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依托鏈主 成都龍泉驛區鋰電產業駛上發展快車道

王凡
2022年11月04日14:2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近日,成都第一批儲能電池在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成功下線,有望緩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及川內儲能電池需求的燃眉之急。

據悉,龍泉驛區動力電池將於明年年初下線,這些電池產自鋰電制造鏈主企業中創新航,另一家鏈主企業億緯鋰能也將隨后投產,龍泉驛區鋰電制造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龍泉驛區搶抓鋰電產業爆發機遇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升,國內鋰電產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預測,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將超過1TWh,是2021年出貨量的3倍以上,產值將超過萬億元。

龍泉驛區搶抓鋰電產業發展機遇,成功落戶中創新航、億緯鋰能2大國內鋰電鏈主企業。2021年5月29日,中創新航成都基地正式簽約落戶龍泉驛區,整體規劃產能50GWh,總投資280億元。今年7月,億緯鋰能也與龍泉驛區簽約,計劃總投資200億元建設動力儲能電池項目,整體規劃產能亦是50GWh。屆時,龍泉驛將形成100GWh的動力與儲能電池產能,將成為成都產能規模最大的鋰電制造基地。

構建兩大千億產業發展格局

2021年,龍泉驛區汽車制造業產值達1554億元,整車產量佔成都市97.7%、四川省89.6%、全國4.1%。鋰電池是新能源整車核心零部件,佔比制造成本40%以上,依托整車制造的基本盤,龍泉驛區加碼鋰電產業,現在已形成面積約1900畝的鋰電產業園,有望在汽車產業之外再造一個千億產業,汽車和鋰電產業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將助力龍泉驛區產業結構更為科學、更加立體與更可持續。

龍泉驛區目前聚集了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沃爾沃等10家整車企業,是當地動力電池供應的首選。據龍泉驛區統計數據,龍泉汽車城2021年形成32.3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產能,產量同比增長92%,刺激動力電池廠商跟進。

中創新航成都基地,從簽約到動工再到主體封頂與設備搬入,僅用11個月,跑出了業內“最快速度”。今年9月底,中創新航繼續加碼龍泉驛區,成功簽約成都基地二期項目。10月,億緯鋰能向子公司成都億緯鋰能增資2.5億元,注冊資本從5000萬元增加到3億元,顯示其加大龍泉驛區投資的決心。

中創新航成都基地。龍泉驛區委宣傳部供圖

帶動上下游輻射兩個圈

隨著中創新航、億緯鋰能的產能投產,龍泉驛區鋰電制造產業將大幅帶動周邊上游鋰電材料企業的產能。目前,成都鋰電產業布局,東邊金堂有寧德時代與巴莫生產正極材料,西邊邛崍有璞泰來生產負極材料與隔膜,北邊彭州有天奈科技生產導電劑、奧克鋰電生產電解液原材料。此外,南邊眉山建有化工園區,引進天賜材料、石大勝華等電解液項目。這些地區的鋰電材料與龍泉驛區電池制造構成完整的鋰電生產閉環,一旦后者產能大幅攀升,勢必帶動整個成都都市圈鋰電產業向前加速奔跑。

此外,龍泉驛區鋰電制造產能還可以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下游整車消化。乘聯會數據顯示,成都、重慶的汽車保有量分別為589.6和563.6萬輛,僅次於北京,排名國內第二和第三,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將產生大量動力電池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動力電池+新能源整車”的產業結構中,成都與重慶是互補的關系,成都強於電池弱於整車,而重慶剛好相反。據重慶市經信委數據,目前重慶已有16家新能源整車企業,年產能達到100萬輛,但目前重慶動力電池隻有比亞迪投產,主要供其內部整車需要,亟需第三方動力電池廠商供應,而成都將是比較理想的供應來源。在可見的將來,龍泉驛區動力電池將會源源不斷地送往重慶裝車,構建全國“動力電池+新能源整車”大市場。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