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丹巴文旅產業發展研討會在蓉舉行

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成都5月9日電 (朱虹)今日,以“何以美人·遇見丹巴”為主題的甘孜丹巴縣文旅產業發展研討會在蓉舉行,來自四川省內的文旅專家、旅游學會等省級文旅行業協會、社會團體代表齊聚成都參加研討。
研討會上,專家圍繞丹巴文旅產業如何“出圈”“出彩”,如何為該縣文旅產業注入新活力,以及延伸文旅產業鏈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會上,丹巴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櫻向與會專家學者、行業代表介紹了丹巴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新時代丹巴的發展變化。李櫻表示,丹巴將以“春賞花、夏納涼、秋選美、冬沐陽”全域全季文旅節慶活動為依托,深入挖掘嘉絨特色文化資源,完善相關配套產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著力塑造“醉美丹巴”的旅游形象,讓“古碉·藏寨·美人谷——中國最美鄉村”的金字招牌谷享譽海內外,並誠邀社會各界到丹巴觀光旅游、交流洽談。
四川省旅游協會會長陳加林對近年來丹巴旅游業的發展大加贊賞。他表示,丹巴自然資源豐富,人文風俗多元,自2002年起,丹巴縣正式打出“美人谷”的名號,隨后更是成功創建了國家4A級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一大批文旅品牌,“中國最美鄉村——美人谷”享譽海內外,“古碉·藏寨·美人谷”已成為丹巴旅游業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更是丹巴文旅融合發展的“金字招牌”,對宣傳四川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展示了大美四川的文旅風情。
“作為嘉絨文化和東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傳承中心,丹巴應將多元文化作為創新文旅融合的基礎,持續推進民族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與山水、田園、村寨的深度融合。”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院長汪洪亮說,應打造以嘉絨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區。
“多元文化繁衍並存的丹巴,要持續打好美人谷這一品牌,通過節慶活動吸引更多游客!”四川省生態發展促進會會長李梅希望,丹巴能加大“文旅”向“農旅”邁進的步伐,將鄉村旅游、鄉村振興相結合、共促進。
據了解,近年來,丹巴縣舉全縣之力加快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 “農村就是景區、農業就是景點、農民就是旅游從業人員”的工作格局已經形成且落地見效,每年安排不低於500萬元的旅游發展專項資金﹔近3年,統籌整合各類資金6.39億元,補短板強弱項,大力實施“旅游+”“旅+游”戰略,推動農旅、文旅、工旅、研旅、藝旅等深度融合發展。從2015年到2022年,丹巴旅游接待人數從75萬人次增長到300.07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從7.4億元增長到33億元。全縣現有民居接待戶480多戶,床位1.5萬余張,旅游直接從業人員年均增收達2萬元左右,全縣群眾因旅受益達70%以上。旅游業已經成為縣域經濟支柱產業、鄉村振興希望產業、群眾致富陽光產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