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拉面哥”張奴合:免費送出的7000余碗拉面讓他的愛心延續

2022年12月27日07:4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免費送出的7000余碗拉面讓他的愛心延續

以愛之名讓愛延續

  “把老張的車賣了吧,先把車貸還完。”12月25日,接待完最后一批吃拉面的貨車司機已經是晚上8時,馬蘇飛趁著收拾桌子的空隙,和侄子丁強商量賣車事宜。丈夫張奴合已經去世,他的車沒了主人,當前生意冷清,車賣了估計生意還能堅持。在康定市進城口菜園子村有一家清真拉面館,國道318上來往的貨車司機吃上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牛肉拉面,是冬季在高原奔波時期待的口福慰藉。

  “拉面館是他的心血,再怎麼艱難,我們都會堅持開下去。”馬蘇飛看著牆上照片中那個做著拉面的身影——戴著小白帽、穿著藍色的外套,袖口拉到小臂處,露出的結實雙臂是長年累月使力和面、拉面留下的印記。

  拉面人是馬蘇飛的丈夫張奴合。張奴合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拉面哥”。2022年“9·5”瀘定地震發生后,開面館的張奴合關門歇業,帶著員工馳援震中磨西鎮。他每天在地震安置點和面、揉面、拉面,累計免費送出7000多碗拉面。

  然而,張奴合卻因突發腦溢血,於11月1日不幸離世,終年49歲。

  與人為善

  自己淋過雨,總想為他人撐把傘

  張奴合是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人,16歲開始,就天南海北外出打工,最常務工的地方是拉面館。“蘭州拉面的味道大同小異,學習入門的門檻也不高,快則一年半載,慢則三四年即可出師。拉面吃的也就是一個手藝。”馬蘇飛回憶,當初和張奴合相識時,他已經是一名手藝成熟的拉面師,后來結婚生子,兩人四處打工,兜兜轉轉積攢了10多萬元,並於2015年在西安市一處板房,開了第一家屬於自己的拉面館。張奴合負責熬湯、拉面、做菜,妻子馬蘇飛服務員、保潔員、收銀員一肩挑。兩口子忙碌又充實地經營著生意。

  后來,板房變為樓層鋪面,“加上后廚足足有70多平方米!”生意越來越好,兩人遂聘請來新的拉面師。於是同鄉肖勇加入。

  “老張和我認識五六年了,我雖為他打工,但老張為人和善,我們一直以兄弟相稱,無話不談。”細數過往和張奴合的相處,一旁的肖勇笑了起來,接過話頭,但眼眶有些濕潤,眼神裡含著哀嘆,“包括到康定做生意,也是老張確定后我們跟著就來了。”

  “9·5”瀘定地震發生后,肖勇同樣義無反顧地跟隨張奴合到震中馳援。“當年定西地震時,舅舅看到許許多多的人幫助家鄉,格外感動。於是這次,熱心腸的他一定要去地震災區幫忙。”對於張奴合馳援地震災區的行動,外甥丁強道出原委,此次瀘定地震,舅舅當天便確定要去,下午就收拾好物資——30袋50斤重的面粉、300多斤牛肉、一大桶辣子油、剛剛泡好的一箱脆蘿卜、揉面的案板、煮面的大鍋、電用灶……帶著全部家當和所有員工,張奴合於9月6日在磨西鎮貢嘎廣場安置點搭上了拉面攤,每天免費送出1000多碗面。一送就是7天,直至全部材料用盡。

  馳援震中

  連續7天,免費送出7000余碗拉面

  “地震發生后,無數逆行者挺身而出,不畏艱險沖到抗震救災第一線,我們深受感動。”這是在地震發生后,記者在磨西鎮貢嘎廣場安置點採訪張奴合時,他發出的感慨。7天時間,每天1000余碗,張奴合等6人免費為安置點群眾和志願者、救援人員等做牛肉拉面,確保他們能吃上一口熱乎、營養、健康的面食,幫助大家紓困解乏。累了困了,張奴合與妻子就擠在車裡瞇一覺,4名員工則在帳篷裡休息。

  “我是少數民族,民族團結一家親。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當時的張奴合一心做面,按他的話說,“我們自己困難一些沒關系,大家要吃飽,才有力氣抗震救災。”

  張奴合在西安的鋪面於去年10月關門。今年3月,他和家人來到康定市開了一家拉面館。雖然開店欠了10多萬元,但張奴合和家人還是在地震發生后,毅然到受災地區全力支援。

  記者在地震災區採訪張奴合時,據他介紹,在安置點免費做牛肉面,一天的成本大約6000元。吃過面的人都知道他的面地道、湯濃味鮮,還管飽。

  投桃報李,從震中返程那天,受災群眾向張奴合的車裡扔了各種吃食,“核桃、月餅、牛奶、面包……他回來后都跟周圍的鄰居分享了,他說這是災區群眾的心意。”馬蘇飛對於丈夫走到哪都能和周圍打成一片的熱情是佩服的,也是能在距離家鄉1000公裡外的甘孜開面館的緣由。

  如今,音容笑貌印刻在牆上,家裡留下的照片,很多是瀘定地震時媒體記者或者群眾為他拍攝的做拉面的場景。

  重新營業

  各方送來“照顧生意式”的悼念

  感動於張奴合的善良熱心,在他突然離開后,大家紛紛前來看望他的家人。“家鄉來的4位朋友剛剛離開,都來看看他生前最后待的地方。”馬蘇飛的話語裡,懷念綿長。

  連日來,“地震送出7000碗面的‘拉面哥’張奴合去世”的話題沖上多個平台熱搜榜,多家媒體陸續報道相關信息,專程到店吃面的人絡繹不絕。前段時間,記者在張奴合生前經營的面館門口,看見停滿了汽車,一群群食客涌向店內。

  “大家聽到他離世的消息,都很震驚,知道張家比較困難,就以‘照顧’生意的形式前來店裡悼念。”當時,馬蘇飛告訴記者,前一日,有一位開大巴車的駕駛員來店裡吃了一碗拉面,直接用微信掃了一百元,馬蘇飛本想退還,駕駛員大哥已匆匆離去。

  “大家會點上一碗拉面,結賬時多付錢,幾十元、幾百元不等,嫂子特別感激!”這些天一有空就到店幫忙的張奴合同鄉丁恆龍說,聖潔甘孜除了大美,更是片大愛之地。

  近段時間,甘孜州相關部門、單位到店慰問,公益組織、團體上門捐助,省、州媒體前來報道,干部、群眾舉家前來吃面……社會各界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為“拉面哥”家庭送一份愛心。

  “解決就學、送募捐款、‘預訂一碗面’幫扶計劃……”馬蘇飛和外甥丁勇細數著大家的幫助,感恩每一份熱心。

  實在與仁厚,是大家對張奴合的評價,與人為善更是他的生活准則。“舅舅生前跟所有員工說過,凡是遇到有困難的人來吃面,不需要跟他溝通,可以直接為顧客免單。”如今,丁勇還在踐行這項准則,有困難,他和舅媽依然會義無反顧搭把手,“舅舅愛做好事,我們會繼續做下去!”

  人物名片

  張奴合

  1973年出生,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人。2022年3月10日,張奴合在康定市爐城街道菜園子村開了一家蘭州拉面館。“9·5”瀘定地震發生后,張奴合關門歇業,帶著員工馳援震中磨西鎮,免費為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送出7000多碗拉面,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拉面哥”。

  10月下旬,張奴合突發腦溢血,於11月1日不幸離世,終年49歲。(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珍)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