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大批“國之重器”翱翔藍天 羅陽從未遠去

2022年11月25日09:3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飛鯊嘯天海 浩氣薪火傳

藍天碧海間,威武壯觀的“遼寧艦”甲板上,兩名“黃馬甲”揮動信號旗:“走你!”一架殲-15艦載戰斗機直沖雲霄。

一時間,又酷又帥的“航母style”風靡四方,這一幕定格在2012年11月23日,殲-15艦載機首次成功降落航母“遼寧艦”,一舉突破了滑躍起飛、阻攔著艦等關鍵技術,完美上演了“刀尖上的舞蹈”。

沉浸在成功喜悅中的人們沒有想到,兩天后,一個巨大的噩耗傳來:11月25日,年僅51歲的殲-15研制現場總指揮、航空工業沈飛掌舵人羅陽突發疾病殉職,甚至來不及喝慶功酒,來不及和母親、妻女說聲再見。羅陽被授予“航空報國英模”稱號。

——————————

才見霓虹君已逝,英雄謝幕海天間!足以告慰英雄的是,十年來,中國戰斗機實現了從陸基向海基、從近海到遠海的跨越,中國海上沒有艦載機的時代成為過去。十年間,殲-15、殲-20、運-20、殲-16和空警-500、轟-6K……一大批“國之重器”翱翔藍天。戰機呼嘯,海天之間,羅陽從未遠去。

“刀尖上舞蹈”為艦載機插上凌空“翅膀”

十年過去了,很多人還記得那天羅陽離艦時疲憊的背影。為了讓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型艦載多用途戰斗機早日翱翔藍天,在試飛任務最后沖刺的1個月,他每天工作近20個小時,心臟負荷達到極限。生命的最后7天裡,羅陽一直在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上忙碌著,看著即將在艦上首次起降的殲-15艦載機,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樣,滿心喜愛、期待,又充滿無限牽挂。

艦載機是航母的靈魂,也是衡量航母戰斗力的重要標准。被稱為“飛鯊”的殲-15由數十萬個零件組成,從圖紙到整機,歷經一次次試飛、一次次調整,從人員安排到設備更新,整個過程中遇到重大問題都需要羅陽指揮決策。“必須想辦法”是羅陽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遇到每一道科研難關,他的態度都是“我們沒有任何選擇,必須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航母艦載機機翼必須能夠折疊,而燃油、液壓、操控各個系統都要通過折疊部分,無論機翼怎麼折疊,這些系統都要正常工作,內部結構特別復雜,技術難度非常大。攻關的日子裡,羅陽每天都會在工作現場,手裡總是拿著兩個本子,一個是攻堅項目進度表,另一個本子上寫滿密密麻麻的計算數據,還有他對諸多技術難題的解決設想。大家開玩笑說,羅總是一手拿著“催賬單”,一手拿著“錦囊妙計”。在羅陽的帶領下,折疊翼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零部件做了一套又一套,技術釘子被一個個拔掉,中國航空人終於為自己的艦載機插上了收放自如的“翅膀”。

十年間,中國戰機實現歷史性跨越,有這樣一組數據:殲-10從立項到服役,一共用了18年時間﹔而第五代戰機殲-20,僅用7年就完成了從首飛到列裝的歷史跨越。

這背后,凝結了新一代航空人的無數心血和汗水。羅陽精神如一座精神航標,不斷傳承發揚光大,他所倡導的“嚴、慎、細、實”工作作風已滲入航空人的血脈。在羅陽精神感召下,一批批有志青年加入到航空報國行列中。

2013年5月3日,航空工業“羅陽青年突擊隊”正式受旗出征﹔同年6月8日,航空工業沈飛成立第一批“羅陽青年突擊隊”,在羅陽戰斗過的地方高高擎起航空報國旗幟,接續奮斗。其后,越來越多的“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活躍在科研生產一線,越來越多的“羅陽青年突擊隊”隊旗懸挂在型號攻堅現場。成飛、昌飛、西飛、哈飛、陝飛、導彈院……數十萬青年投身“決戰決勝,羅陽青年突擊隊在行動”主題活動。至今,已有1.5萬多支“羅陽青年突擊隊”奮戰在航空工業一線,在“急難險重新”任務中勇挑重擔,沖鋒在前,讓中國戰鷹高飛遠航。

用“工匠精神”研制裝調一架架“大國重器”

“你們以羅陽同志為榜樣,扎根航空裝備研制一線,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攜手拼搏奉獻,這種團結奮斗的精神非常可貴。

十年間,羅陽精神激勵著一支支“羅陽青年突擊隊”在崗位建功立業,用工匠精神研制裝調著一架架“大國重器”。

“作為完成各項任務的‘尖刀’,哪裡有急難險重任務,‘羅陽青年突擊隊’就出現在哪裡。一面面‘羅陽青年突擊隊’隊旗正是航空報國精神、羅陽精神接續傳承的真實寫照。”方文墨是沈飛第一批“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他的工作是為殲-15艦載機加工高精度零件,加工精度挑戰著世界級水平。今天的殲-15艦載機上,大量標准件都是他和工友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飛機是一種高精尖的特殊產品,精度要求極高,哪怕是少裝一個鉚釘、出現一根頭發絲粗細的誤差,后果都不堪設想。在工業化時代,盡管大多數零件都可以自動化生產了,但有些戰機零件因為數量少、加工精度高、難度大,還需要手工打磨。今年38歲的方文墨是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他用手工精密銼削的方法創制出“文墨精度”。2018年,他又把精度提高到頭發絲直徑的約一百二十五分之一。

