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決戰四季度 大干一百天

拼!闖!創!瀘州瀘縣發起“競速跑” 沖刺全年目標

2022年11月16日18:3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加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加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自“決戰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攻堅行動開展以來,瀘州市瀘縣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部署安排,積極推動縣域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奮力沖刺全年目標任務,千方百計保障民生,全力做好“民心守護”工作。

推動物流體系建設

圍繞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川派餐飲創新發展先行區、省電商新業態基地等項目建設,瀘縣充分撬動社會資金投入,推進電商公共服務、三級物流配送、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電商人才培訓5大體系建設,升級特色餐飲商業街,打造網紅餐飲店、網紅打卡地,推動餐飲企業數字化轉型,拓展線上營銷渠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截至目前,縣三級物流共同配送體系已完成快遞物流分揀設備設施安裝,已簽訂快遞物流企業整合協議5家,已選址和建設電商及物流配送站點88個,規劃出9條快遞物流專線。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完成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升級、電商直播基地改造,完成大數據軟件系統安裝和投用。農產品進城公共服務體系已完成10000平方米農產品加工中心和生鮮冷鏈配送中心改造,工業品下鄉流通服務體系已完成10家瀘縣傳統商貿流通企業轉型升級。

加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狠抓再生稻、秋洋芋等晚秋糧食挖潛生產,全縣蓄留再生稻51.2萬畝,有收面積47.7萬畝,再生稻總產突破8.5萬噸,產量位列全省第一﹔推動全縣種植秋洋芋面積11.5萬畝,打造25個秋洋芋高產示范片,預計產量將達到10萬噸以上,預計全年糧食產量在56萬噸以上。

同時,瀘縣狠抓生豬穩產保價工作,統籌利用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等項目資金,以“以獎代補”的方式加快標准化生豬建設進程。2022年,瀘縣新建年出欄60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4個,新增產能3.2萬頭﹔預計全年出欄生豬103萬頭,同比增加3%。

持續做好全民健康工程

全縣健康體檢27萬人,並分人群開展健康管理﹔免費地中海貧血篩查3210人、唐氏篩查784人、無創DNA產前篩查49人、新生兒48種遺傳代謝病篩查1244人、宮頸癌HPV篩查28513人。

目前,瀘縣按進度完成民生實事事項,為75.78萬常住城鄉居民提供12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完成9370名農村適齡婦女免費宮頸癌、乳腺癌篩查服務﹔有序推進省級普惠托育項目,2家公辦幼兒園通過改建新增普惠性托位150個。

加裝電梯,溫暖民心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的決策部署要求,進一步方便老舊小區群眾出行,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在各部門合力推動下,瀘縣電梯增設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33台。在建設過程中,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提前介入,同時聘請監理公司全程把控質量。

瀘縣將持續做好群眾意見收集和溝通銜接工作,扎實開展走訪入戶宣傳,確保將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全面推廣,解決人民群眾“上樓難”問題。

利民便民,新建瀘縣城東生態公園

瀘縣積極貫徹落實民生福祉,新建位於瀘縣縣城中心的瀘縣城東生態公園。項目主要由公園廣場兼社會停車場構成,新增生態停車位130個,其中無障礙車位2個、充電車位26個﹔建筑總面積為932.73平方米,含公廁、服務及公益活動中心,配套建設海綿下沉綠地及雨水花園2867平方米。同時,結合抗震要求,將抗震設防烈度設計為6度。

目前,該公園土石方、雨污管網已基本完成,公廁主體已封頂,服務和公益活動中心預計本月20日左右封頂。生態停車場建成后,不僅能用於車輛停車,增大縣城停車率,還能在為群眾提供休閑娛樂場所的同時,因地制宜進行雨水回收利用,形成生態循環。

改造老舊小區,共享幸福生活

走進玉蟾街道清溪社區吉祥小區,鋪設一新的人行道,合理規劃的停車線,造型規整的綠化帶、健身器材、休閑座椅等完善的生活設施,讓原來的老舊小區看上去煥然一新。

吉祥小區改造只是瀘縣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為了讓“鬧心”的老舊小區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瀘縣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補短板、惠民生,將老舊小區基礎配套不全、失養失修等問題納入“民心守護”和“辦好群眾關心的十件實事”項目,真正把群眾急難愁盼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

同時,瀘縣積極探索“共建+共享+共治”老舊小區改造新路徑,引導居民主動參與改造工作,構建起“縣級統籌負責、街道社區實施、居民共建參與”的工作格局。

改造過程中,瀘縣聚焦完善城鎮老舊小區內外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圍繞“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三個類型,重點從滿足居民安全、生活便利、豐富社區服務供給和提升生活品質出發,對小區供水、供電、消防、照明、停車位,及周邊的衛生服務站等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改造或建設。

改造完成后,依托“網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機制,引導居民合理選擇自治管理或物業管理模式,推進小區后續管理專業化、常態化,形成“一次改造、長期保持”的長效管理機制,讓老舊小區常管常新。(曾誠)

(責編:彭茜、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