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旅游>>樂游四川

全方位守護生物多樣性之美

“雲游”大熊貓國家公園 見証“人退貓進”

2022年12月09日09:15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雲游”大熊貓國家公園 見証“人退貓進”

  近年來,隨著中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動物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治理方面,四川也拿出了“四川方案”。2021年10月12日,地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這不僅是我國首次以單一物種名稱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更是一個被“傘護”的生態家園。2.7萬平方公裡的“公園”范圍內,得到保護的不僅是大熊貓,還有8000多種伴生動植物、1600余種同域珍稀動物隨大熊貓的保護而得到“傘護”。

  一年過去了,在四川、陝西、甘肅的大熊貓棲息地,一些變化正在悄然發生。2022年12月8日,“生物多樣性之美”網絡主題活動暨國家公園媒體行在四川以“雲發布”的形式啟動。讓我們通過圖文、視頻的形式,帶大家一起“雲游”大熊貓國家公園,看見生物多樣性之美。

  405個

  成都片區埋設樁體405個

  確界定標讓公園管理更規范

  “您已進入大熊貓國家公園,請注意保護野生動物。”從成都出發,一路向西,80余公裡外的崇州市文井江鎮雞冠山村,藍底白字的提示牌下,一塊醒目的界樁立在路旁。

  確界定標,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對規范公園管理、落實嚴格保護、強化分區管控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2月,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印發文件,宣布正式啟動大熊貓國家公園打樁定標工作,而成都管理分局的這項工作去年就已在崇州片區開啟。大熊貓國家公園崇州片區總面積280平方公裡,其中核心保護區145平方公裡,一般控制區135平方公裡。

  通過界碑、界樁、電子圍欄和公共表示識別系統等保護設施,對大熊貓國家公園按照管理目標、用途及管控強度,劃分為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實行差別化用途管制。

  截至目前,成都片區埋設樁體超過400個,其中界碑17個,界樁315個,區樁71個。崇州片區碑樁已於2021年12月完成埋設並通過預驗收,都江堰、彭州、大邑片區預計將在本月完成樁體埋設。

  6個

  建成6個人工洞穴

  為大熊貓提供“庇護所”

  一隻成年大熊貓獨自出現在人工飲水點附近,時而趴在水池邊喝水,時而仰臥在草地上嬉戲玩耍。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工作人員對紅外線相機進行數據採集整理時發現,安裝在龍池小草坡海拔2600米的兩台紅外線相機,同一天多次拍到野生大熊貓的身影。

  近年來,隨著棲息地生態保護力度加大,大熊貓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監控鏡頭裡。

  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建設以來,成都管理分局不斷加強所屬片區生物多樣性監測和生態保護修復,打造以保護大熊貓為核心的生態家園。

  2020年,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與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合作開展了大熊貓野外產仔人工洞穴建設及后續紅外相機監測項目。據介紹,該項目為大熊貓及其同域動物提供野外繁育場所,尤其是在大雪覆蓋的冬季,人工洞穴更是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庇護所。

  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龍池管護站站長朱大海介紹:“我們共修建了6個人工洞穴,希望大熊貓產仔的時候能夠充分利用洞穴。”

  人工洞穴設置一年后,工作人員對附近紅外相機進行數據收集整理,發現以大熊貓為代表的野生動物在人工洞穴內活動頻繁,已完全接受了人工洞穴。紅外相機先后監測到大熊貓、四川羚牛、川金絲猴、林麝四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造訪人工洞穴。

  野生動物對人工洞穴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大熊貓等野生動物野外繁育庇護條件不足的問題。

  1.3億元

  成都片區推出野生動物肇事保險

  第一年的保額達1.3億元

  南岳社區是都江堰市龍池鎮最偏遠的社區之一,共有居民340戶,有56戶居民常年居住在深山中,王昌全就是其中之一。

  “那天本來想上山去收點蜂蜜的,結果走近一看,現場一片狼藉,有近20個蜂箱完全損壞。”王昌全回憶道,“可能是黑熊把蜂蜜給吃了。”其實類似的場景他已經見過很多次了,他的蜂箱每年都會受到至少兩次猴子或者黑熊的“光顧”。

