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各地基層“哨點”調整工作內容,為患者和發熱門診“分憂”

2022年12月24日09:32 | 來源:川觀新聞
小字號

“流動診療車”為村民提供服務。龍泉驛區衛健局供圖

  12月23日14時30分,一台白色“流動診療車”停靠在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鎮龍泉湖村。車內,一名醫師先后給37名村民進行病情評估、初步診斷、分類處置、開具處方、完成配藥並給予指導。就在前一天,這台車還“流動”去了該鎮美滿村,為38名村民提供了上述服務。

  “從接受診療、開方、繳費到配藥,最快5分鐘就可完成,村民不必再到醫院排長隊購藥,一次就能開取定量對症治療藥物。”山泉鎮公立衛生院院長陳權富說。

  在龍泉驛區衛健局指導下,山泉鎮公立衛生院將“健康快車”改造成了流動診療車,主要為滿足山區群眾的就診需求,解決群眾到大醫院就醫排隊等候時間長、交通不便等問題。

  這也是我省基層醫療機構主動作為,分流大型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壓力的縮影。12月23日,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了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5項措施,提到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個體診所、門診部等醫療機構,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接診發熱、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分流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壓力等。

  當前,各地基層醫療機構的接診情況如何?12月21日至23日,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調查。

“流動診療車”為村民提供服務。龍泉驛區衛健局供圖

  減壓:

  基層“哨點”工作內容有調整,保障發熱患者和其他病人的就診需求

  “彭醫生,我再休養兩天,就能來繼續做康復治療了。”12月22日下午2點過,巴中市巴州區江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彭江接到64歲患者陳鬆柏打來的電話。

  陳鬆柏是一名腦梗住院病人,長期在江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康復治療。12月15日早上,他照常來找彭江做康復治療。“當時,他狀態就有點不對勁,渾身乏力、伴有頭暈症狀。”彭江當即給陳鬆柏做了新冠抗原檢測,顯示為弱陽性。在彭江建議下,陳鬆柏到了上級醫院住院治療,如今他已出院回家,病情大為好轉。

  像陳鬆柏這樣的病人,江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天要接診上百個。“12月12日后的一周時間裡,病人數量最多,醫護人員不得不8人一組實行三班倒輪崗。”江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志紅介紹。

  病人數量的“激增”,都江堰市幸福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楊鴻和成都市錦江區三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齊榮也有直觀感受。“以前來發熱哨點診室的最多100多人,現在最多時有700多人,這兩天穩定在500多人。”楊鴻說。“近一周來,我和同事的手機一直響不停,晚上十一二點接到居民們打來的咨詢電話也是常有的事。好幾個百人微信群裡,時不時的有問題和疑惑,我們就在群裡進行解答、提供幫助。”劉齊榮說。

  一些基層醫療機構也想出辦法應對壓力。“我們從本周二開始,門診日接診數量從原來的130人左右,下降到40人左右,因為我們大部分工作都通過熱線問診和家庭醫生線上隨訪進行。”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衛生院副院長盧超介紹。

  記者調查發現,作為基層醫療“哨點”,自12月以來,多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內容有了相應調整。據多名基層醫療機構負責人介紹,現在要加強對轄區內重點人群(老年人、孕產婦、重症殘疾等)的摸底調查和疫苗接種工作,同時要保障發熱患者和其他病人的就診需求。服務內容囊括咨詢問診、心理疏導、防治處方、藥品配送、合理用藥等。“以家庭醫生為例,在原有對患者進行慢性病管理基礎上,我們增加了對發熱患者的服務,提供退熱藥,並按實際需要量進行分包銷售,確保轄區內更多發熱患者的退熱用藥保障,對新冠感染者提供用藥指導,進行健康宣教。”宜賓市江安縣江安鎮衛生院執行院長肖志堅說。

醫護人員為市民看病。都江堰市幸福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亮點:

  做好“最近一公裡”服務,患者不出院子就能看病拿藥

  發熱患者增多,基層醫療機構的工作內容也隨之發生變化。記者了解到,在此背景下,多地主動作為、自我加壓,探索了一系列亮點服務,做好“最近一公裡”服務。

  主動提供送藥、送服務上門。“從12月19日開始,我們組織家庭醫生團隊進3個小區,將‘發熱哨點診室’關口前移進小區,帶上‘緊缺藥’給大家開藥並指導合理用藥。有的市民不缺藥,我們就教他如何對症選藥。”楊鴻說,12月22日上午,在都江堰市幸福街道岷江路社區一小區,她的同事們還給市民們送上“大鍋湯”。在江安縣江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也針對正常、體弱、兒童3種類型人群提供新冠預防中藥方,免費向群眾提供中藥湯,並提供熬制和外送服務。

  發放“愛心小藥包”也是基層家庭醫生提供的一種服務。前不久,一個裝有止痛藥品的“家庭醫生愛心小藥包”發到成都市錦江區三聖社區部分居民手中。“對簽約的居民和重點居民,我們免費提供給他們,並指導他們進行對症治療。”劉齊榮說,不久前,當地緊急調撥了一批對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藥品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這些醫生拿到藥后自發地制作成“有愛”的小藥包送給了市民。

  還有基層醫療機構為不同人群提供著精准醫療服務。成都市武侯區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曾慶秋表示,她所在中心根據轄區居民不同需求做了三大分類——分人群、分層級、分場景提供服務。

  以分人群為例,她們會根據有無基礎疾病、年齡、疫苗接種情況來對人群進行分類,重點關注殘疾人、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家庭醫生會對這些特殊群體進行一對一的持續性服務。“以分層級舉例,比如基礎疾病控制得較好的人群,我們就引導他們居家自行服藥,家庭醫生團隊也對其進行線上和線下指導﹔需要到中心、發熱診室來做一些輔助檢查的人群,家庭醫生就與他們進行面對面診療等。” 曾慶秋說,目前她所在團隊醫生都會按照標准和流程來為轄區居民提供服務。

  採訪中,多位基層醫療機構負責人也坦言,應對當前工作也有不小壓力。“目前就診患者比較多,醫務人員因病缺崗情況也比較明顯,家庭醫生同時承擔繁重臨床工作,加之近期電話咨詢量大,基層醫務人員在超負荷工作。”都江堰市衛健局副局長何錫堂呼吁,希望大家多多關心關愛一線醫務人員,給予基層醫務人員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底伊樂 川觀新聞記者 魏馮 寧寧 曹凘源 鐘帆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