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情幫扶 繪就德格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成都高新區交出新時代定點幫扶工作亮眼答卷

5月的德格,清寒伴著旭日高升,陽光照耀在雀兒山頂,一片金黃。
在成都高新區(簡陽市)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駐地,室外文旅產業蓬勃發展,室內隊員們關於援建工作討論熱烈:“項目建設時間緊任務重,要想辦法對施工中出現的難點逐個突破。”“‘六一’兒童節要到了,要策劃一次文藝表演,讓孩子們度過一個難忘的節日。”……
2021年5月17日,成都高新區(簡陽市)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以下簡稱“工作隊”)25名干部人才,奔赴近千裡,扎根德格,開啟了傾情幫扶之路。
2年來,工作隊切實以精准規劃引領精准服務,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著力推動鞏固德格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振興賦動能 幫扶落到項目上
走進德格縣溫拖現代農業園區,蔬菜大棚裡綠意盎然,各類瓜果蔬菜長勢喜人,村民色西和其他幾位村民正忙著採摘。
“我們這裡屬於山地寒溫帶氣候,蔬菜不容易生長,但現在建起了大棚和冷鏈配送及電商營銷中心,我們的高原有機蔬菜也能賣到成都了。”色西說。
依托溫拖現代農業園區,高原農牧民群眾不僅吃上了時令蔬菜,更增加了創收致富的新途徑。而這,還只是工作隊以項目賦能德格農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援建項目是推動德格發展的動力之一。“來到德格后,我們第一時間深入一線展開調研,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決定探索‘項目賦能’幫扶振興模式,把幫扶落實到當地振興發展最需要的項目上,加強德格自我振興的能力。”工作隊孫炯介紹,2年來,工作隊組織推動7大類41個對口幫扶項目按時開工,撥付資金1.84億元,推動德格縣醫院第二醫療區、德格縣敬老院等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援建項目帶動總投資5.73億元,帶動就業2600余人,優化3100名學生就學條件,改善提升近11000人醫療條件。
今年,成都高新區對口支援項目計劃資金1.3265億元,涉及產業就業、基本公共服務、基層治理、全域結對、區域合作聯動、人才智力援助等多個領域。目前,工作隊正結合成都高新區對口支援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規劃(2021-2025年),聚焦德格縣“三基地一平台”建設和“有機之縣”培育,創新推動牦牛產業集群發展,優化推進溫拖蔬菜現代農業園區等產業項目建設。
不僅如此,項目賦能幫扶模式還明確了成都高新區未來幾年對口支援德格縣的路線圖:“十四五”期間,成都高新區將直接投入幫扶資金5億元以上,並引進社會資金配套投入,實施改善城鄉村基礎設施條件、提升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民生服務保障能力三大賦能行動,帶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12%以上,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引領和示范鄉村振興,促進德格縣經濟跨越發展。
資源變資本 幫扶落到產業上
“叮叮當當、叮叮當當……”一陣接一陣的敲擊聲打破清晨的寂靜,在麥宿特色(民族手工藝)產業園區,手藝人一早就開始忙碌,有的在打磨銅像,有的在為佛塔著色,有的在鏨鑿小配飾﹔充滿民族特色的文化街上,游客已經在琳琅滿目的商鋪前游玩,挑選心儀的商品。
四川德格與西藏拉薩、甘肅夏河並稱為“藏族三大古文化中心”。在德格麥宿,傳統民族手工藝是源遠流長的一門文化技藝,家家戶戶就是一個個小作坊。來到德格后,工作隊配合德格縣相關部門,針對傳統民族手工藝發展,提出讓民間小作坊成為致富“大車間”的發展思路,加快麥宿產業園建設,進一步擴大藏族傳統手工藝的放大效應、提高脫貧增收成效。同時,工作隊還投資400萬元,扶持了德格服裝、土陶、木雕、銅鑄、唐卡、牛羊毛絨編織、金銀加工等11個項目,做強了鄉村振興產業支撐。
事實上,上述成果隻體現了工作隊幫扶成效的一小部分。2年來,工作隊用情用力,多方引導、匯聚資源,以實干和擔當交出了新時代定點幫扶工作的一份亮眼答卷:
多方聯動打通消費幫扶“最后一公裡”,將德格縣特產牦牛肉干和虎掌菌引入川香萬家農特產品體驗館(省館)線上線下銷售平台﹔
發動成都高新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採購、消費德格特色農產品﹔
2022年,淘寶、抖音、快手等各大網絡平台共銷售913.6萬余元的德格特色農產品,較2021年增長22.4%﹔
推動德格縣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省錦弘集團簽訂南派藏醫藥產業發展三方合作協議,探尋適合德格南派藏醫藥發展的全產業鏈發展路徑﹔
全力拓展德格文旅產業,配合中央電視台《麥宿手造》公益廣告、湖南電視台《天天向上》、浙江電視台《“食”萬八千裡》等節目拍攝,閱讀量突破1.1億次,各大社交平台相關小視頻播放量1.35億次,進一步提升德格了旅游形象﹔
協助成都高新區30家單位與德格縣36家單位建立全域結對幫扶關系,機關、街道、社區兩年捐資捐物231萬元,集中資源解決了部分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問題﹔教育系統選派15批次100多位管理、教學骨干,赴德格開展“校對校”幫扶工作,實地獻課70多節,開展線上教學教研聯動63場﹔醫療系統建立跨區域醫聯體“對口幫扶”關系,選派多名副高級職稱的專家,分三批實地參與醫療援建,助推德格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搭平台育才 幫扶落到志智上
“我上了王老師的地理課后,這次地理統考考了80多分,全校第一名﹔在甘孜州近2萬名考生中,第38名!”拿著新出爐的成績單,德格中學八年級五班的學生次乃青批非常興奮。
次乃青批的地理老師,是來自成都市玉林中學的教科室副主任、中小學高級教師王晉芳。王老師除了在學校管理層面的傳幫帶工作外,還先后承擔了歷史和地理的課堂教學任務,並帶出了一名優秀的徒弟——德格中學專職美術老師冷燕,冷燕在德格縣中學2021年新進教師賽課活動中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在對口幫扶過程中,我們針對德格干部人才‘瓶頸’問題,實施‘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孫炯介紹,兩年來,隊員們積極開展結對“傳幫帶”行動,發揮各自優勢特長,在崗位上至少“傳幫帶”1名本地干部人才,為他們傳授業務知識、工作技巧﹔同時,多次舉辦縣優秀年輕干部、鄉鎮團委書記能力提升培訓班等活動,加大本地干部人才的培養力度,兩年來,分類別、分批次培訓467人次﹔促成29名德格干部到高新區黨政、學校、醫療等系統跟崗學習,聯合杭州富陽區對口支援工作隊,組織了4批235人次赴成都、杭州、上海等地學習培訓,提升當地干部人才的綜合素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