  但是這一次與以前不同,王昌全想起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管理分局為大家購買的“野生動物肇事保險”。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拿出“野生動物肇事保險理賠須知卡”,卡片上詳細說明了報案流程、拍照取証要求以及工作人員聯系方式。按規定上報后,很快王昌全就收到了賠付3240元,所有操作流程均通過手機完成。

  為化解野生動物肇事危害帶來的矛盾,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管理分局推出了“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野生動物肇事保險”,為成都片區內的居民和游客提供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保障時間從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第一年的投保金額為60萬元,保額達1.3億元。

  王昌全是該保險生效以來的第一位理賠對象。“有了保險兜底,我們農戶會更加安心,還會主動擔當起保護野生動物的責任。”他說。

  60人

  成立共建共管委員會

  60名居民化身熊貓“守護者”

  “今年之內,我們要讓大熊貓文化走廊落地,以全域旅游推動雲華村成為名副其實的雪山下的熊貓村。”2022年3月18日,大熊貓國家公園雲華村共建共管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雲華村召開。

  為了更好地從觀念和生活方式上引導原住民參與生態保護,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管理分局以大邑縣西嶺鎮雲華村、都江堰市龍池鎮飛虹社區為試點,率先成立了由政府主導、管護總站參與、村(社區)兩委牽頭、村民為主體、公益組織協作、學研企賦能的共建共管委員會。搭建社區共商共建共管平台,創新村民自治管理模式。

  通過實施大熊貓國家公園集體資源與社區人為活動巡護監測試點項目,2022年至今各總站聘請原住民60人,簽訂巡護監測協議,組建集體資源與社區人為活動巡護監測隊,每月開展不少於4次的巡護監測。

  從原住民到熊貓“守護者”,為了讓大家更好地適應新身份、開展工作,2022年2月至3月,都江堰片區、彭州片區、崇州片區、大邑片區還針對巡護監測隊員開展了巡護監測培訓,教大家如何識別野外痕跡、進行信息收集處理,並在野外進行GPS使用、紅外線相機安裝、野外植物識別等技能實操。

  34座

  34座小水電站關停

  飛瀑奇觀再現西嶺雪山

  走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大邑片區,十余條飛瀑猶如一條條珍珠項鏈點綴於山間。

  “太不容易了,沒想到還能再次見到小飛水瀑布。”曾澤軍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大邑管護總站副站長,參與大熊貓保護工作長達20年,他也成為了大熊貓家園保護力度不斷增強的“見証者”。

  2021年,為夯實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本底,還原國家公園“原真性”,四川多部門共同制定《大熊貓國家公園小水電清理退出實施方案》,成都片區陸續開展小水電清理退出工作。目前,成都片區36個小水電站退出計劃當中,已有34座小水電站正式退出。

  伴隨著小水電站的關停,山上一些消失的景觀再現,落差300多米的大飛水瀑布,落差150米、寬度達60至70米的小飛水瀑布,曾經的涓涓細流變成了湍湍急流。

  伴隨著消失數十年的“千年飛瀑”勝景重現西嶺雪山,大邑這座雪山小城發生著實實在在的變化。大邑生態底色更亮,游客越來越多。

  大熊貓國家公園設立一年來,像這樣“人退貓進”的例子發生在四川的許多鄉村。水電站、煤礦、木材廠被關停,村民放下了賴以生存的鋸子、鐵鏟,一臉愁容下山,卻又在大熊貓和生態越來越好帶來的新商機裡展露笑顏。而在這一退一進之間,一幅關於生物多樣性之美的畫卷正在四川的綠水青山間徐徐展開。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於婷

(責編:彭茜、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