飛機線束被譽為戰斗機的“神經系統”,擔負著全機輸配電功能和信號傳輸功能,直接影響戰斗機的性能。用一雙雙巧手為殲-20搭建“神經系統”的,是航空工業成飛的“娘子軍”,這支由線束制造骨干組成的“羅陽青年突擊隊”,積極攻克線束制造“卡脖子”技術難點,以隊長李玲鈺名字命名的“屏蔽線剝線法和焊錫環加工法”已成為業界絕活兒。

直徑0.2毫米僅有3根頭發絲粗細的鐵絲,蒙眼穿過直徑相差無幾的針眼,隻需要幾秒鐘,這是孫志強參加工作十幾年每天都要練習的技能。戰機是高度集成的精密系統,很多時候在對飛機裝配檢修時,操作空間非常狹小,有的航電系統零件甚至無法直接看見,檢修隻能憑借經驗和手感。

在沈飛總裝廠,將飛機零部件組裝成整機並進行調試,是孫志強的主要工作,作為維修電工和飛機裝配兩個工種的高級技師,好比給飛機“看病”的神經外科和循環內科醫生,摸透飛機的“脾氣”,才能保障飛機操作系統各個功能正常工作。

十年前送別羅陽的那一幕歷歷在目。“我和同事們走出廠房,大家送他最后一程,很多人泣不成聲。那一時刻,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航空人的使命擔當、責任奉獻。”孫志強說。

“航空報國是使命,而不是榮譽”

“當我叫你英雄的時候,我已淚流滿面。”歌曲《我的英雄》中如此贊頌羅陽。而在羅陽妻子王希利眼中,丈夫是個普通人,“要是羅陽不走,他和大家是一樣的”。

20年設計飛機、10年制造戰鷹,從一名普通的飛機設計員成長為殲-15等若干重點型號戰機的研制現場總指揮。每一次飛機起飛前,羅陽的手心裡都攥著汗﹔每一次飛機落地時,他都會熱淚盈眶。

羅陽奮斗過的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沈飛為中國貢獻了殲-6、殲-8等幾代主力戰機。近年來,作為我國重要的殲擊機制造基地之一,沈飛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型號任務。 羅陽生前在接受採訪時說:“沈飛的責任實質是國家責任,企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人的特殊性。和一般企業相比,沈飛有8個字:‘恪盡職守、不負重托’。”

獻身航空30載,羅陽的初心使命從未改變:“我們最大的追求就是通過努力,讓我國的先進戰機能夠早日裝備部隊,使我國的國防工業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烙刻在羅陽心中的一句話是:“航空報國不是一種榮譽,而是一種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隨著一束耀眼的激光靈動飛舞,一件件形狀復雜的金屬零件像被施了魔法般橫空出世……沈飛有個能夠為戰機“打印”零件的神奇工廠,在這裡,一件件形狀復雜的金屬零件不是切削打磨出來的,而是一點一點“長”出來的。這項神奇的制造技術被稱為激光增材制造,是3D打印技術中的一種。

2012年,殲-15成功著艦之時,受到羅陽精神感召,李曉丹博士畢業后加入沈飛。她立志推進增材制造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在航空制造業的應用,提高效率,提升性能,解放設計,讓未來的戰機擁有更多可能性,飛得更快更高。

每一架新型戰機凌空騰飛,創新技術都是最強勁的助推“燃料”。

每次聽到“胖妞”的消息,胡洋都不禁“自豪感爆棚”。他和團隊成員裝配的運-20,一次次完美地完成國家重大任務。胡洋是中航西飛最年輕的90后工匠,如今已成為運-20飛機機身數字化裝配的領軍人物。

機身調姿對精度要求極高,數字化裝配是通過數字化系統對機器人進行適配、調試,引導它們順利完成飛機的調姿、制孔等工序。運-20機身全長50米,各個部位偏差不能超過0.5毫米,這就好比在大象身上不能出現一隻螞蟻腿大小的誤差。胡洋帶領團隊實現了大飛機機身數字化裝配零的突破,效率提高百倍的同時,精度能達到毫米級,為國產大飛機制造貢獻中國精度和中國速度。

十年后的今天,被網友驕傲地稱作“我們的戰神”的殲-15,已經隨著中國航母挺進深藍,從遼寧艦飛向山東艦,作為航空母艦最主要的尖兵利器,共同捍衛祖國的和平與安寧。作為航母編隊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從首次著艦,到晝夜起降航母﹔從海空突擊訓練,再到伙伴式加受油﹔從單艦到多航母時代,它的每一個飛躍,每一項探索,都刷新著航空工業的第一次,書寫著令世界贊嘆的中國速度。

殲-20批量列裝,運-20遠航海外,直-20旋舞高原,殲-15戍衛海天……十年來,中國戰機加速迭代,展現著航空領域的中國力量。藍天碧海間,中國戰鷹從未像如今這般群星璀璨,列陣長空。

今天,在沈飛總裝廠大門外,羅陽的塑像靜靜佇立,目光望向遠方的機場跑道,一架架戰鷹在他深情的注視下誕生,在他飽含無限希望和眷戀的目光中展翅高飛、翱翔藍天。他一直傾聽著鷹擊蒼穹的轟鳴,凝望著新一代航空人的不懈奮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崔麗 吳曉東)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