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龍村“麻”三變
臘月將至,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東岳鎮騎龍村的“年味”來得比去年更早一些。種植藤椒的村民率先殺年豬慶祝今年大豐收,按照村子習俗,“二麻兄弟”李玨良和穆元奎也受邀參加了“殺豬宴”。
今年41歲的李玨良是騎龍村黨總支部書記, 51歲的穆元奎是洪雅煙草一名客戶經理,相差10歲的兩人因藤椒結緣,見証了騎龍村15年藤椒產業發展之變。
思想轉變:從經驗照搬到“本土化”探索
洪雅縣已有2000多年藤椒種植的歷史,享有“中國藤椒之鄉”的美譽,本地人素來喜歡以藤椒調味,騎龍村每家都有種植藤椒的習慣。
2007年,退伍后到日本農協進修2年的李玨良返回了家鄉。離鄉多年的李玨良一直惦記著家鄉的“麻味兒”,回鄉后立即承包了20畝地,准備將在日本行方市所學的現代農業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推廣到藤椒種植業,增加父老鄉親收入,為騎龍村開辟一條致富路。
然而土壤、氣候等差異太大,“他國經驗”並不適用於“本土”種植,脫離“本土化”的現代模式也不具備照搬復制推廣的條件,李玨良的投資未見成效,不到一年就虧損了。李玨良打趣地向妻子宣布:“騎龍村麻工程”第一階段“麻”了(本地話,意為“失敗了”)。
好在當過兵的李玨良性格堅毅樂觀,加上妻子在旁鼓勵與陪伴,他“激進”的心漸漸“慢”了下來。李玨良靜心思考一番后,縮小了藤椒種植規模,以“試驗地”的模式進行騎龍村“本土化”探索。
惠民服務:從單一散戶到供銷合作社
2008年,夫妻二人開了一家副食店,取名“惠民超市”,也因此認識了洪雅縣煙草公司的客戶經理穆元奎。
聊天中,李玨良偶然發現這個大他10歲的“穆經理”對種植藤椒也有幾分“心得”,便有心向他討教。面對這個愛笑健談、熱心發展家鄉產業的小伙,腼腆的穆元奎十分佩服,也決心為家鄉干點實事,兩人一拍即合。
穆元奎在日常走訪東岳鎮鄉鎮客戶時趁機幫忙了解藤椒種植情況、市場行情、困難瓶頸,收集一些民意實情。
2014年,李玨良加入網格員隊伍,店鋪全都交給了妻子打理。2018年,洪雅縣政府實施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大力推進“一樹椒”等“六個一”工程,但洪雅的藤椒收購卻依舊處於零散狀態,未形成規模化、平台化管理,種植戶們總被銷售難、運輸難的問題困擾,每逢採摘稱重、收購結款,還易出現混亂和糾紛。
洪雅煙草推行的卷煙零售戶自律互助小組給了李玨良很大啟發:“能不能成立一個合作社,形成標准化的稱重、銷售、結款流程,既為種植戶們謀福利,又讓企業享便利呢?”他開始轉變傳統的單個農戶“獨自耕種”思維模式,尋找“抱團”發展的可行性。
2020年6月,在縣聯社的指導下,洪雅縣豐採四季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由李玨良擔任理事長。合作社採用“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產業結構模式,面向全縣種植戶免費提供藤椒收購一條龍服務,解決農戶銷售和運輸難題。而李玨良及特邀專家也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分享藤椒種植經驗,提高農戶種植水平。
打通壁壘:從傳統營銷到數字賦能
2021年,被任命為騎龍村村主任和黨總支書記后,李玨良又開始尋找“騎龍村麻工程”新階段的發展方向。
穆元奎又給“騎龍村麻工程”帶來了新點子——支部結對共建。9月中旬,李玨良邀請洪雅縣煙草專賣局黨支部前往騎龍村參觀交流,雙方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數字營銷”“惠民服務”等話題開展討論,依托洪雅縣農網+城網數字門店,為騎龍村農產品提供惠民服務展銷平台,輻射全市數字門店,減少產、收、運、銷成本,增加農民收入。
這次,“騎龍村麻工程”升級到“魚稻共育”循環農業模式,除了藤椒,還新添了生態大米、本土白酒等農產品。“二麻兄弟”隊伍也從李玨良、穆元奎兩人擴展到煙草和騎龍村兩個支部。
“今年騎龍村供銷合作社種植銷售藤椒440噸,營業收入410萬元,同比上年社員增收60余萬元……”務實的李玨良用數據回答了騎龍村藤椒產業的發展變化。(卓雪、劉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