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博主、線上講師、帶貨主播 數字分身正批量“上崗”

隨時隨地代替真人出鏡,不愁“拖更”的出鏡博主﹔不懼熬夜,能保証直播間24小時無休的帶貨主播﹔將人類從流水線式的視頻錄課工作中解放出來的線上課講師……今年以來,虛擬數字人在部分領域呈批量落地之勢,成為替人類分憂的數字分身。
出鏡博主是數字人
“這是我的首個數智人分身。”展示了一期由“本人”出鏡的短視頻節目后,數字經濟學者劉興亮告訴觀眾,視頻中與他形象、音色幾乎一模一樣,甚至同樣夾雜著山西口音的主播並非他本人,而是以他為原型制作的數字人。
劉興亮運營著一檔短視頻節目,更新頻率為工作日日更。一期兩分鐘左右的節目,在攝像師、化妝師等團隊成員配合的情況下,即便是他這樣做了七八年的“老司機”,也需要花費個把小時。而遇到出差、聚餐等情況時,保持日更就成為令他頭疼的事。數字人分身,解決了這個煩惱。隻需要輸入視頻文本,后台就能自動生成一期由“另一個他”出鏡的短視頻節目。
用上數字人分身的還有浙江樹蘭醫院的盛國平博士,他用數字分身輸出醫學知識科普視頻。按日更頻率,如果以“妝發+調試+錄制”平均每期節目花費兩小時來算,一周就可以省下14個小時,一年可節省近800到900小時,相當於省下30到40天的制作時間。
除了視頻博主,線上講師、帶貨主播、導游導覽等職業,也成了數字人批量“上崗”的熱門領域。幾天前,萬達集團首批數字人亮相,這些數字分身採用主播思僑形象,一人化身多種角色,例如主播小喬負責新聞播報和直播帶貨,小丹和小延負責數字導游。
“但凡時間寶貴的職業,都會有這個需求。”一位數字人行業從業者說。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虛擬人帶動產業市場規模和核心市場規模分別為1866.1億元和120.8億元,預計2025年分別達到6402.7億元和480.6億元,呈現強勁的增長態勢。
制作成本降至千元級
隨著擁有數字分身的智能化需求蓬勃生長,近兩年來,大批創業企業也涌入這一賽道。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虛擬人”“數字人”的相關企業66.2萬余家。其中,超九成的虛擬數字人相關企業成立於5年之內,超四成相關企業成立於1年內。隨著“玩家”增多,數字人的產品和市場成熟度也不斷提升。
高昂的制作和運營成本曾一度讓不少企業望而卻步。以此前火爆的“美妝達人柳夜熙”為例,據公開報道,其3到4分鐘的視頻制作周期為一個多月,視頻制作成本高達幾十萬元。如今,隨著技術進步,時長和成本都在持續降低。騰訊雲智能數智人產品總經理陳磊介紹,以前做一個數字人需要幾個月,去年是以幾周為單位,今年做一些2D小樣本數智人已經可以達到小時級,並且成本降至千元級別。
曾經復雜的訓練樣本數據採集,導致數字人定制過程長,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數字人的快速應用落地。陳磊透露,目前隻需要錄制3分鐘的真人口播視頻、100句語音素材這些“小樣本”,就能獲得與真人形象、語音近似的數字人。騰訊技術人員分析,“小(樣本)”的背后是“大”,基於自監督機制的通用多模態模型經過大規模數據訓練,可以將語音、文本與人像的表情、口型進行關聯。
數字化“平替”仍存短板
凌晨三點,因為失眠隨手打開了一個短視頻APP,卻發現直播間仍然有主播正在精神抖擻地帶貨直播。你能想到主播不是真人麼?今年2月,某火鍋店套餐團購的帶貨主播,就是一位隻要電腦有電就能工作的數字人,帶貨首秀中,2小時內賣出上百單。
從業多年的微媒數字會議CEO天狐透露,在直播電商行業,雖然當下數字人佔比並不大,但未來AI技術支撐下的數字人有可能替代掉70%到80%的線上主播。當真人主播不在線時,數字人分身可以替補上位,以較低的成本佔據用戶的閑時流量。
不過,並非所有用戶都對數字人抱有好感。“一旦發現不是真人在直播,我會立刻滑走。”曾經遇到虛擬主播的程女士說。另一位熱衷於在直播間購物的消費者告訴記者,自己通常是被主播極具特色的個人風格所吸引,而數字人主播即便再逼真,也很難復刻這種“人情味”。“一個很簡單的細節,你打在公屏上互動的語句,主播都看不懂、不會跟你互動,那還有什麼直播間的感覺?”她說。
此外,天狐坦言,日漸純熟的數字人技術在應用時也需要十分謹慎。他舉例道,如果數字人技術用在了某電視台主持人身上,一旦出現黑客侵入等問題,就可能會對主播的職業生涯產生極大影響。因此,在進一步規模化應用之前,數字人技術的安全性保障、數字人運營團隊權限的可控性、相關部門的立法監管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北京日報記者 孫奇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