古人思想主動聯想到我們親身經歷的現代生活中的現象、從東方的時間哲學聯想到西方的時間管理學,從而進行深度的學習和分析,那麼一定會獲得很多的啟發,下筆時也不會再茫然了。(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趙子君 魏捷儀 黃雪鬆 澤登旺姆 實習記者 王茹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